宋魯鄭:世博走進中國 中國走進世界 zt

來源: 3528 2010-05-03 18:05:0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37 bytes)
繼北京奧運會之後,僅僅兩年世博會也來到了中國,上海。如同2008 年一樣,一個可以把來自西方的體育盛會揮灑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中國,也同樣可以憑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不同文明強大吸納能力而著稱的傳統,把這一人類曆史上首次在一個發展中國家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推演到空前和無以倫比。

世博會雖然現在號稱萬國博覽會,可以展示、記錄一個國家和世界的時代文明、甚至對未來的期盼,然而其發源卻不過是中世紀商人定期的集市。直到1851年處於鼎盛時期的英國為展示其國力,在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的發起下,在倫敦舉行了首屆世博會,才變身為現代意義的全球盛會。由於舉辦世博會可為主辦國帶來龐大的產業與經濟效益、促進國際交流、提高本國地位、開闊視野甚至促進城市建設(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對多瑙河的疏浚開通和對維也納城市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至今仍是世界城市改建成功的典範),自世博會誕生以來,就成了世界發達國家的壟斷性專利。其中創始國英國舉辦過三次,法國七次,美國十三次!尤其是1964年美國紐約博覽會會期長達360天(名列第二、第三的紀錄也是美國創造的,分別為1939年紐約世博會340天,1915年舊金山世博會288天)。需要指出的是,明治時代的日本雖然已躋身世界強國,但屢屢申辦世博會而不能如願,直到今天,南美和非洲仍是空白,足見世博會門檻之高和在全球的份量。

世博會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和巨大影響,還可從我們的東鄰日本窺一全貌。日本至今已舉行過四次世博會(兩次綜合,兩次專業),1970年大阪世博會是首次。當時的日本經濟規模已經超過聯邦德國,位居西方社會第二,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蘇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界最發達國家。但擁有1億多人口的日本卻開始出現兩極分化、價值觀紊亂。國民素質之低劣從小學老師的教導中可見一斑:“外國客人來了,要講文明,不要再隨便撒尿了!”而當時的主辦城市大阪為應對城市垃圾,不得不召開政府會議,掀起一場全市清潔運動,所有市民都要每天打掃自家房前屋後的衛生。另一場“安靜運動”竟然是要求市民開車盡量不要按喇叭。就是在世博會召開期間也是風波不斷,當時一位著名議員為了不用排幾個小時的隊也能看阿波羅號和月亮石,竟然坐上一部殘疾人輪椅,想從殘疾人通道入館,結果被工作人員發現,此事經媒體曝光後,轟動一時。

但是,為時半年的世博會,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在世博會上贏得自信(發現日本的科技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無幾)樹立了目標的日本人,把產業升級和質量監控放在了首位,開始重塑日本製造,從出口大國向品牌出口大國邁進。大阪世博會也帶動了關西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縮小了地區之間的差距。更為重要的是,大阪世博會讓國民開闊了眼界,日本走向均衡發展。正如日本財團理事長尾形武壽給大阪世博會的定義“國家找到了在世界上的位置,那一代年輕人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阪世博會還創造了多項自1851年倫敦首屆世博會以來的紀錄,特別是入場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421萬,迄今40年來未被打破。

日本是怎樣創造奇跡的呢?政府組織、國家動員,幾乎全民參與。實際上,當時日本麵臨著強大的反世博運動。其理由也千奇百怪。比如他們批評:在鐵路和高速公路方麵花錢太多太浪費;與其那麽大把地燒錢,何不把這些錢用在窮人福利上?大規模建設難免破壞環境和擾民;世博會後,留下大片空地無法利用。甚至地方政府如大阪的近鄰京都就如此質問:國家把錢和基礎設施建設都投入到了大阪,對京都有什麽好處?看世博的車可能連著半年堵到我們這兒,讓我的老百姓出行不便。以至當時,連大阪世博會會長也沒人願意擔任。最後通產省大臣出麵找到將滿80、東芝公司的退休總裁、當時已兼任了380個職位的石阪泰三。我們可以想見,如果日本政府在這樣的反對聲浪下退縮,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後果?可以說1970年大阪世博會,把現代世界博覽事業推向了巔峰,也把日本推向了巔峰。

40年過去了,世博會再次回到亞洲,而這一次登場亮相的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輝煌曆史、並且重新崛起的中國。和當年的日本相似,中國也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在奧運會後不久舉辦世博會,也是政府組織,國家動員扮演重要的角色。甚至麵對的反對意見也相關無幾;花錢太多,何不用在窮人福利?破壞環境,留下大量空地雲雲。不知今天的日本看到它曾麵對的問題,會不會付之一笑?感歎當年自己的幼稚、青澀和井底之見?

