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潛在軟實力!打破西方文化霸權:中華人倫至上對西方的愛至上

來源: tsd 2010-02-21 15:17: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8111 bytes)
西方至上主義對中華民族最危險的奴役文化侵略,不是什麽“普世民主價值”,因為鑒於蘇聯、印度等貧窮民主大國的例子,亦鑒於台灣、美國的例子,大陸華人已經看透西方多黨全民選舉製度了;不,最危險的,是不聲不色的西方“愛至上”價值觀和思想構架。掌握著文化霸權,西方至上主義要用“愛至上”綁起華人尤其是年青華人的心靈,切低取代“人倫至上”這個中華民族比西方更為優越的文化和思想構架,引致華人不得不對西方至上主義投降,做群馴服的洋奴。而因為文革使大陸華人普遍地跟人倫至上的思維傳統隔絕了,所以麵對西方的愛字旗幟,麵對西方至上主義者振振有詞地教訓“野蠻的華人們”要以愛為至上、要“多一點表示愛”的時候,華人們隻知道把頭低下來,甚至把膝蓋也彎曲跪下來。當今很多大陸文化界的工作者,都不知道這個道理,都無意地做西方至上主義的代理人,都在宣揚這個愛至上思想構架。好了,華人們,現在對西方至上主義有了旗幟鮮明的答複了!中華民族的人倫至上,才應該作為普世價值!人倫至上是中華民族潛在的、可以席卷全球的強大軟勢力!請讀看指教。



中華傳統的人倫至上

西方的愛至上


一. 簡介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重大差別是:西方是以愛為至上的,而中華文明則不承認愛是至上的。中華文化認為是至上的是“人倫”。人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各方所應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

首先讓我們分析一下人倫吧。



二. 人倫關係及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

人與人的關係有很多種,所以人倫關係也有很多個:親戚之間、鄰居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等等。中華傳統特地強調五個最重要的人倫關係,即“五倫”。五倫就是以下的五種關係:

1. 古時的“君臣”(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即現代的政府和人民的關係。

2. “父子”即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3. “夫妻”即丈夫和妻子的關係。

4. “兄弟”即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

5. “朋友”即朋友之間的關係。

此外,我認為,現代社會不像以前自足自給的農民社會,現代社會的商品和貿易極為普遍和重要,所以傳統的五倫,五個最重要的人倫關係,應該加多一個,成為“六倫”。那就是:

6. “買賣”即買者與賣者的人倫關係:所有經濟關係,包括雇主(勞動力買者)與雇員(勞動力賣者) 的關係,都屬於這個買者與賣者的人倫關係。

把我們每天都進行多次的買賣,上升為重大人倫關係之一,能夠把買賣倫理化、道德化、和規範化,使買賣脫離工業化之前傳統社會的鄙視,也使買賣雙方之間應該存在的義務和責任,不需要隻有在朋友之間才履行,不需要先采用喝酒作樂等方法,讓買方和賣方先結交為“朋友”,然後才敢進行生意交易。買賣成為第六倫,雙方便能夠不言而喻地互相信任,認為買賣遵守誠信是必然的、正常的情況,而不守誠信是脫離常軌的、異常的現象。

除了最重要的傳統五倫或我的六倫以外,還有很多人倫關係,不勝枚舉。隻要跟任何人有接觸,有來往,盡管是很短暫或偶爾的,便有了人與人關係,而所有人與人關係都屬於人倫關係。

那麽,根據中華孔教傳統,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是什麽呢?說一說傳統最重要的五倫吧:

1. 政府與人民(君臣)之間:政府一定要有效地、明智地保護人民的安全和財產,這就是相當於古時的君主要做“明主”的義務,而人民則一定要向政府交稅、服從政府的法律、被政府征召時忠心地和盡全力地服役、適當時對政府反映意見或進行勸諫,這就是相當於古時的臣民要做“忠臣”的義務; 


2. 父母與子女之間:父母一定要養育和教導子女,而子女一定要對父母行孝和奉養,照顧老弱的父母; 


3. 夫妻之間:雙方要齊心合力,互相幫助,一起建立家庭生活,既養育下一代,也照顧上一代; 


4. 兄弟姐妹之間:兄輩對弟輩友愛,弟輩對兄輩恭敬,兄弟之間要互相幫助; 


5. 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尤其是互相勉勵、提供建議和勸諫。朋友之間互相提供娛樂也屬於互相幫助。

至於我所提倡的第六倫,買者與賣者之間的義務和責任是:

