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對西方文化精神的理解

談談對西方文化精神的理解

具有了千年悠久曆史的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一樣,顯得博大精深,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其中的以人為本,倡導理性、天職觀念、公平競爭、注重法治、信守合同、現代管理等等思想,不僅對西方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形成、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與積極的作用,而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不乏借鑒意義。在西方傳統文化中,人本主義是首要的和受到人們首肯的價值觀念。西方人普遍認為,個人利益是至高無上的,一切價值、權利和義務都來自個人,它強調個人的能動性、獨立性,強調個人行動和個人利益。作為個人,應該具有獨立性、責任心和自尊心,隻有這樣,個人才會受到關注和尊重。西方極端的個人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也是今天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應當防止的思潮,但西方文化中突出人在宇宙中的主體地位,強調人作為主體所具有尊嚴和價值。這種人本主義觀念在反對封建專製、宗教蒙昧、個人崇拜和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曆史作用,其中的一些思想因素對我們大有啟迪意義。市場經濟是以平等交換為基礎的交換經濟。參與交換活動的各方必須是具有主體地位的自由的個人和團體。西方人本主義價值觀念中的自由、自尊、能動創造、超越現實等等,正是市場經濟的思想前提,市場經濟要求人的主體性,表現在他享有獨立自主、自由抉擇的權利。企業或個人生產什麽、生產多少、何時生產,都以市場為導向,不依靠政府的計劃和指標。這樣,自由競爭局麵才有可能出現,企業和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才能調動起來。西方人本主義主張自我奮鬥、自我創新。西方人把通過個人的奮鬥取得成就,看作是一種美德。個人奮鬥意味著不依賴他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西方的青年人崇尚自立自強,長大以後就離開家庭,自立門戶,走自我奮鬥的道路。市場經濟就需要一種自強、創新的精神。無論是新產品的開發,抑或新思路的形成,都需要個人的創新精神。一個處處依賴社會、父母、他人的人絕對成不了市場經濟的弄潮兒。

西方素以理性為傳統。理性主義是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指的是強調理性、強調科學、強調邏輯推理與分析。西方倫理傳統中,注重理性對情感的控製。市場經濟與理性原則密切相連,它是以理性為基礎的。西方經濟學的預設前提,就是“人都是理性的”。建立在理性文化精神基礎之上的西方企業管理,具有兩個方麵基本特征:一是依靠嚴格的規章製度,二是依靠嚴密的組織機構,強調對人、財、物的數量分析。這個科學管理思路正好可以彌補中國傳統管理思想之不足。此外,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吸收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因素,可以有效地促成經濟個體尋求達到經濟目標(利潤最大化)的最佳手段,找到解決經濟個體之間矛盾衝突的有效方式。西方的道德理性還能成為市場經濟海洋中個體自我肯定、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基本前提,有助於克服中國流行的經濟短期行為。道德理性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內在的創造性和超越性。它要求人不能僅僅滿足於從外界索取現成的價值物和現有的生存狀態,而且要不斷地創造新事物,超越現狀。道德理性在市場經濟中分析個體和社會經濟行為的合理性,抑製個體私欲的極度膨脹,協調個體與他人的社會關係。和中國古代一樣,西方曾在古代中世紀很長的一段時期裏,重農輕商思想占據主導地位。直到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教會對商業活動看法的改變和新教倫理的麵世,為西方提供了一種大大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倫理和經濟氣氛,西方資本主義才茁壯成長起來。宗教改革運動的發韌者馬丁·路德在翻譯《聖經》時,把《聖經》中“神的召喚”概念改造為“職業”概念,認為職業就是神的召喚,是上帝為人安排的終生任務。這種概念要求個人履行他在今生今世應完成的義務,即承擔所謂的“天職”。它把世俗事務看成是個人從事的最崇高的道德活動,從而使世俗工作神聖化。每個人從事的職業都是神的召喚,所有職業是正當的。這樣一來,人們對生活的目的有了一種全新的理解。人們不再消極地等待最後審判的來臨,而是努力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同時,它還要求人們拋棄人間的淫蕩樂趣,通過辛勤工作,並取得事業的成功,為上帝爭光。隻有拚命工作的人, 才能取得上帝的恩典。上帝隻幫助自助者。這就培養了人們愛崗敬業的踏實工作精神。

宗教改革運動的另一代表人物加爾文認為,人的命運早已為上帝所注定,現世人的寶貴與貧賤,就是上帝的“選民”與“棄民”的標誌。因此,他鼓勵人們在現世生活中積極活動、發財致富,用成功的事實證明自己被上帝所“選中”。可見,加爾文主義並不是一種消極的宿命哲學,它在於倡導一種新行為道德。隻有頑強奮鬥、不畏艱苦與挫折,最終取得成功的人,才是上帝選中的人。這套理論為資產階級所致力於的追求財富事業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理論根據。從此,人們才普遍地改變了對商業活動的看法,才真正賦予商業活動以道德意義。發財致富也不再是一種罪惡,而是被上帝“選中”的標誌。到17世紀中後期,追求合理贏利已完全成為新教倫理的一項內容。合理賺錢成了經濟、道義上的美德。在虔誠、嚴肅、勤儉、誠實等原則基礎上,新教經濟倫理逐漸形成。新經濟倫理的確立,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經濟的發展。

中國雖然不需要用新的經濟倫理來轉變國民的價值觀念。但它的啟迪作用在於,積極、正確的道德觀念對經濟活動有巨大的推動力。任何社會變遷,都是以思想觀念的轉變為先聲,又以其轉變為完成標誌的。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製,首先需要解放思想。把人們從姓“社”、姓“資”的爭論中解脫出來,克服長期占據人們頭腦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動口、小人動手”等傳統觀念。隻有這樣,才能使國人逐漸產生濃烈的商品意識,合理賺錢、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工作崗位無貴賤等等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觀念,把理想與現實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愛崗敬業,在日常工作中大顯身手。我國的市場經濟呼喚新的經濟倫理觀。“合法致富”應成為我們新經濟倫理觀的核心。

公正原則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曆史。西方思想家十分強調公正,認為政府有義務扮演“分正使者”的角色。在目前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已基本上擺脫了長期困擾人們的平均主義陰影。但麵對著官倒、官員經商、部門壟斷、腦體倒掛等等不公正現象,國民一再強烈呼籲政府創造出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公正原則成為中國人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因此吸取西方文化中的公正公平原則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必須條例公正原則。它既是判定市場經濟能否存在的標準,也是從道德上維係市場中各利益關係的必不可少的紐帶。其次,在市場機製下,貫徹公正原則,還有助於提高人們的積極性和生產效益,促進社會的穩定。公正原則既保證生產者得其應得,又拒絕官員的貪汙腐敗,將個人所得與其對社會的實際貢獻相對應,做到獎勤罰懶,端掉“大鍋飯”。另外,公正原則所體現出的優惠弱者思想,對於縮小目前已趨臨界的貧富分化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公正更是治療“紅眼病”的有效藥劑。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