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刊出署名文章《中國崛起是一種被崛起模式》。文章認為,中國崛起是當今國際舞台一個亮點,中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全球化的結果。中國模式是一種被崛起模式,以此角度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看到中國模式的魅力和挑戰。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崛起是當今國際舞台上一個亮點,事實上中國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全球化的結果。中國模式是一種被崛起模式而不是自主崛起模式,是一種被發展模式而不是內生發展模式。以此角度分析,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中國模式的魅力和它的挑戰。
曆史上近代歐美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崛起必須擁有如下條件:首先是科技發明,以此占領製高點;資本積累,西方發達國家主要通過殖民掠奪,或戰爭而完成;低廉的勞動力,主要通過黑奴及世界勞工得以解決;政治經濟製度的改革,以及市民社會的產生。
與此相比,中國崛起不具備這些條件,既無科技發明,也無通過漫長道路後資本原始積累過程,更無海外殖民地可以掠奪,唯一擁有的就是大量廉價勞動力和潛在的消費市場。
那麽中國是憑什麽在三十年中走完歐美國家200年才走完的現代化崛起之路的呢?關鍵在於全球化,在於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和技術全球性流動,正是由於這些發達國家資本和技術從本土向中國的轉移,中國被發展了,中國被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被成為最大貿易出口國、最大外匯儲備國和全球最有活力的地區。
那麽為何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和科技會迅速向中國及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轉移呢?這是由資本本性來決定的,即追求投資的利潤最大化。資本無國界,資本愛利潤,就像老鼠愛大米,利潤空間在哪裏,資本科技就奔向哪裏。
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提高,投資、消費市場趨於飽和,投資利潤空間的越來越稀薄,這就迫使資本從歐美國家流向中國和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市場、優惠寬鬆的投資條件和政策,包括環保方麵的政策,以及自身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
資本流動改變全球格局
歐美國家資本的轉入目的很明顯,就是把中國和其它新興體國家作為生產基地,以降低經營成本,提升利潤,然後通過物流係統,再將終端產品返銷到歐美國家,因為這樣比在歐美本土生產成本可以降低,利潤可以上升,從而使大批跨國公司可以生存下去並獲新生和擴大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成本核算問題,但這一行為導致了全球製造業和貿易結構的改變,導致全球經濟、政治力量對比格局的變化。
首先歐美國家資本向中國和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的轉移,其目的是為其建立新的生產基地,以降低運營成本,但由此中國被成為了全球新的製造業中心和世界工廠,之所以說中國被成為了全球製造業中心,因為整個過程主導是以歐美跨國公司為主體的資本流向決定的,它們迫使中國加入WTO,接受苛刻的條件。其二,整個過程中,核心技術依然掌握在歐美跨國公司手中,中國名為世界工廠,實為世界加工基地。
其次,隨著中國被成為世界工廠和全球製造業中心,中國又被成為最大的貿易出口國,因為西方跨國公司在中國設廠或建立合資公司,產品的終端大部分依然是歐美國家,所以中國盡管目前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貿易國,但事實上一半以上為跨國公司主導的,是它們生產出來的,正如溫家寶講的,“中國貿易總量很大,但50%是加工貿易,60%是外企與合資企業出口貿易。”
自始至終,西方發達國家資本技術流入中國,其目的不是為了幫助中國迅速的崛起,隻是想讓中國變成其全球的成本低廉的生產基地,盡管整個過程中中國是被剝削了,被成為了全球生產基地和最大貿易出口國,但是結果卻是出乎全球意料的,也是西方國家不願看到的,那就是中國真的崛起了,並由此導致全球財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格局的變化。
在這場全球大遊戲中,最大贏家當然是歐美跨國公司,它們找到了新的全球生產基地,得以生存並發展;找到了利潤空間,得以獲取利潤最大化。
而中國包括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由於西方發達國家資本的流入,成為全球最有活力和發展最快的地區。中國已從一個貧窮的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高達2萬億美元,並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同時資本技術的流入,民間財產也在上升,中產階層開始崛起,人們忙碌地生產,國民精神積極向上。
與之對比,歐美發達國家,由於製造業和貿易結構的改變,漸漸地從生產型國家向福利型國家轉化,就業市場萎縮,中產階級力量瓦解,政府福利開支壓力加大,並由此帶來整個社會國民精神麵貌的低迷。
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人的消費量遠遠超過他們生產的商品,於是就用借貸彌補這一虧空,這一現象存在於全社會的各個層麵。從1974年到2008 年,美國人的家庭債務由6800億美元飆升到14萬億美元,在最近7年間更翻了一番;美國國債1990年為3萬億美元,但到2008年底已升到14位數,超過了10萬億美元大關。
首先是資本與技術向中國及其它新興體國家的轉移,導致全球製造業中心和貿易軸心的轉移,然後導致全球經濟、財富和政治力量中心的傾斜,這就是全球化逆轉整個過程的內在邏輯,而驅動力就是資本對利潤的追求。全球化已不再是西方化和美國化的同義詞。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講過一個主人與仆人關係異化的故事,主人因為把什麽都讓仆人做,仆人很辛苦,但他學會了很多,最後主人成了仆人,仆人成了主人。
這個故事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卻非常形象地說明了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在全球化體係中關係力量對比的變化。中國改革三十年,前二十年集中於國內思想解放和體製改革,後十年以加入WTO為標誌,迅速融入全球化經濟體係,期間經曆了狼要來了,與狼共舞,空手套白狼到自己成為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的亮麗轉身,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同時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在全球化時代如何迅速走上現代化崛起之路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