6. 買賣要以誠信和遵守諾言為原則,買者必須按照明言的或不言而喻的合約所指定的價格和時間,來向賣者付錢,而賣者必須按照明言的或不言而喻的合約所指定的數量、質量及時間,把貨物或服務向買者供應。

除此之外,不勝枚舉的其他人與人關係,都擁有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都有人倫來規範。所有這些義務和責任都可以總結為“正義”。所以,跟任何人接觸、來往,都要遵守人倫,亦即是都要遵守正義。

這裏要指出,中華傳統的人倫至上,有一項極為重要的信條,曾於古時中國作為建立社會秩序和意識形態的基礎,這信條就是“孝”。孝就是上文討論過,第二個人倫關係所定義的,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之一。孝就是對父母和祖先好,但是,孝所規範的,並不僅是與父母相處時或對祖先祭拜時的行為,而是所有行為,包括在工作崗位上和跟家庭以外的人相處的行為。孝要求所有行為都要好。為什麽所有行為都要好,才是對父母和祖先好呢?因為維持或發揚父母和祖先的聲譽,耀揚“家聲”(家族的名聲),是對父母和祖先好的最重要一條。所以孝,這個子女對父母的義務和責任,意義並不限於狹窄的家庭內部,而是廣泛社會道德秩序的支柱,是傳統中華意識形態的基礎。(請參見曾子著的《孝經》。)

這裏亦應該指出,人倫至上所敘述的義務和責任,其實客觀上都是人倫關係中各方所實行的互相幫助。政府以維持秩序和安全來幫助人民,人民也反過來以守法、服役、納稅供養、有必要時勸諫等等行為來幫助政府;父母以教導和養育來幫助子女成長,子女們也反過來以服從、尊敬、侍奉老年、有必要時勸諫等行為來幫助父母。其他人倫關係都是同樣的道理,都是互相幫助。人與人關係的各方,履行人倫指定的義務和責任,其實就是進行互相幫助。



三. 對西方至上主義者的答複

但是,很遺憾,自從1919年“五四運動”高呼要“打倒孔家店”起,經過大陸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和七十年代的“批林批孔運動”高潮,更經過港台西化潮流提出的“忠孝及禮教都虛偽和過時”,使到華人在二十世紀裏普遍認為孔教是中國貧窮落後的原因,普遍拋棄了孔教。(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冤案,中國貧窮落後,原因並不是孔教,而是千百年來政府的過分統治。其實,如果沒有孔教的話,中華文化老早就好像古埃及文化那樣滅絕了,那還能延續幾千年啊!)所以,時至今日,雖然中國大陸已經把孔子恢複名譽,現代華人仍然忘記了人倫至上這個道理。

然而,在行為上,多數華人仍然沒有變成像西方人們那樣,把愛奉為至上。多數華人隻是本能地效法父母,本能地把父母的行為作為示例而延續下去,所以便變為或多或少(唉,好像是越來越少)遵從人倫至上的行為。但是,思想上並不知道自己正在或多或少跟隨著人倫,亦不知道有人倫至上這個道理。

正是因為在知覺和意識裏麵,不再擁有人倫至上的原則和信條,所以無論是被白裔或華裔的西方至上主義者指責,說華人不把愛奉為至上、不“把愛表現出來”、或甚至“沒有愛”時,華人們口無對詞,不知所措。麵對西方的愛字旗幟,華人們隻知道把頭低下來,甚至把膝蓋也彎曲跪下來,半個“不”字連想都沒有人敢想,把它說出來更不用指望。

所以華人們,特別是年輕華人們,很容易變為西方至上主義的精神俘虜,變為洋奴。西方至上主義者教訓“野蠻的華人們”要以愛為至上、要“多一點表示愛”的時候,振振有詞,覺得自己非常優越,而多數華人則完全沒有係統化的、自成一體的理論來捍衛自己的傳統,來否認“野蠻”、“沒有愛”的指控,所以隻有覺得自卑、理虧,甚至變為對自己的文化、父母及其他華人覺得討厭、惱恨。而且,因為在家庭裏自小缺乏“愛至上”文化的沉浸,所以很多時想學西方人把愛奉為至上時又學不到,做出富於表現式的、好像是充滿愛的行為時,不但被周邊的人們不認同,自己也覺得肉麻,虛假,好像在演戲,便更憤恨自己生為華人。華人文化仍然不能像西方那樣,完全以愛為至上,使到很多現代華人覺得當華人是野蠻、下級的,以身為華人為羞恥。

好了,華人們,不用再為自己不是西方人而感覺羞恥,因為現在對西方至上主義者有了旗幟鮮明的答複了!

