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個小夥從中國出發,用招手搭車的方式,穿越13個國家,行進1.6萬多公裏到達德國柏林看望其中一人的女友伊卡。兩人的經曆被網友們稱為“史上最浪漫的搭車”。事實上,正如眼尖的網友跟帖指出的那樣,他們浪漫之旅的成功關鍵其實是一本小小的護照,而並不是每一本護照都能夠環遊世界。
護照:在異國證明你是誰、來自哪
護照是一個國家的政府發放給本國公民(citizen)或國民(national)的一種旅行證件,用於證明持有人的身分與國籍,以便其出入本國及在外國旅行,同時亦用於請求有關外國當局給予持照人通行便利及保護。同樣的,護照在一個國家內部也可以被當成身份證件而使用
古代的通關文牒
中國:護照曾是《西遊記》中的通關文碟
在中國曆史上,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稱呼,例如稱為符、傳、過所、公驗、度牒、路證、通關文牒、安全證書、通行證、暫住證等。《西遊記》中說,唐僧師徒一路行經西域各國,第一等要緊事情,是請官家在唐王簽發的護照——通關文牒上,蓋印押花。而到了清朝,根據通行證件的證明身份、提請邊境關防檢查機關予以“保護”和“關照”、給予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協助之功能。中國1845年首次將“PASSPORT”一詞譯為“護照”,並沿用至今。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護照始於1930年,民國政府在上海等幾個大城市設立專門機構,審核和簽發中國人因公、因私出國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1949年到 1978年30年間,頒發護照總數僅為21萬本。這個數字還不及英國1926年239430份的護照簽發量。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116113e86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護照來源於中世紀用於通過城牆大門的文書
西方:護照曾是通過城門的文書
護照的西方稱呼“Passport”並不是來於“seaport”(海港),而是來於中世紀用於通過城牆大門(porte)的文書。在中世紀的歐洲,當地的統治力量頒發給旅行者一些文件,一般包括持有者被允許通過城鎮的名單,這種製度在法國延續到1860年。此前,旅行者或者貿易者到另一國的海港並不需要出示護照,因為海港是開放而自由的,這源於歐洲自由貿易的傳統;但是旅行者或者貿易者從海港到內陸城填,護照就成為必須。早期的護照並不包括持有者身體的描述,直到20世紀前十年,持有者的照片以及相關信息才被添加上去。其後,護照開始引入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以改進身份識別的安全性。
護照的扉頁:安全保障與自由通行的國際責任
現今世界各國的護照上都印有類似的一句話:“請各國軍政機關準許通過並給予必要的協助和保護”。現代護照既是一種國際契約,意味著接受國擔負持護照者安全和自由通行的國際責任,也是政府與本國國民的約定,意味著外交的目的是為國民利益服務。此聲明先用英語寫出,接著用法語重複,最後則是最近增加的有較多國家使用的西班牙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請各國軍政機關對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協助。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quests all civil and military authorities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allow the bearer of this passport to pass freely and afford assistantce in case of need.
美國護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13414c834a.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美國國務卿特此請求任何與美國公民、國民過境之相關的人士不要延誤辦理或設置阻礙,並在需要時給予法律援助和保護。
The Secretary of Stat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ereby requests all whom it may concern to permit the citizen/natio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med herein to pass without delay or hindrance and in case of need to give all lawful aid and protection.
