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this.width=750' src="http://himg2.huanqiu.com/attachment/100305/d6f15ada5d.jpg">
在政協文藝界別分組討論會上,一組倪萍委員跪地為馮小剛等其他委員拍照的照片煞是奪人眼球。報道說倪萍轉行做了“娛記”,為達目的不擇“姿勢”的專業精神,值得認真學習。雖是花絮,然調侃聲中,亦頗有耐人尋味之處。
這樣的“花絮”如果僅僅是個別現象,也就罷了,到過全國“兩會”現場的人都知道,這種現象偏偏比較常見。我去的那年,政協大會開幕的時候,有幾個委員居然跑到記者和軍樂團所在的二樓專門來拍照和被拍照。這裏的地勢好,居高臨下,能把大會的橫幅拍全吧,總之見他們忙前忙後,折騰了好久。我當時如果膽子大一點就會走過去問問:您幾位到底幹什麽來了?至於那些開會時不時舉起相機拍攝的,投票時要多站一會兒微笑著等留影的,但凡關心“兩會”的人,通過電視畫麵都應該見得多了。
大會如此,小會上其實也是如此,或者說更是如此。我就親眼見到某個至今仍然當紅的演藝界明星在小組討論的時候,自始至終都在埋頭給紀念封之類的東西簽名,一個弄不清身份的人物不斷地往她跟前送,那委員一概來者不拒。昨天《南方都市報》有篇《合影記者》,談論的是“那些根本就不采訪,看見個明星就站過去,逮著機會就合影的男女”,很有針對性,文章質問他們“要那張記者證做什麽”?同樣的質問完全也可以送給隻知道自家“留念”、忙著自家“外交”的代表委員:“要那張代表(委員)證做什麽?”以前“兩會”之後,民間都要評選十大雷人提案之類;現在“兩會”還在進行中,輿論就已經毫不客氣了,雷人的提案或言論甫一問世,嘲諷、挖苦之聲隨即迭起。這種狀況,在反映了輿論生態好轉的同時,也表明公眾對“兩會”實際上寄予著殷切期望。誰辜負了這種期望,誰就理當受此“禮遇”。我想,有一天,對屍位素餐的代表委員進行罷免也是可能並且可行的。
倪萍委員委實無需客串“娛記”。根據“兩會”新聞中心的信息,今年報名采訪“兩會”的記者共達3060名,就差了“古”,“今中外”一應俱全,其中可能不乏新丁,但均為專業人士,她完全不用為報道的事情擔心。身為政協委員,如果說體現專業精神的話,更應該在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人民政協主要職能上去體現,要看她參政議政了些什麽。去年,她的“山寨說”很是雷了一下人;今年據說她“特意與媒體合作,開設節目《民生大議》,廣泛征求民生意見,並從中甄選出有意義的提案”。借助外腦固然是條捷徑,但在履行職責上不辱使命,終須自己對社會現實的密切關注。
關於“兩會”去娛樂化的聲音越來越高。很遺憾,現實是這邊照說,那邊照做。倪萍這樣的“花絮”還是少一點兒好,往積極的一麵想,杜絕娛樂化,也需要這些“花絮”做靶子吧。(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