答複是:華人們認為是至上的東西,並不是愛,並不是模糊的、不能明確指定的、易變的、基於感情的、存在於人們腦海裏因而不容易確認的、有朝起床時說句“我不再愛你了”就可以推翻的、可以作為借口來辯解性濫交、性誘惑、通奸等行為的一種主觀感覺。華人們認為是至上的,是明確的、客觀存在的、不受主觀感覺而轉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伴隨這些關係的、明確的、可以指定的、其履行可以客觀確認的義務和責任。華人們認為是至上的,是人倫。

隻要是屬於一個關係裏麵的一方,不論有沒有愛的存在,都必須遵守人倫,都必須履行對另一方的責任和義務。無論政府與人民之間有沒有愛的存在,政府都一定要保護人民的安全和財產,而人民則一定要向政府交稅、服從政府的法律、被政府征召時要服役。無論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沒有“愛”的存在,父母都一定要養育和教導子女,而子女一定要對父母行孝和父母老弱時供養照顧他們。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朋友之間、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一樣:無論雙方之間有沒有“愛”的存在,都必須遵守人倫,履行義務和責任。

當然,華人們並不是沒有愛,也不是反對愛,在傳統中華思想構架裏麵,愛也是很重要的,但愛是次於人倫的。正如西方的愛至上構架一樣,也並不是沒有義務和責任,隻不過不是至上的,是次於愛的。

其實,傳統中華的人倫至上,反而為愛提供了比西方的愛至上更為有效的保障:在漫長的生命中,雙方相處必然會有上有落,所以必然有些時候會不“愛”對方,甚至會惱恨對方,但是,如果堅持繼續履行自己的人倫義務和責任,而對方也一樣這樣做,那麽到了適當時候愛必然會再回來,而且將會是受過磨練的、更堅強的愛。

所以中華文明傳統的人倫至上,不但不是野蠻,不但不是比西方低級,而且是比西方的愛至上更為合理,對社會進步和人類幸福更有促進功效。對於這些,下文將會進一步解釋。



四. 反駁對人倫至上的兩項批評,對西方的愛作出評價

西方愛至上的支持者對人倫至上有三個反對論點,其中兩個是對人倫至上的批評,一個是對愛至上的捍衛。

有些西方愛至上的支持者作出這項批評:“當人倫至上時,要履行義務和責任這個負擔,是會引起人們討厭的,是必需強迫,人們才會履行的。”

同時,他們又作出另一項批評,“人倫至上會令到人們變為隻顧關係,隻顧家人、家族和狹窄圈子,以及其中的規矩和利益,不顧正義和公道,不顧法律和公益。所以現在中國大陸人們很多時沒有誠信,假公濟私,貪汙欺騙,不守法律,隻知道拉關係,都是因為孔教的人倫至上,關係至上。”

而且,他們也為愛至上作出一個辯護,“西方的愛,並不是你所描繪的,易變和荒淫的‘eros 愛 (性愛)’;我們所奉為至上的,是‘agape 愛’,是無私的、忘我的愛,是好像基督和上帝對人類的愛,是聖愛,是‘利他主義 (altruism)’的愛。這麽純潔、高尚、無私的東西,怎能不作為至上呢?”

讓我們答複這兩項批評和評價一下西方的愛,包括無私忘我的“agape 愛”吧。



四-A. 反駁“人們會逃避履行義務,必需強迫”

這項批評不過是一個誤解。人們並不一定覺得履行義務和責任是個討厭的負擔;相反,人們會高興地、歡欣地履行義務和責任。為什麽呢?

首先,因為這樣做人們就可以實現自己作為人的善良本質,可以獲得好人、善人的自尊。在日常生活中隻需要遵守一些明確的、眾所皆知的、聖賢書本所指明的行為準則,執行一些指定的行為,便是品格高尚的好人、善人,不亦樂乎?

此外,需要履行義務和責任,就意味有人與你有人倫的關係,就意味對方也正在對你履行義務和責任。這是非常值得歡欣的事情。需要履行作為丈夫的義務和責任就意味擁有妻子,正在履行對丈夫的義務和責任。需要履行作為哥哥的義務和責任就意味擁有弟弟或妹妹,正在履行對哥哥的義務和責任。如此等等,也正是不亦樂乎?

