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傑席地而坐接受記者采訪。
昨日,在玉樹地震災區一處平壩上,重慶商報記者和李連傑相視而坐,李連傑指著自己的帽子告訴記者,“我剛從雲南抗旱回來,你瞧我的帽子邊緣還有汗水幹後的鹽漬。”30分鍾的訪談,李連傑隨意地聊起自己的公益人生以及在玉樹的計劃。李連傑說,“和剛做公益事業時相比,自己幾年來經曆了這麽多災難,學會了更加理性和冷靜地去處理這些事情”。
“靠五湖四海的兄弟支持”
據報道,昨日下午,雙眼通紅的李連傑盤腿坐在彩色的氈墊上,左手拿著一個銀白色的九龍水杯,右手緊握著一串檀香佛珠,看上去有些疲倦。見記者走過來,他仍強打精神招呼記者到他身旁:“兄弟,坐這裏聊。”
重慶商報:你從哪裏知道玉樹地震的消息,你是第一次到玉樹嗎?
李連傑:地震新聞第一天發出來的時候,我就從網上看到了。玉樹我來過多次了,我信佛,跟這裏的僧侶很熟悉,這裏的佛教氣氛很好。
重慶商報:你隨後是怎麽做的?
李連傑:找兄弟,找西寧的兄弟借調運輸救濟品的貨車,給壹基金各地的救援隊打電話,讓他們到青海西寧集結。
重慶商報:你打個電話就把救援隊伍召集起來了嗎?
李連傑:當然,我淩晨4點半到西寧機場,當時我飛往玉樹的機票還沒有買上,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準時到達玉樹並建立起救援聯絡站。這個時候,青海的一個兄弟給我送來了機票。所以我說,一個李連傑是沒用的,要靠五湖四海的兄弟支持。
李連傑:到了玉樹後已是上午8點,在機場到玉樹縣城的路上還遇到了溫總理。
重慶商報:我也遇到了,也許我們還是同路。
李連傑:是嗎?你可以看到這次政府啟動救災的行動更迅速。在政府行動之後,我們壹基金也啟動了援救玉樹的方案。
“由高僧來協助物資發放”
隨李連傑來到玉樹縣的還有7輛壹基金的救援貨車,貨車上攜帶匯源果汁、康師傅方便麵以及1000多個醫藥包。訪談中,李連傑透露了他在此次救援中的一些獨特做法。
重慶商報:聽說你第一時間就到縣政府拜訪了縣長?
李連傑:對,我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跟當地政府溝通,表達我們的想法和意願。
重慶商報:您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麽,如何發放救災物資?
李連傑:我跟當地州政協副主席賽巴活佛溝通過了,目前的做法是由寺廟內一些德高望重的僧侶來協助壹基金進行救災物資發放。這些僧侶和很多藏區災民的信仰相同,可以解決很多因為溝通不暢帶來的問題。
重慶商報:當地官員如何看待你的這個主意?
李連傑:他們覺得我的想法很好,之後賽巴活佛還帶我選了一處場地,作為壹基金在玉樹縣的中轉地。
“將接管一垮塌孤兒院”
地震發生伊始,玉樹縣一孤兒院發生垮塌,香港誌願者黃福榮(阿福)在玉樹孤兒院為救人獻身。昨日,李連傑跟記者談起了此次玉樹地震援助的長遠規劃,他在電話中已跟縣政府的官員溝通,希望能夠將這一孤兒院接管,成為壹基金在玉樹長期的建設項目。
重慶商報:相比3年前,你覺得你有什麽變化?
李連傑:我用兩年時間學習了公益課程,之前什麽都想做,現在則選擇一些可以做好的事情盡力做好。
重慶商報:投身公益事業3年,你的心態是否也有些變化?
李連傑:從激情到理性。
重慶商報:是什麽促成了你的轉變?
李連傑:這麽多年,經曆了這麽多大災大難,這些磨難讓我成長。
重慶商報:你否認你在壹基金裏的作用嗎?
李連傑:個人隻能在企業某個階段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團隊可以幫助我把援助災區等公益事業長久地維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