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泉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hv1/218/148/506/3294060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張春賢
人未到,聲已至。“王書記的口音比較明顯,說起話來一股濃鬱的山東味,經常接觸,印象深。”中央某媒體駐烏魯木齊的一位記者表示。
如今,這個新疆人聽了將近20年熟悉的聲音,即將離開天山,折返京城。
1991年王樂泉告別故鄉,由山東省副省長任上赴新疆任職,迄今已19年的時間。即便從其1995年出任自治區黨委書記一職計,王主政新疆亦有15年。這在中共幹部管理日趨科學化、省部級官員跨區任職已成常態的今天,更顯得非同尋常。
王樂泉的繼任者、57歲的張春賢,從士兵、農民、工人、大學生、技術員再到企業管理人員,再到交通部部長、湖南省委書記,如今他將要擔任這個占中國國土麵積六分之一強的龐大省份的“一把手”,此番他或將麵臨宦海生涯中的最大考驗。
發展是解決新疆問題的“總鑰匙”
新疆土地麵積有166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資源富集,少數民族和漢族雜居,區內各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比較大。新疆一直被視作是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邊疆穩定的一顆關鍵棋子。
有熟悉王樂泉執政思路的相關人士介紹,王樂泉入疆之初曾把自己在山東工作的經驗帶入,率先提出要先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以帶動條件較差的地區發展。
早在2000年左右,王樂泉將當時新疆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地區——東起烏魯木齊到奎屯包括昌吉、石河子等地——劃定為“天山北坡經濟帶”,下大力氣發展這一區域,試圖為整個新疆的經濟發展找到一個支點。
“這幾個地方算是新疆發展最好的地區了,GDP加起來能占到全疆生產總值的一半左右。王樂泉書記的意圖很明顯,以點帶麵找到一個地區經濟的增長極。”新疆社科院的專家表示。如今這一經濟帶儼然已成新疆經濟發展的“發動機”。
新疆另外一個發展的稟賦,就是擁有眾多自然資源。在初到新疆之際,王樂泉就提出了“一黑一白一紅”的三項戰略,所謂“一黑”是指石油,“一白”是指棉花,而“一紅”則是指西紅柿。 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再加上政府決策層的刻意扶持,新疆近年來包括電力、煤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特種農業等都發展迅猛。
熟悉王樂泉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的一位官員表示,王樂泉在新疆主政後期,思考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把新疆“從一個資源能源大區變成一個經濟發展強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王樂泉興致勃勃地表示:“總理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加快新疆發展的政策的製定和實施,這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在他看來,發展是解決新疆問題的“總鑰匙”。
一個月後,王樂泉卸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新疆新的一章,將留給他的繼任人來書寫。
鍋都支好了,就等“廚師長”來做這頓飯
從士兵、 農民、 工人、 大學生、 技術員再到企業管理人員,再到交通部部長、湖南省委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從沒落過任何台階地工作上來。”說起張春賢,湖南省一位熟悉張春賢的人士表示。
張春賢主政湖南之前,曾任交通部部長,是當時國務院各部委中最年輕的部長。在其任內,啟動了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村道路建設工程”。
而張春賢主政湖南省期間,更有“工作狂”之稱,開展工作屬於“大思路、大手筆”。“能做實事,還能做得很漂亮。”他的一位老下屬這樣介紹張春賢的工作特點,風格果斷利落,說話行事都有張氏風格。在一次小範圍的高層會議上,張的一句話曾給這位老部下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們做事不要瞻前顧後,要像小老虎一樣”。
而據湖南當地媒體的一位人士介紹,張春賢在湖南很強調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 “張書記有好幾句名言,‘網上問題網下解決’、‘人民的夢就是黨和政府的夢’,他還要求下屬官員主動在網上發帖回帖,這些說法和舉措,給我們開展輿論監督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該人士表示。
張春賢此番入疆,也被普遍認為是中央決策層開啟新的治疆模式的重要一步。
不過,新疆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區域發展不均衡,南北疆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發展落差;除能源產業之外缺乏核心支柱的產業,產業格局失調等。這些問題,都將擺在初次入疆的張春賢麵前。
新疆的官員曾用米飯和鍋來形容此番中央給予新疆的眾多政策支持:“現在是中央、各部委做一頓飯,把柴米油鹽全都擺放好了,甚至把鍋都支好了,就等人來做這頓飯”。
接下來,就是要考驗作為“廚師長”的張春賢的手藝到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