另外,這些關係中,你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履行得越好,便會越加激發和方便對方把對你的義務和責任也履行得更好,製造一個“良性循環”出來。例如,孩子履行對父母尊敬這項義務和責任,便會方便父母履行對孩子教導的義務和責任。相反地,不履行你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便不僅傷害對方的感情和降低對方的積極性,也同時阻礙對方履行對你的義務和責任。例如孩子不履行尊敬父母的義務和責任時,會使到父母很難履行對孩子教導的義務和責任,因為他們不聽父母的教導,而且對父母不尊敬也同時會令到父母很難集中精神,提供最良好的解釋、舉例、等等,很難作出最好的教導。

所以,履行人倫所要求的義務和責任,並不必會引發討厭感或逃避,人們也不必需要強迫才會履行。相反,多數人會很自願地、甚至歡樂地、盡力地、最好地履行。



四-B. 反駁“人倫至上時,人們不顧正義、誠信、守法,隻顧家人、家族、圈子”

這項批評是對人倫至上的曲解,而且是很嚴重的曲解啊!可歎的是,這曲解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普遍,說法很吃香,很多人都視之為事實。
不,絕不應該把人倫至上曲解為不顧正義和法律,隻顧家人、家族和“圈子”,而為了家人、家族和“圈子”就會拋棄誠信、就會貪汙、行騙。

所有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都是符合正義和誠信的,如果違反正義和誠信的話,就不可能是人倫定義的。例如,人倫規定,子女對父母要孝(對父母和祖先好),而孝的第一條就是要保持父母和祖先的聲譽。如果對父母所謂孝而違反正義和誠信,不就是敗壞了父母和祖先的聲譽嗎?還能是孝或對父母好嗎?不能的。另外,人倫關係裏不僅有家人、家族、和圈子,最少還有五倫中的第一倫,那就是“君臣”,亦即是政府與人民。這個人倫關係對人民的第一項要求就是要遵守法律,而法律則不過是政府基於正義和誠信而成立的一些條例和規章而已。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必然符合正義和誠信,這是人倫至上的思想結構本身所決定的。

如果父母要求子女做違反正義和誠信的事,那麽父母就是錯誤了,作出這種要求本身就是做了違反道義的事情,子女這時的義務和責任是什麽呢?是聽從父母錯誤的要求,做出違反正義和誠信的事情嗎?不,這樣做就把人倫完全曲解了,被問孝是不是隻管服從父母時,孔子就喊叫,“這是什麽說話啊!這是什麽說話啊!(是何言與!是何言與!)”(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根據人倫的規定,子女這時的義務和責任就是勸諫父母,還要堅持,直到成功為止。不然的話,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了,在孔教經典裏,這是非常的、極大的不孝。(見漢朝趙岐對《孟子:離婁篇》的注疏,“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店北京1980版,下集第2723頁。)

所以,人倫所要求人們履行的義務和責任,隻可能是符合正義和誠信的義務和責任。否則的話,必定不是人倫所真正要求的,而是對人倫所要求誤會或曲解而得出來的。

至於守法,如上文所指出,法律不過是政府基於正義和誠信而成立的一些條例和規章而已,所以既然人倫必會符合正義和誠信,那麽人倫必會規定人們遵守法律。中華曆史上歌頌的包公、海瑞等人,不都是鐵麵無私、不懼權貴、嚴守法則的嗎?同時,五倫的第一項人與人關係就是“君臣”,即政府和人民的關係,而人民對政府的第一項義務和責任,就是遵守法律。遵守法律跟履行對家人、家族、和朋友(圈子)的義務和責任是沒有衝突的。反而,如果用犯法的手段來為家人、家族、和朋友謀一些不應該得到的不義之財,便是把他們“陷於不義”。這隻能傷害他們而已。陷於不義,便把他們和他們家族的好聲譽垢汙,而且不法行為暴露時他們也會被法律懲罰。

這裏要澄清一件事情:中華傳統裏,當“君主”即政府或政府領導人執行錯誤的政策或成立錯誤的法律時,臣民的責任是對君主明確地提出異見,進行勸諫,但這並不是提倡不遵從法律。中國曆史裏有很多被歌頌為忠臣的英雄,都是對“君主”勇敢地提出異見、進行勸諫的,但是,就算是進行勸諫時,他們都遵從政府和法律,勸諫都是通過合法途徑的。中華傳統裏,隻有當政府的無道和無能,達到了沒有希望的地步、國家被嚴重地錯誤統治、治安和法紀破壞時,隻有這時才可以說政府“失去了天命”,而隻有這時人民才有權違反法律,起來進行革命,推翻政府。

