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新樓未銷售卻由於地質問題爆破
中國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於建築業,產生了巨大建築廢物,現在政府號召房地產開發企業提高建築質量,將目前30年的建築平均壽命延長至 100年。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近日舉行的第6屆國際綠色建築與建築節能大會上說,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麵積,相當於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鋼材,而隻能持續25~30年。很顯然,如此短壽的建築每年將產生數億噸建築垃圾,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巨大的環境威脅。
相比中國的30年平均建築壽命,發達國家建築,像英國的平均壽命達到了132年,而美國的建築壽命也達到了74年。
其實,“國內新住宅平均壽命僅30年”早在2006年舉行“全國第七屆建築物改造學術研討會”上就提出來了。而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100年。
為什麽“短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司長陳宜明表示,房屋自身的建築質量問題和政府的盲目拆遷是建築“短命”的重要原因。
原因一:質量差案例:上海“樓倒倒”
設計缺陷使得一些建築“未老先衰”,不堪續用。一些開發商為最大化降低成本,往往以犧牲建築的某些功能,尤其是“超前”的功能為代價。而 2009年不斷出現的“樓倒倒”、“樓脆脆”等建築質量問題,給政府敲響了警鍾。
2009年6月,上海閔行區蓮花河畔一幢13層在建商品樓,因施工程序錯誤形成地基壓力差,樓體整體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被網友稱之為“樓倒倒”。2009年7月,南京城南花神大道入口旁正在施工的“中興大樓”靠近公路一側發生塌方,被網友稱之為“樓脆脆”。
原因二:亂拆遷案例:南昌四星酒店拆除重建
南昌市1999年建成的、被評為優質工程的四星級五湖大酒店,今年2月6日被爆破拆除,要在原址重建一座五星級酒店;福州市台江區內一所投資 1500多萬元剛剛建成的現代化小學,因重新規劃建中央商務區,即將被拆遷……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吳偉說,規劃滯後、混亂,與未來城市發展步伐不協調,建築質量再過硬也難逃“夭折”厄運。一些地方甚至存在“規劃跟著領導變”的怪現象,領導換一屆規劃就得調一回,一些“年富力強”的建築因此被拆除時有發生。
“短命”危害大
建築“短命症”流行,不僅造成經濟負擔、資源浪費、環境壓力,還會導致一些權屬糾紛。
危害一:耗資巨大
上海市高級經濟師顧海波曾算過一筆“建築短命”浪費賬:2005年全國城鎮住宅建築麵積達99.58億平方米,以平均每平方米建安造價1000 元計算,如其使用壽命由平均30年增加為50年,則可節約6.67萬億元,可用來建造100萬元一所的希望小學667萬所。
危害二:汙染環境
大量尚處於使用年限內的建築被拆除,還會造成資源耗費,並因產生大量粉塵和廢棄物,增加環境負荷。我國著名土木工程專家、工程院院士陳肇元不無擔憂地說:“‘短命建築’的後果相當嚴重,不僅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更對人類生存環境構成威脅。如不采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二三十年後甚至在更短的時間內又將翻修或拆除重建,我們就會陷入永無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與重建的怪圈之中。
危害三:社會問題
現在商品房住宅的產權是70年,比其平均使用壽命周期要長40年,建築“短命”所造成的“權證在、物業亡”的脫節現象,將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網友發言
背30年貸款買壽命30年的房,這太可笑了!
30年的平均壽命讓中國網民們驚歎不已。如此短暫壽命與如此高價房的對比,確實讓人不可思議。
痛恨型:
■浙江網友:很寒心,很悲憤!
■北京網友:我們貸款30年才能還清,現在告訴我們房子壽命隻有30年,這豈不是太可笑了!
■廣西網友:我的外婆90歲了,現在還住在100年前由自己祖上用糯米加黃泥夯實的黃土房子裏,可現在是鋼筋加水泥,技術先進了,而人的良心卻退化了!
■重慶網友:如果這個統計無誤的話,那麽我們要問的是,是什麽原因造成的?現在好多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的房子都被拆了或將要被拆,是質量問題麽?顯然不是。是因為土地的稀缺,現在的地價早已遠遠超過了這些房子的房價!
質疑型:
■北京網友:報道也隻是說平均壽命30年,沒必要引起這麽大的恐慌吧,這與如何計算、範圍等方麵都有關聯吧,住房平均壽命應該沒那麽低。
■山東網友:我感覺這個消息是假的,因為太不可思議了,希望政府出麵解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