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激辯中國大學生就業 學生充滿太多拜金思想

來源: 的的 2010-03-12 09:24: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56 bytes)
  隨著中國經濟的複蘇,雇主爭相聘請低技術工人;但中國最好和最聰明的群體——大學生,卻麵臨著畢業即失業的沉重壓力。從1999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推動大學擴招,以培養更多的專業人士,從而滿足全球化的要求。今年,630多萬大學畢業生將進入就業市場,而1999年還隻有100萬。但高技術含量、高收入工作的增長,卻跟不上大學擴招的步伐。為何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如何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又該如何糾正大學畢業生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美國《紐約時報》為此邀請了5名專家,就此展開辯論。

  要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學生

  文 羅蘭·勃蘭特(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係教授)

  在中國的城市勞動力市場,擁有城市戶口的勞動者與農民工的分化嚴重。農民工要想在“正規的”城市部門獲得就業機會,較低的受教育水平是他們的最大障礙。平均而言,農民工隻有初中文化水平,大約比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時間要少5年。

  新近畢業大學生麵臨的失業問題,與經濟形勢其實沒多大關係,與農民工的處境並不相同。

  事實上,這一問題是高校迅速擴招和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嚴重不匹配的結果。2003年時,已有調查指出了這些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女大學生,來自中國低層次高校的畢業生,以及在教育、文學和自然科學領域拿到大學文憑的畢業生,情況更糟糕。另外,不同的區域也會有很大差異。

  不過,整體而言,大學畢業生仍會獲得較高的經濟回報率,而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也將會繼續擴大其子女受教育的機會。

  要培養學生擁有在勞動市場足以競爭的一技之長,中國的教育製度需要做得更好。在增加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方麵,也要加大其他方麵的改革,比如放寬金融係統對民營企業放款的限製,正是後者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目前還未出現這樣的變化,但我想很快就會發生。

  他們不擅長幫雇主解決問題

  文 黃亞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經濟與國際管理學教授)

  有人估計,中國30%從工程學畢業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而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酬也已接近農民工。

  與此同時,廣東省的工廠卻出現了“用工荒”。這是怎麽一回事?

  新聞報道往往隻是聚焦於廣東,但廣東出現的“用工荒”並不意味著整個中國的非熟練勞動力短缺。

  中國農村地區在過去6年中取得了迅速發展,這意味著自己家附近已經出現了掙錢的機會,許多人選擇在家鄉留下來。

  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確實是個問題。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擁有前往城市中心工作的權利。你總不至於對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說,“你已經為大學教育花費了幾年時光和大量金錢,但最後就業要回老家。”所以說,問題在於能提供就業機會的地點與高校所在地點並不匹配,這是問題之一。

  其次,技能不匹配。在我與中國管理人員和企業家的交談當中,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沒有符合他們要求的人才。

  在為中國經濟培養有創新技能的勞動力方麵,中國的教育體係不理想。它培養的人不擅長發現新的事物,隻會在現有的解決方案中摸索,而不會提出新的方案;隻會執行命令,而不習慣發明新的做事方式。換句話說,他們不大擅長幫雇主解決問題。

  家長需接受勞動不分貴賤觀念

  文 貝淡寧 (中國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子曰“有教無類”。教育機會均等的觀念早已深深紮根於中華文化當中,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麽大多數中國父母,不論其社會背景如何,都會要求孩子在學校好好表現。

  為滿足社會對獲得更多教育機會的需求,過去十年來,政府大大增加了高校的招生人數。即使在經濟景氣時期,大量大學畢業生失業也是預料當中的事。我的學生——著名的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也感到了就業壓力,雖然這對他們來說通常意味著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而不是失業。

  在過去,人文學科畢業的大學生,要想在北京、上海的外企或中資金融機構找一份高薪工作並不太難。很多畢業生現在正考慮去較小和不那麽發達的城市發展。另一些選擇讀研,以求暫時避免找工作。還有一些正在考慮與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

  為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政府已經放緩高校招生的增長速度。但我認為收效甚微。在我看來,惟一的、長期解決辦法是改變家長的期望值。不是每個人都注定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人士或政府官員,需要一部分學生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就去參加職業培訓,這與德國的教育體係有些類似。

  但是,家長需要接受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對社會一樣重要的觀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時代提倡的勞動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需要重新回到中國。

  (美國《紐約時報》3月7日 譯 夏微雨)

  中國經濟將吸納更多畢業生

  文 阿爾伯特·帕克(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高級講師)

  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有些年頭了。普通高校的在校人數急劇增加,大學畢業生的城市失業率從2000年的6.3%上升至2005年的11.9%,而那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群體的失業率卻在降低。如果大學畢業生的期望值還沒有開始適應新的現實,這令人吃驚。

  近年來,許多大學畢業生開始對起薪感到失望。在有些人看來,他們寧可等待更好的第一份工作,而暫時失業,因為第一份工作可以對未來的職業道路產生重大影響。一旦就業的話,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會隨著經驗漸長而上升。因此,還不如有機會先就業。

  但是,有足夠的就業機會嗎?經濟危機無疑影響到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不過證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已經複蘇了。更廣泛的趨勢表明,中國經濟將能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教育的經濟收益大大增加,1988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水高出高中畢業生的12%,到21世紀初已高出近40%,而且沒有下降跡象,新近畢業的大學生的經濟收益又達到了新高。這表明,對大學畢業生需求的增長,遠遠超過供應量的增加。

  總體而言,在全國城鎮勞動力中,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還不到10%,而全球一體化和急劇的技術變革需要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者。中國的大學生有理由對未來感到樂觀。

  年輕人充滿了拜金思想

  文 範芝芬(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係教授)

  大學畢業生失業是當今中國的熱門話題。很多中國年輕人腦子裏充滿了物質主義和拜金思想。因此,失業足以成為一個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

  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3%左右,但考慮到中國城市和農村當中的未充分就業現象,這一數字有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毫無疑問,全球經濟危機加劇了失業,但中國被認為是首批複蘇的經濟體之一呀。媒體還經常提及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高校擴招。但即便是擴招後,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也隻占總人口的8%,而美國在這方麵的比例高達25%。這說明中國的高等教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中國大學畢業生失業率相對較高,可能與以下3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地理因素。從農村出來的年輕人在拿到大學文憑後,便渴望前往或留在大城市。這使得北京、上海等地的勞動力市場人滿為患。

  其次是全球化因素。據粗略估計,1/4的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學成後回國。這些“海歸”有著很強的競爭力。

  最後一點在於,雖然最有可能接納大學畢業生的服務業產值,占到中國GDP的40%左右,但與銷售等低技術含量的服務工作相比,高技術含量的專業崗位仍然較少。

所有跟帖: 

如果不多掙錢,能交女朋友嗎,能去買高價房嗎,你願意蝸居嗎? -SummerTiger- 給 SummerTig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2/2010 postreply 22:53: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