總之,隻有遵守正義、誠信和法律,才是對家人、家族和“圈子”真正的好。孝就是對父母和祖先好,而根據孔教傳統,好像《孝經》所規定一樣,要在工作崗位上和跟家庭以外人們相處的行為都好,才能算為真正的孝。這是因為保持父母和祖先的聲譽,或甚至更好地,耀揚“家聲”(家族的名聲),是對父母和祖先好的最重要一條。所以,不能把家人、家族和“圈子”跟正義、誠信和法律對立起來。相反,人倫至上思想構架裏,要對家族和“圈子”好,就一定要遵守正義、誠信和法律。

人倫世界裏,人倫關係並不限於家人、家族和“圈子”,而是包括所有人與人關係。所有人與人關係都屬於人倫範圍之內,都具有須要履行的義務和責任,那就是說,都要照顧這些跟自己有關係的各方。 隻要跟任何人有接觸,有來往,便有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來規範。雇主和雇員、鄰居和鄰居、售貨員和顧客、警察和平民等等,雖然不是親人,但他們的接觸來往也仍然有人倫的規範,也不可以進行欺淩、傷害或偷騙。人倫至上時,人倫在所有人與人接觸的範圍裏都運行。這樣,正義、誠信和守法的範圍不是變為更狹窄,而是變為更廣泛了。所以,人倫至上不會隻顧親近自己的人而漠視正義、誠信和守法,這是由人倫至上的本質所決定的。

所以,現代中國大陸貪汙、不誠信和不守法等現象,並不是因為華人信奉人倫至上,而是完全相反,是因為華人遺棄了人倫至上、忘記了孔教信條。人倫至上的時候,人們必定會嚴格遵守正義、誠信和法律。以前傳統的華人商人不都是誠信至上,一諾千金,童叟無欺的嗎?指責人倫至上令人們隻顧親人而不顧正義這個批評,是不能成立的。

而且,把人倫至上說為令人隻顧親人而不顧正義,也是用完全錯誤的推理方式得出結論的。這個推理方式就是:“人倫至上是基於人與人的關係的,所以不是基於正義的,所以一定隻顧關係親近的人而漠視正義。”這不是荒謬的邏輯嗎?如果用於西方的愛至上思想構架,就得出這個結論了:“西方的愛至上是基於愛的,所以不是基於正義的,所以一定隻顧心愛的人而漠視正義”!

當然,這樣曲解愛至上也是錯誤,但總比曲解人倫至上較為有理。這是因為跟任何人接觸都涉及人倫,所以人倫至上不可能有時會容許對某些人進行不正義的行為。但是,一個人所愛的人數量有限,所以跟多數人接觸時就不會涉及愛,因此能夠想像到,愛至上有可能有時會容許對某些人進行不正義的行為。當然,這也是謬論,因為西方的愛至上思想構架裏,也有很多機製,使人們不會漠視正義。

對更為合適這樣攻擊的西方思想,這種曲解就沒有人提出來,反而對比較不那麽合適這樣攻擊的中華傳統思想,這種曲解卻在中國和外國都很吃香,有很大市場。唉,這不是反映了當今很多人們,看待這種事物是抱著一點成見的嗎?

其實,被這種錯誤成見感染,也是能夠理解的。首先,現在中國大陸總的來說,還是比較貧窮落後,人們便看不起華人和華人傳統。加上,大陸的意識形態曾經激烈斥責“吃人的封建舊社會”,現在也仍然反對“封建舊思想”。所以,對中華傳統思想的評擊,中外人們都比較容易接受,信以為真。而且現在中國大陸,不理會正義、不守誠信、不守法、貪汙作弊等,也的確比較普遍。雖然這不是因為有了孔教,而相反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了孔教,但是,多數人對中華經典書籍不但根本不認識,而且因為不曉文言文,連看也看不懂,所以很多人便人雲亦雲,便都把人倫至上曲解為不講正義了。但是,曲解再吃香也畢竟是曲解。依我看來,人倫至上思想構架這麽優秀,是不能再抑製多久的,很快它便會再登上人類舞台,重新擔演主角了。



