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炒房團竟逆市加倉 稱樓市新政更像是在唬人而已

  4月19日,上海市延安中路的一幢寫字樓裏,記者見到的“二月丫頭”,一如既往的時尚、性感。

  二月丫頭,網絡紅人,網絡上到處留有她紅極一時的記錄,有過溫州媒體經營人員的從業經曆。目前,她對外界喜歡用的還是其本名章蕾,或者另一個網名“章坊妮可”。以地產策劃營銷、媒體策劃運營等身份對外。

  她現在的身份,在外界看來,更願意稱之為“炒樓團團長”。雖然她本人否認了“炒樓團”這個稱呼,她說:“那隻是房產團購嘛!”

    “精英會”1.5億增持豪宅

  “原本談好6套,目前增加到9套了。昨天就有幾個跑去上海下了訂單。”與章蕾共同操作這個項目的孔帥告訴記者,“投資者認為,國家相關的地產新政一出,反而增強了他們購房的議價能力。”

  這出乎二月丫頭的意料。4月16日以來的地產新政出來後,本以為這些購房戶會遲疑。


  “他們表示,非常後悔的是在2007年,當時國家也說要調控,結果房價猛漲。現在,很多投資者又怕錯失良機。”今年以來,尤其是兩會以後,二月丫頭的置業精英會投資熱情高漲。在這個團隊的帶領下,溫州的這些投資客紛紛攜資金奔赴上海、杭州等城市。

  當與之前相比,從組團到推介,直至落定金,不到半月。

  “與在二三線城市成批購房的情況相比,在上海和北京,溫州人喜歡購置高端物業。”孔帥告訴記者。此次,這個6人的豪宅投資團物業的落點在上海古北區域,屬一手房源。

  記者從另外渠道獲悉,此次的房源單套總價都在1500萬以上,6人購置了9套,總額起碼在1.35億元。

  “他們基本都是全額付款,沒用到銀行資金。”一名不願意具名的購房代表透露,而且,就算出物業稅,他們基本也不會動搖對這批豪宅的投資。

    逆勢投資“悖論”


  “你如果有樓盤供應信息的話,也可以推薦給我。”孔帥以一種逆勢的投資邏輯,向記者笑稱,但這並不像一句玩笑。

  這個團目前如同樓市的一支溫度計,他們身在供求的中介環節,對新政下的狂潮深有體會。

  最近幾個月來,章蕾多次接到客商從溫州打來的問詢電話:“章小姐,到底什麽時候再組織我們到上海買房?好房子都快被人搶光了,再不買就怕沒機會了。”如此濃厚熱烈的投資熱情,令人發燒。

    這顯然是目前“房事”新政下的一大“悖論”。

  “新政更像是在‘嚇唬’”,剛剛在佘山一別墅下了定金的投資者陳民笑著說,“別墅用地是國家嚴控的,屬於稀有資源。而且,目前通脹壓力嚴重,投資固定資產,免得手頭的現金貶值。”


  陳民原本跟人合股經營一家低壓電器領域的企業,低壓電器的市場最近兩年開始萎縮,他見樓市如此高昂著頭,就要求退股,資金投向高端物業。“其它也沒啥好投資的,股市在3000左右已經震蕩很久了。”

  “他們都不是投機性購房,起碼放個兩三年,真不行,就自住。”二月丫頭稱,投資者對國家新政表現得非常淡定。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更加讓他們對通脹產生了“畏懼”心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1.9% CPI同比漲2.2%。三月的CPI環比雖然有所跌落,但上一月正好是春節期間。

    新政成“議價”利好?

  國務院針對地產推行的新政,市場反應為“出重拳”調控。但在豪宅投資客的手中,卻反而被用於跟開發商的議價。

  2009年開春以來,房價快速上揚,在那個時候,他們的解讀是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之後恢複,尤其4萬億政策的加持,而並不是房地產真實的上升“意願”。


  從宏觀數據來看,不管是銀行信貸或者GDP增長都很正常。總理對於房價過快上漲有一個隱憂,年初以來,由於通脹預期,很多老百姓要保值,保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買房子。所以這一次的宏觀背景和去年不一樣,同樣的效果就是抑製房價瘋狂上漲。

  “其實,在兩會期間,他們就已經開始觀察樓市了。”孔帥告訴記者。孫敏是浦東一別墅的投資團成員之一,在半個月前,因為一些優惠條件上的分歧而跟開發商的銷售經理僵持著,沒想到周六之際,意外接到對方電話稱:“孫小姐,我們領導通過了你之前所說的優惠1個百分點的條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