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

凡可能影響穩定的詞,統稱為敏感詞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故事:

西周末年,周厲王在位,他重用奸佞榮夷公,不聽周公、召公等賢臣的勸阻,實行殘暴的政策,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準人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還勒索財物,虐待人民。於是朝政更加腐敗,國勢日益衰落。
  周厲王的暴虐,引起了國都裏的有些人的憤慨,他們不顧生命危險,公開指責厲王無道。召公報告說:“民不堪命矣!”厲王大怒,他找來一名衛國巫師,派他監視公開指責自己的人。那巫者將指責的人報告厲王,厲王就逮捕他們,然後殘忍地殺害。從此,國都裏再也沒有人批評時政了,路上熟人相遇時,都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厲王高興極了,洋洋得意地對召公說:“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痛苦地說:“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雍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周厲王不聽召公的逆爾忠言,繼續實行暴政。
  過了三年(公元前841年),人民終於忍無可忍,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起義。人民圍攻王宮,要殺厲王。厲王得知風聲,慌慌忙忙帶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過黃河,到了彘(音zhì,今山西霍縣東北)地方才停下來。人民攻入王宮,沒有搜到厲王。有人探知王子靖逃到召公家躲了起來,於是,又圍住召公家,要召公交出王子。召公沒辦法,隻好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王子保護了下來。這場起義史稱“國人暴動”。經大臣們商議,由召公和另一個大臣周公主持貴族會議,暫時代替周厲王行使職權,史稱“共和行政”。共和行政維持了十四年之後,周厲王在彘死去。大臣們立太子姬靜即位,史稱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得到不少人的支持。經過這一場國人暴動,西周元氣大傷,不久便滅亡了,中國曆史也由此進入戰亂頻仍的東周時期,即:春秋戰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