四-C. 對西方的愛和西方無私的、忘我的“agape 愛”的評價

現在讓我們看看西方無私的、忘我的“agape 愛”,同時也對西方的愛作出一些評價。

首先應該指出,雖然西方文明史裏,基督教思想主流一向強調無私忘我的愛,但是在相當一段曆史時間裏,最少是從1700年代開始,性誘惑、近乎是或簡直是淫亂的行為、和拋棄婚侶、單方終止婚姻的行為等,在西方被認為是基於愛的,因而被認可,甚至被歌頌。好像舉行舞會,讓未婚女子穿上相當富於性誘惑的露胸露肩“禮服”,跟未婚男子擁抱跳舞,在西方1700年代以來就被認為是高尚的行為,因為這樣會激發男子對女子的愛。1400年代作的《亞瑟王之死》一書裏,所描敘的亞瑟王最好的圓桌騎士蘭斯洛特跟亞瑟王妻子吉納維爾王後的通奸,最遲在1800年代就被正式歌頌為豪俠騎士的愛(chivalric love)。1800年代,“包法利夫人 (Madam Bovary)”、“安娜.卡列尼娜 (Anna Karenina)”等文學作品就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對以愛為理由的通奸,進行公開的辯護和認可。又在1800年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原版)等文學作品,就宣揚如果婚姻裏一方“得不到愛”,該方就可以拋棄婚侶、單方終止婚姻。自1900以來的西方小說、歌曲、戲劇等文化代表品,以愛為理由,對此等行為的支持和歌頌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們對西方愛至上的評價,不能不包括西方以愛為由,認可及歌頌性誘惑、淫亂、和拋棄婚侶、單方終止婚姻的思維傳統。

至於無私忘我的“agape 愛”,這種愛是基於原則的,也是提及義務和責任的,所以的確是一種強大的為善力量。無私忘我的愛對另一方擁有深厚的愛慕感情,熱切地願意為對方做事,包括犧牲生命。著名的,描寫無私忘我愛的《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篇第四至八節也說明,正確的基督教無私忘我愛是恒定的,不是朝秦暮楚的。無私忘我的愛,跟中華傳統的人倫至上不但沒有衝突,而且還可以補充人倫至上思想構架裏對感情生活的思考。

但是,無私忘我的愛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指定各個關係中,各方之間必須進行什麽的行為。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間必須進行什麽的行為呢?政府和人民之間呢?丈夫和妻子之間呢?諸如等等。如我所說過,“當然,孔子比基督教的聖經花多了很多時間,把關係裏的雙方所互相欠下的義務解說得詳細得多。例如,聖經沒有正式分析政府和公民、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兄弟之間和朋友之間的五種‘五倫’關係。哥林多前書幾句話不能比得上古代孔教的許多本關於義務和責任的經典書。”

對另一方擁有深厚的愛慕和熱切地願意為對方做事,是不夠的。不指定跟什麽關係裏麵,什麽的人,必須進行什麽的行為,必須履行什麽義務和責任,那麽到了具體情況時,無私忘我的愛仍然可以容許很多錯誤的各種行為。例如,對子女溺愛、偏袒自己比較愛的但欠下義務較少的人(例如女朋友)而損害自己愛少一些的但是欠下義務很多的人(例如父母)、以愛為由進行奸淫、因為某一些理由而對婚侶“不再感覺愛”就離婚(很多時是不再感覺無私忘我的愛而不光是不再感覺性愛)、覺得對父母“不感覺愛”就跟他們斷絕接觸、等等。有了孔教的人倫至上,就沒有這種問題:人倫至上的思想構架裏,這些行為都明確地是錯誤的,因為無論愛或不愛,都不容許拋棄人倫所規定的義務和責任。是的,無私忘我的愛是純潔高尚的,但是,要作為至上的東西,就必定也要擁有極大的智慧和極大的正誤分辨力。

所以,西方用來認可及歌頌性誘惑、性濫交、淫亂、和拋棄婚侶、單方終止婚姻的那種愛,是不可取的,而西方的無私忘我的愛,雖然是正確的,極其優良的信條,但隻能用來補充人倫至上,不能用來取代之。盡管愛是無私忘我的那一種,愛也不可以作為至上,也必須人倫至上。



五. 人倫至上對社會和個人提供的幫助比西方的愛至上更為多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正如本文第2節所說那樣,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客觀上都是人倫關係中的各方進行互相幫助。政府幫助人民,人民也反過來養活及幫助政府;父母養育及幫助子女,子女們也反過來幫助他們。其他人倫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互相幫助。這種互相幫助,其實就是人類文明的根本,所有人類文明都是基於這項原則的。人們之間要各人做不同的工作,然後互相交換工作所產生的行動和物品,以此互利互惠,人類文明社會才能成立起來和延續下去,而互相幫助就是這個分工和交換的中心原則。人倫至上規定人們根據關係定義的義務和責任來互相幫助,所以是互相幫助的最好保障。因此,人倫至上對文明發展和社會發達提供最有利的社會秩序和最肥沃的意識形態土壤。當古代中國遵守人倫至上的意識形態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和發達的國家之一,這會隻是個偶然嗎?

