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明發展和傳播的重要中心,這是中國對世界文化所做的最大貢獻。世界各國人民還居住在小村落裏的時候,它就已經在維持龐大的城市人口了。它遭遇到了一個龐大的近代國家所麵臨的大多數政治問題,找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甚至找到了如何對付少數統治者的辦法。中國不僅影響了所有的東方文明,給相鄰的文化提供了一個中心,使它們不斷充實,而且還影響了歐洲的文明。中國對相鄰文化的影響,打一個比方來說,仿佛是羅馬帝國與周圍蠻族的關係;它好比是維持了3000年的羅馬帝國,而不是隻維持了500年的羅馬帝國,它影響了自己勢力範圍內的一切蠻族文化。
在她的曆史上的許多時期,中國始終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強盛的國家之一。17世紀和18世紀時,歐洲巳進入繁榮昌盛的時期,可是當時中國的富裕程度,是歐洲望塵莫及的。按照大多數標準來說,中國的開化程度都遠遠超過了歐洲。歐洲人與中國進行廣泛的貿易,帶回大宗精美的絲織品和瓷器,使英國人大多數的桌上餐具都帶上“中國”(指瓷器—譯注)的名字。18世紀初葉,中國的商品引進了一種新的風格,成為風靡一時的時尚。牆紙、櫥櫃、家俱和書畫都模仿中國的風味,謂之曰漢風(chinoiserie)。法國貴族在自己的庭園裏修建中國式的夏季別墅。許多法國耶穌會會士被派到中國,他們指望使乾隆皇帝皈依基督教。他們在清廷受到禮遇,但是乾隆皇帝對他們能在科學、數學和軍事上作出的貢獻更感興趣,而不是對他們的宗教活動感興趣。然而,法國耶穌會會士卻學習中國哲學和經典。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形成法國革命背景的啟蒙運動思想實際上是源於中國的,是中國思想對法國思想的滲透。受治於人者忠於治人者,反過來治人者又有義務去保護臣民的福利;如果統治者未盡此義務,臣民就有權反抗—這兩種信念都是地地道道的儒家思想。這一思想什麽時間進入歐洲思潮,是難以證實的。但是,我們確實知道,它首先露頭的時間,是歐洲人對中國藝術和中國哲學突然發生興趣的爆發期。從我們所知的文化傳播結構來看,至少可以推想,這個思想的源泉是中國。
有趣的是,在盧梭的著作裏,自然人的思想頗象道家哲學中的理想。盧梭是耶穌會會士養大的,當時的耶穌會浸透了中國人的思想。然而,道家的自然人建立在對東方農民的實際觀察之上,它與盧梭的自然人不同;盧梭給他神秘的自然人賦予一貫正確的直覺和勝人一籌的道德價值。
當前,中國處在混亂和受人支配的狀態之中。也許,他們要用一百年的時間才能擺脫俄國人的枷鎖,使自己的精力重新聚焦;但是,他們一向有能力融合或趕走外來的征服者。中國人徹底皈依馬克思主義的前景,是不可能的。他們的文明太悠久了,所以他們不可能以俄國人熱愛共產主義的那種宗教狂熱去擁抱任何一種政治思想。中國人的心理是智慧老翁的心理,他們閱盡了人間世態,飽嚐了人間滄桑,對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興奮狂熱了。
中國人超過西方人的一個長處是,他們的文明史比起我們的長得太多了。我們西方人隻不過是一群鄉下佬,剛剛被引進城市生活之中的鄉下佬。我們還在進行調整,身體上的社會生活上的調整,去適應大群人聚居的生活方式。相反,中國人經曆了三千多年的非常嚴酷的自然選擇過程,經曆了饑荒、疾病和各種各樣的競爭。冷峻的事實是,他們在條件較差的條件下的生存能力比我們強。這是將來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出現以下的局麵時又該怎麽辦,這個問題更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幾個大洲稀稀落落地住著白人,人口龐大的蒙古人種隻占有一個大陸,他們的人口又迅速不斷地增強。我們有相當的理由確信,兩百年之內,中國又會出現一個強大的朝代,中國將象過去一樣,再次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強國。
米爾頓:世界文化中心的中華文明(節選)
所有跟帖:
•
孜孜不倦,頂樓主的好學精神,謝一個,:)。
-子英-
♀
(0 bytes)
()
04/08/2010 postreply
19: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