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出席大小場合,身旁總有兩個人形影不離,一位是有中南海大內總管之稱的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另一位則是總書記首席智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
胡錦濤與連戰、奧巴馬會麵,出席聯合國大會、G20、亞太經合會,以至視察偏遠農村,都會看見兩人相隨。盡管政治地位在外交部長楊潔篪、國台辦主任王毅等大多數部長之上,卻刻意保持低調,更增添他們的神秘色彩。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gn/news/2007/10-22/U22P4T8D1055997F107DT2007111408521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令計劃--胡錦濤大內總管
53歲的令計劃,山西平陸人,出身於普通幹部家庭,年輕時曾經下鄉種田,當過印刷工人,大學和碩士學曆都靠在職進修,早年公職生涯幾乎都在共青團度過,因辦事勤快穩重,被提拔到北京,在一次人事異動中,成為共青團第一副書記胡錦濤的秘書,此後,除了胡錦濤在貴州、西藏時期,令計劃都在身邊工作。
中共獨特的政治體製,很難在西方國家找到類似中辦主任這樣的職位。除了安排會議,保管檔案等秘書工作,還負責全體政治局常委的安全、警衛、保健、保密,承擔部份文件起草,為決策搜集重要信息,催辦落實中央指示和領導人批示。負責中共領導人安全警衛的8341部隊,由中央辦公廳直接指揮。
中辦主任掌握中央決策流程,政治局常委及黨內元老日常生活交往及工作動態,以至他們對內政外交重大政策的意見,這些重要訊息,也隻有中共最高領導人有權透過中辦主任全麵了解,可見令計劃黨內的重要地位。
曆任中辦主任,大多成為黨史重要人物。例如,汪東興在毛澤東去世後,調度8341 部隊,捉拿四人幫,改變中國曆史發展方向。楊尚昆曾任國家主席、中央軍委秘書長,長期主導對台政策。趙紫陽、江澤民任總書記期間,他們的中辦主任便是現任總理溫家寶。
令計劃對時局有一定看法,能寫一手文章,一些相處過的人,也稱他待人和善。他的黨內威望沒有超過前輩,甚至沒有傳出和他有關的任何政治野心。令計劃的影響力,和他的前幾任比較,也更回歸於製度。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dy/c/p/2007-10-22/U2342P1T1D14141642F21DT2007111409442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王滬寧--總書記首席智囊
胡錦濤另一位左右手王滬寧,比令計劃長一歲,早在上海複旦大學任教時,就是中國大陸著名青年政治學者,他的一係列著作:《比較政治分析》、《當代西方政治學分析》、《美國反對美國》、《國家主權》、《當代中國家庭村落文化》,至今仍常為學術界引用。如果不是棄學從政,王滬寧可能已當上大學校長。
王滬寧的影響力,也深具"中國特色"。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共最高智囊,負責協助中共中央研究國情、製訂政策、起草文式、建構理論,轄下有政治、經濟、社會、哲學、國際、農村等研究局,各有專職研究幕僚。但這些機構職能,並未充分反映王滬寧的地位。
從江澤民執政的後期,到胡錦濤執政至今的全程,所有總書記發表重要言論的場合,王滬寧都伴隨身旁,從最高領導人對內政外交所有具體言論和政策思惟中,係統地整理頭緒,結合國內外情勢,為領導人建構治國理論,並提供建議。這才是王滬寧工作最重要的部份。
江澤民執政後期提出、後來寫入黨章和憲法的"三個代表"(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至胡錦濤執政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在理論建構的過程中,王滬寧都是重要的參與者。
王滬寧早期在學術著作中提出的觀點,屬於新權威主義,對照中共領導人近十年的政治主張,有許多方麵極為接近。例如,王滬寧認為,各國社會均有自己的發展邏輯,離開這些邏輯來談政治和社會發展,往往不客觀。改革必須有中央權力的必要集中,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推進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政治體製改革和民主政治不能超越中國現階段條件等等。
加上王滬寧對問題的思辨力(曾帶領複旦大學辯論隊參加新加坡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奪冠),流利法語,留美背景等等,使胡錦濤對他更加倚重。
大陸媒體常引述王滬寧的朋友說,當別人介紹王滬寧是一位學者的時候,他甚至會立即更正,"不,隻是讀書人"。
左右手的選擇,有如一麵鏡子,反映出胡錦濤的用人、政治取向與治國風格,對錯得失,曆史遲早要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