相比之下,愛至上所要求人們作出的對人幫助,則沒有這種互相性質了。愛至上所敘述的無私忘我的愛,正因為是非常無私和偉大的,所以是單邊性質的,是不要求回報的。這個單邊的愛在日常運作中合適慈善捐贈,但不合適多次重複的、持續的、長久性的互相幫助和互利互惠。其實,愛的單邊性質,是愛至上構架的一個嚴重弊病。現代世界很多人就是利用這個弊病,對“社會”,其實即是對其他人們,作出不公平的要求,認為“社會”及他人對他們欠下單邊性質的義務和責任,要無條件照顧他們,而他們則不必反過來照顧“社會”及他人。這些人習慣了愛的單邊性質,向他人作出不合理要求時還振振有詞。

也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能照顧整個社會,但是,當一位社會成員一貫地、持續地履行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那麽跟他(她)擁有人倫關係的各方都在感情上和物質上得到一貫的、持續的照顧。可以想像,從這位社會成員發放出一個感情和物質生活的幸福快樂圈,覆蓋著跟他(她)有關係的人。同時,這位社會成員反過來亦獲得跟他(她)有關係的人的照顧,也被從這些人們發放出來的感情和物質生活的幸福快樂圈覆蓋著。當社會所有成員都一貫地、持續地履行人倫定義的義務和責任,那麽那個社會的所有人都在感情上和物質上得到一貫的、持續的照顧。所有那些從每位社會成員發放出來的一個個感情和物質生活的幸福快樂圈便會交搭重疊,覆蓋著所有的人。每人照顧自己的人倫義務和責任時,整個社會便會得到照顧,走向孔子《禮運大同篇》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社會的感情和物質生活的幸福快樂程度,便能夠達到以該社會擁有的科技和理解力所能夠達到的最高點。人倫至上,使社會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幸福快樂。

對個人來說,人倫至上授予人們心靈很大的解放和權利,很大的安全感和互相信任。這是因為有沒有履行人倫所規定的義務和責任,是完全能夠客觀證實的,完全不需要擔心對方的腦子在想什麽。他(她)還愛我嗎?我做的足夠使他(她)繼續愛我嗎?我提出不同意見他(她)會不會愛我少些呢?這些都不用擔憂,我隻需要履行我眾所皆知的、規定的、能夠客觀證實的義務和責任,而這些義務和責任也包括了適當時提供不同意見或勸諫,我就可以很放心,對方也必然會反過來履行對我的義務和責任。不然的話,我擁有充分權利要求對方這樣做。

有了關係的存在,不管這關係是自願的(夫妻、朋友)還是生下來便有的(父子、兄弟),就可以擁有很高度的安全感。有了關係的存在,我就可以信任對方,對方也可以信任我,雙方都不需要猜疑對方的腦子裏愛或歡心還存在否,雙方都必然會履行義務和責任,可以完全互相信任。

亦不需要像西方那樣,用很富於表達性的方法來表示愛,公眾場所裏激情熱吻、擁抱等,來博取和延續對方的歡心和愛。人倫至上讓人們很放心,如果跟他們有關係的對方,有一天對他們不感覺歡心、欣賞、仰慕、或愛,關係並不會因此就突然完蛋。隻要堅持完成自己由關係所規定的義務,關係就會延持下去。

因此,愛是用全心全力完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來表示的。華人傳統文化裏,即二十世紀之前的文化裏,小說、戲劇、歌曲等歌頌的就是這種不管困難或犧牲多大都用全心全力來完成義務和責任的行為,而“愛”這個主觀的感覺,是包含和表現於行為之中的。人倫至上的華人傳統文化把客觀的行為放在前,把主觀的感覺放在後。像華人們傳統的那樣,帶著恭謹喜悅的心情,全心全力完成每天的義務和責任,人倫至上的時候,這樣表示愛就足夠了。

當然,也不排除用很富於表達性的方法來表示愛,隻不過是不一定需要用這種方法來博取和延續對方的歡心和愛而已。如果一個人或一個民族,采用了人倫至上的思想構架,但是風俗和喜好是用很富於表達性的方法來表示愛的,那麽繼續這種風俗和喜好是當然可以的。
至於人倫至上時“根本就沒愛的存在”這個指控,那是完全錯誤的,以上所說的已經充分證明了這點。人與人之間,愛當然會存在,亦需要存在。孔教基本課本《弟子規》引述孔子說,“凡是人,皆須愛”,何況是最親近的人呢?人倫至上時愛仍然是很重要的,隻不過愛不是至上而已,亦隻不過如上文所說那樣,愛的表示方法不需要用很富於表達性的方式而已。