護照內頁與有效期:增加的不僅是頁數和有效期,更是自由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122176082a.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護照內頁張數反映該國出境自由度
外國公民每前往一個國家,該國會在其所持護照的一張內頁上簽注、蓋印,以表示允許本人出入本國國境或者經過國境。假設一個國家的護照擁有10張內頁,該護照就能夠接納10個國家的簽注蓋印,這意味著護照持有人能到達10 個國家。10張內頁用完後,需要重新申請護照。所以護照內頁的多少,能夠從一個側麵反映出該國出境的自由程度,該國國民出境的頻繁程度:一個國家護照內頁多,往往說明該國出國容易,國民出國頻繁。
中國實行過多個版本的護照,最新的97-2版普通護照內頁在2007年由32頁增加到48頁。成人護照的有效期從五年延長到國際通行的十年。
美國護照在1926年的第III版中就有32張內頁。此後最新版的標準美國護照縮減到24 張內頁,但是可隨時增加額外的簽證頁。新加坡自2006年8月15日起簽發的新護照,每本新型生物特征護照為數64頁。而此前使用的機讀護照則擁有96張內頁。
護照申請:關乎平等的國民待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126318bd6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不同戶口申請護照的程序不同
中國:大部分地區程序複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將全國劃分成按需申領護照地區和“按條件申領護照”兩種地區。按需申領護照即公民申請因私出國護照隻需憑身份證、戶口簿,即可向出入境管理部門申領護照,無需出示其他證明。截至2006年底一共有231個城市已經成為按需申領護照地區,目前省會城市中僅有拉薩還屬於“按條件申領護照”地區。
按條件申領護照地區的申請過程基本和按需申領護照地區類似,差別的地方在於遞交申請表之前需要由戶口所屬派出所或所屬單位進行政治審查,政治審查通過後方可遞交申請表。其中某些地區的派出所還要求申請人在請求政治審查前辦理無犯罪證明。
美國護照=身份證明+照片+工本費
美國護照是一份“美國公民”的官方證明。假如你是美國公民,不論是在美國出生,或是移民歸化入籍,均可提出申請,辦妥一本美國護照。在申領前,首先需提交有關美國公民身份的證明,例如:出生證明,移民歸化入籍後所頒發的“美國公民證”以及六個月內所拍攝的二英寸近照兩張。成人繳納97美元,16歲以下兒童繳納82美元辦理費即可獲得美國護照。美國護照可在郵局、法院、護照服務處三地申辦。
持護照出遊:並非自由的環球旅行
持有護照並不代表能夠自由穿行於世界各國。護照僅僅是一國公民在外國的身份及國籍證明,而要前往另一國,還須得到目的地國的同意,這種同意即表現為加注在護照內頁上的簽證。基於不同的國家間關係和經濟發展水平等綜合因素考慮,一些國家隻需外國人持有護照,即可免除簽證程序,自由出入該國。而另一些國家須進行嚴格的簽證程序才能批準護照持有者入境。
亨氏簽證受限指數(Henley Visa Restrictions Index)是一項針對全球不同國家的公民旅行自由度的排名。該指數是在世界上第一次給出了各個國家公民享有的國際旅行自由度,同時也顯現了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以下是各主要國家享受他國免簽待遇的圖例:(深藍色區域為免簽國)
日本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038404989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中國香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03859ffda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中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0391901db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澳大利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03943f045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持護照在境外享受領事保護:以國家實力做後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10/2/23/20100223012836eaedf.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海地地震後各母國均優先保障其護照持有者安全
持有護照者享受母國保護
外交部頒布的2007年版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稱,當中國護照持有人在國外遭遇恐怖襲擊、嚴重自然災害、政治動亂等緊急情況時,護照持有人應立即與就近的中國駐該國使、領館取得聯係,以獲得最新相關信息並進行注冊登記。當地使、領館將在必要及可能時協助中國公民(含死傷人員)撤離危險區域(注意:不一定是回國)。 而持美國護照在美國居住或旅行時,受美國領事保護。萬一政局不穩或發生重大災害時,美國公民可以在美國政府的保護之下,享有優先搭機離開的權利等。
海地地震後各國對僑民的保護行動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強烈地震後的第二天,美國便開始撤出當地持有美國護照的美國僑民,在海地約有45000名美僑,而第一批約100到160名的美國公民震後第二天就由兩架C130運輸機接回美國本土。據媒體報道,震後還因美國強力而積極的撤僑行動引發了一場國際風波:十幾名法國公民和擁有法國和海地雙重國籍的人士1月16日在機場等候搭乘一架飛機前往法屬瓜德羅普島。按照法國媒體的報道,這些法國護照持有者卻未被允許登機,法僑稱"他們隻讓美國人回去,其他人都免談"。但美國駐海地大使館否認機場以撤離美僑為優先。與此同時,在海地地震後11天,1月23日下午13時,中國東航一架飛機號為B2382的空客A340-300大型客機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海地共有53名中國僑民,而東航飛機在震後11天從海地運回中國僑民50人。
現代護照既是一種國際契約,意味著接受國擔負持護照者安全和自由通行的國際責任;也是政府與本國國民的約定,意味著外交的目的是為國民利益服務以及公民的出入境自由得到保障。歐洲國家之間簽訂的 “申根條約”使得締約國公民可以自由穿行於各國,成為了國家間"自由通行"的範本。而隨著全球化的推進,真正自由的環球旅行或許離我們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