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中國製造”憑什麽國外比國內便宜?

 經常去歐美國家的人都清楚,在西方商場裏,同樣品牌的衣服、鞋帽、筆記本電腦等等,要比中國便宜得多。讓許多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商品上還都有一個標簽“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

  比如,同一款Coach的拎包,在北京西單可能要價2000元人民幣;但在美國的O utlet(類似品牌連鎖店),可能隻要不到1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國外價格不到國內的一半;同一款Hugo Boss的西服,在國內的精品店,標價動輒上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的百貨商場,一般也就在300到400美元。

  於是,在美國,每到感恩節後的購物旺季,在許多商場裏,觸目可見是亞洲人,更多是中國人。在一些C oach的專賣店,我常常看到,排隊的顧客中,甚至10個中有七八個說中國話的同胞。為什麽?因為國內外差價太大了,許多中國人都願意在美國購買,不少人更委托在國外的親朋好友代為購買,然後運回國內。

  服裝如此,電子產品也不乏其例。比如同一款蘋果的Iphone手機,也是“中國製造”,在美國現在售價不到200美元;但在中國,至少3000 元至4000元人民幣;當然,鑒於美國的售價捆綁使用期限,但即使剔出其中的捆綁支出,在美國的蘋果手機也比中國的便宜很多。

  離譜的事情還有很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距市區行車30分鍾左右的距離,往往一套獨棟別墅連地皮帶房子和花園,普通一點的,40萬美元可以買到;簡陋一點的,20萬至30萬美元也有出售。以至於美國商務部一位搞統計的經濟學家,聽說這樣的價位根本不可能在北京同等地段買到相同的房子,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中國的部分同等商品價格超歐趕美,尤其是“中國製造”的價格更是國內高於國外,原因當然有很多,稅收調節可能是一個因素。對一些奢侈品,比如,如果進口海外豪華轎車,自然有較高的奢侈稅,國內的豪華轎車也自然會被課以較高的稅收,這是對的。但即使剔除這些稅收,也不至於有這麽大的價格落差。

  我以前總以為,這種價差中有所謂“品牌的力量”的因素: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中國製造”的過程,賺取的隻是小利;美國人賺的才是品牌大利,自然也才能更多讓利給美國消費者。

  這種因素也不能解釋所有問題。許多外國品牌存在這種價差,其實不少完全中國自主品牌也存在類似的鮮明價格對比。由於是“中國製造”,其實銷往海外的產品,比在中國國內銷售,在運價成本上更高一點———憑什麽在美國就可以銷售那麽低,在中國國內又會那麽貴。

  這一點,其實也引起美國人的疑慮,一些美國人就認為,這就存在中國商品傾銷或高額補貼的因素,這也是目前美國對“中國製造”進行反補貼和反傾銷製裁甚囂塵上的一個理論基礎。但我們也清楚,將問題歸咎於傾銷或補貼,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

  一些朋友認為,“中國製造”在國內價格比國外高,應該從體製問題上尋找,比如,商品流通渠道不暢、交易信用缺失,使國內廠家更希望出口,因為這畢竟可以確保錢貨兩清;另外,國內不少行業,可能存在著某種的壟斷和暴利,自然更傾向於盈利的最大化……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製造”的國內外價格差不是一種因素可以決定,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盡管中國人的收入較之以前已有不小進步,但比起歐美發達國家,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但“中國製造”國外比國內便宜,這或許更是對不少囊中羞澀的中國人開的一個玩笑。在我們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刻,這種悖論是否會造成中國消費力外流,會否成為擴大內需的一個障礙呢?看著外國商店裏熙熙攘攘的中國同胞,看著他們掃蕩“便宜貨”的歡樂神情,我替他們高興,但更為這種價格差可能給中國老百姓和中國經濟造成的潛在衝擊感到擔憂!(劉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