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崛起的中國在尋找自我身份認同

來源: 悟也空 2010-03-31 01:09:4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9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悟也空 ] 在 2010-03-31 10:04:2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上世紀90年代初我住在日本時,日本人已開始尋找自己的身份。該國當時已成為經濟超級大國,但在政治上卻還很落後;它不知道該充當什麽世界角色。有人認為日本應成為一個不會改變世界秩序的全球大國;它應接受西方創立的國際體係。但也有越來越多人主張,日本應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挑戰“華盛頓共識”,擺脫美日安全聯盟的束縛及製定個性鮮明的外交政策。換言之,現代化不等於美國化——特別是在自豪而古老的亞洲文化中。

  當然,日本隨後長期的衰退澆滅了其勃勃雄心。這個月,我在北京和一群中國學者待了9天,他們的話讓我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的那些辯論。與20年前的日本一樣,當今中國也在尋找自己在世界的身份。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視西方為榜樣,當時流行的一句話是“美國的月亮更圓”。但不論公道與否,此後的伊拉克戰爭、金融危機,以及卡特裏娜颶風過後新奧爾良重建遲緩,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美國在華形象受損。

  我在中國時,發現有人談論清華大學一名教授——閻學通的著作。閻在著作中將當代中國的抱負與古代哲學相聯係,他在書中概述了可被稱為儒家外交政策的構想。從西方的觀點來看,閻倡導的一些傳統觀念似乎讓人寬心。他引證中國古代學者荀子,後者主張大國欲“安如磐石”就必須尊重別國。閻還認為中國的傳統觀念要求強國必須扶助弱國。如果受海盜威脅而無力抵抗國家的公民,擁有強大海軍的國家就有義務出來維持海上秩序。如果說這意味著一個強大的中國將是世界一個良善警察,那麽其崛起或許最終應受歡迎。

  一個學者的思想並不代表政策方向。但與之前的英國和美國一樣,中國若最終不向全球投射力量,就不能在全球展開投資和貿易。隨著中國公民和企業在全世界構築網絡,中國政府將維護他們的利益。中國人也許失去了過去信奉的政治信仰,但在我與之談過的中國教授中,即便是最活躍的都不願擁抱西方民主。所以中國是在回到自己的過去尋找將來,複興曾被埋葬的曆史。對於西方來說,聰明的做法是讓中國自我發現。中國的崛起不可避免,中國人必須決定他們是誰、他們想要什麽。(Sebastian Mallaby 譯者/小河 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6日)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