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從歇後語來說明中國傳統文化的歧視,還是說現在中國社會已開始意識到尊重殘障人士的重要性是“西方文化滲透”的結果,都有點以偏蓋全。
中國有沒有歧視?我說絕對有。國外有沒有歧視,我也說,絕對有。不具體?好,美國有沒有歧視,我說絕對有!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沒有歧視?我說絕對有。外國文化中有沒有歧視?我不懂外國文化,不敢說。不過我知道一些事情,我知道一百多年前歐洲把歐美以外的地方叫uncivilized world,當然管他們自己叫civilized world。我知道歐洲人去非洲買了人到美洲倒賣,我知道印第安人在自己日益發達的家園裏逐漸消失。我不知道能不能說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受到歧視。
美國在為殘疾人提供便利方麵做的很好,值得我們學習。比如公共場所,設施為殘障人提供便利。聽說中國也開始這樣做,很好。不過我不知道,印度,非洲各國做的怎麽樣,如果他們也能做的象美國,那很好。如果連中國都不如,我也能理解。你去看一下,美國許多老樓房的輪椅便道,都是後來修的,不是一開始就有的。事情都有個發展過程,以此證明文化的優劣似乎太片麵了。
中國對弱勢群體的扶持是不是“西方文化滲透”的結果?西方文化的影響絕對有。中國原有文化有沒有呢?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孝道,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中國人家庭關念強,我人為這都很好。而且我覺得中國做的比西方好。這不是“西方文化滲透”的結果。
可能我扯遠了,這裏說的是殘障人,不是老人。好,我也說說中國對殘障人。我見過大街上乞討要飯的殘障人,很慘。但我也看到另一麵,我小時候我們村去過一個盲人宣傳隊,是由某地一個公社組織的,由一兩個正常人領著。晚上村裏唱一唱,隊裏提供食宿,給一些錢。唱得肯定不好,但給了他們一條謀生的道。實質上和乞討差不多,但體麵的多。我還看過一個殘疾人雜技團演出,那是有專業水平的。其中有個“萬能腳”,失去雙臂,一切用腳,給我印象很深。你可以說這不好,應該由政府福利養著。各有各的看法,未嚐不可。老實說,中國對殘障人士做得還很不夠,正象中國在很多其他方麵,如教育,醫療,環境方麵做的很不夠一樣。但中國也在做,而且我上麵提到的例子,我不認為是“西方文化滲透”的結果。
說歇後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歧視是以偏蓋全。歇後語用到人物的時候總是用一些特定的或特殊的人或群體,否則它很難表達。這當中的確有歧視性的,但有很多並不具有歧視的因素。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沒有歧視外甥;孔夫子搬家——淨是輸(書),沒有歧視孔夫子;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沒有歧視和尚;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沒有歧視皮匠;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沒有歧視秀才;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沒有歧視啞吧;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沒有歧視大姑娘;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既沒有歧視皇帝,也沒有歧視他閨女。
你在中國的語言文字裏挑了歇後語,又在眾多的歇後語中挑了一些有歧視性的例子,就說明“歧視才是我們文化中隱秘的,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言行的劣根!”,太片麵了。
你舉了許多瞎子的例子,其實有些情況是“瞎子”二字聽起來有點不順耳,改成“盲人”可能就好一些了。如你的例子當中:瞎子點燈——白費蠟;瞎子做竹籃——瞎編;瞎子到家——摸(沒)門,改成“盲人”,可能會好一些。不管怎麽說,“瞎子”兩字,不管歇後語不歇後語,就有一種歧視的感覺。老實說,我認為如果你用“中國非常優美的語言文字”中居然存在“瞎子”兩字來論證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歧視的劣根”,效果比用歇後語強的多。
基本同意你對趙本山小品的看法,不過也不隻中國才有。美國肥皂劇中也有智力發育不良者出來逗樂。
歧視好不好?我說不好。應不應該消除?絕對應該。能不能消除,很難很難!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的確是很多網友(應是中國人)就表現出對某些其他國家的人的歧視。在美國的中國朋友中,談到how is the neighborhood ?時,往往會說那裏X人多不多。美國自己的種族歧視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即使美國的法律在製止。我作為在美國的中國人,不隻一次地感受過。據說歐洲和奧洲更排外。要說這是文化的劣根,也是普遍存在的,不止是中國傳統文化。
最後要有點得罪了。你試圖證明“聖人的仁義道德隻是一紙空文,歧視才是我們文化中隱秘的,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言行的劣根!”,卻用了一個八竿子都很難打得著的歇後語,極力放大,上線上綱,反倒讓你的言論失去說服力。當人們都知道中國和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一樣,有許多象張海迪一樣有所成就的殘障人的時候,你還在問“假如Stephen Hawking生在中國會怎樣?”,隻能說明你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它的眾多仰慕者的骨子裏的歧視。
有點雞蛋裏挑骨頭的感覺
所有跟帖:
• 有理有力有節 - 讚一個! -在山泉水清- ♀ (0 bytes) () 04/27/2010 postreply 08: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