上海世博還未開幕就已經創造了無數前所未有:丹麥的美人魚百年來第一次離開故鄉本土,來到上海新居。法國館的口號是“給中國送禮”,而送來的禮物也是從來沒有離開過法國本土的國寶:梵高、賽尚等畫家的七件稀世珍品。為了這七幅傳世名作,法國館竟然包機七架,法國館屆時也是全程24小時中國武警等部隊保護。為什麽七件藝術品要派七家包機分別運送呢?法國館長如此回答:“七件珍品均是法國國寶,不能放在一架包機裏。萬一墜機了,七件寶貝全沒了,我就會成為全法國的千古罪人。” 比利時為了突出自己歐洲中心的位置,大花血本,拿出自己展館的三分之一場地免費給歐盟----要知道歐盟是以前從來不參加海外展的組織的。德國人則說,他們的世博館是按中國的易經精髓建造的。第一個政府首腦公開表示拒絕參加奧運會開幕式的波蘭,這次卻用剪紙藝術作為自己的外牆。投資最大的是沙特(14億人民幣),該館(展館為船形)主題是“中阿友誼永世相船”。

中國雖然是第一次舉行世博會,但和世博會的淵源並不淺。第一次倫敦世博會上就有中國商人的影子。盡管當時參展的絲綢包裝粗陋,但由於質量上乘而獲得金、銀大獎,維多利亞女王親自頒發獎牌和獎狀。不過在李圭----一個海關稅務司裏的“小人物”——參加美國費城世博會之前,每屆世博會的中國代表團裏都沒有中國人,而是由中國海關裏的外國人代表中國參加。不僅如此,中國展館往往地處偏僻,產品匱乏,門可羅雀。這也正是一個國家真實國力和全球地位的寫照。雖然如此,中國人的世博夢仍然油然而生。鑒於國力衰微,無不把這個夢寄托到未來。二十世紀初,梁啟超向壁虛構《新中國未來記》之時,就把上海舉辦世博會作為未來新中國的憧憬之一,這也是以他為代表的整個民族的強國和民族複興的夢想。一個世紀過去了,上海世博會即將開幕,中國終到了百年圓夢時分。而且是以“真正最後崛起的大國”身份、創造世博會參展國(地區)最多紀錄、並將打破日本四十年前寫下的參展人數最高紀錄的前所未有的身份來圓這個夢。

究竟什麽原因使得古老中國煥然一新?這可從中國參加世博會第一人李圭的結論尋找到答案。當年的李圭在感歎美國富強的同時,也開始探究美國富強的根源以及分析中國落後的原因,最後的結論是美國建國百年就能飛速發展的原因是“政治之善”。而中國能夠在三十年間重新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豈不也是“政治之善”嗎?不錯,中國在生機盎然、迅速前行的同時,也舊病新弊尚存,可是想想四十年前的日本,這豈不都是正常的曆史邏輯嗎?更何況當年美國的所謂“政治之善”,對內大搞種族隔離、殘酷鎮壓印第安人、瓜分印第安人土地(僅《道威斯法案》強行剝奪60%的印第安人土地),對外積極擴張、入侵、殖民。怎能和今日中國政治文明相提並論?

世博會對人類來說是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它能夠敏銳地捕捉工業創新,以加速器的作用,促進技術、工藝、產品的傳播。對一個新興國家來說,則往往會成為一個新時代到來的鍾聲。一個有著悠久曆史----既是財富也是重負----正在進行現代化轉型的中國,將會在首次的世博交響樂中奏出一曲什麽東方樂章,以改變世界、升華自我?今天,我們終於有機會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所有跟帖: 

長見識! -geusts- 給 geusts 發送悄悄話 geust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3/2010 postreply 20:20: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