很奇妙,不以愛為至上而以人倫為至上,反而很多時會得到更好、更堅固的愛,理由是互相履行義務和責任,尤其是在較為長期的相處情況下,所栽培出來的愛,比起對形像仰慕所引發的愛,或由性欲所引發的愛,往往會更為成熟和堅強。



六. 人倫至上與宗教

有些人問,“沒有神的話,有什麽可以證明人倫是應該至上的呢?孔教對神和超自然界並不什過問。不是需要宗教信仰來提供理由,證明人倫是應該至上的嗎?最少在基督教裏,神為愛至上提供理由,愛神的話就要時常愛所有的人,因為這樣做會令無所不知的神感覺喜悅。”

首先要說明,我認為,愛神的人要讓神喜悅,則須要愛所有的人,是一條非常強有力的訓令,是保證道德行為和文明社會的堅強基礎。事實是,人類曆史上除了中華文明以外,所有其他文明,包括基督教文明,都把對神明的崇拜活動和崇拜人員,授予政治地位和國家權力,利用神明作為主要工具,確保人們會做好人。利用神明的好處是,神明是無所不知的,而且來世的報酬和懲罰都可能比今世還要重大,所以對做好事的鼓勵是非常強大的,盡管有時做好事會在今世帶來不利的後果。

人倫至上雖然不需要人們信神或信來世,亦不排除信神和信來世這股支持善良的強大力量。孔教傳統能夠跟任何宗教相容。孔教傳統從來沒有裝作過可以解說來世,所以曾奉行孔教的社會都利用宗教(例如佛教)來補充孔教。曆史上,古時中國的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猶太教等各派教徒,都接受了對人倫和孝的注重,都把這些信條當為宗教信條的補充。從印度傳來的佛教,在中國樹了根之後,便變為也強調人倫和孝了。而從孔教觀點來看,信教的人隻不過是把自己和神的關係作為另外一“倫”,加於本文第2節所討論過的“五倫”(或我的“六倫”)之上。的確,是沒有衝突的,曆史上一直有互相補充。

至於有些人不能認同對神明崇拜的需要,或根本不能認同超自然世界的存在,人倫至上亦能夠跟沒有宗教或無神論相容,提供道德指南和行為準則。不信來世存在的人,不信無所不知、審判善惡的神明存在的人,也仍然會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雖然有時做好事會帶來不利的後果,因為要履行對父母及祖先的義務和責任,要行孝,就一定要保持家聲,不讓它被汙垢。而這個家聲是長久的,個人的生命過去後家聲還是延續的。對在普遍信奉這信條的社會裏長大的人來說,這信條規範行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中國曆史上,有無數的例子,獻身的英雄們不一定是信神或信來世的,但仍然做出了轟烈犧牲的英雄事跡。例如文天祥《正氣歌》及其他文章裏,敘述為什麽要守節成仁時便隻提身後名聲,沒有提及來世或神明。有了人倫至上,沒有宗教的人,甚至信仰無神論的人,也一樣會做善良好人,也一樣會為正義作出犧牲。

所以,孔教傳統隻是從自然世界的事物,從與我們天天接觸的人,從非常普通的東西,演變出人倫至上的道德倫理秩序。不需要製造一個超自然世界及一大堆關於這個超自然世界的、有時奧妙莫測的教條。孔子的天才就是拿自然的東西,自然的人與人關係,從而製造強大的教條出來。父母與子女是個非常自然和普遍的關係,但是孔子就從而製造出強大的行善力量:要對父母孝,就一定要對所有的人善良和友愛。

基於自然世界的孔教思想,結構上比基於超自然世界的宗教傳統更為簡單,也不束綁於任何一個宗教,所以,跟任何一個宗教或沒有宗教,甚至無神論,都能夠相容。另一個說法來形容這個情況是,孔教人倫至上思想構架在最基本的層次運行,而在這個構架上麵,可以根據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樹立起各種宗教“上層建築”。不信奉宗教或信奉無神論時,亦可以不把任何宗教“上層建築”加上去,孔教思想構架是完全能夠獨立運行的。所以,孔教構架更為包容、開放、和能夠合適任何宗教或文化,合適多元化的社會、多元化的世界。

當然,有些宗教派係的一些信徒會說,隻有他們的那個關於超自然世界的思想構架才是正確的,所有不追隨這個思想構架的人,都會被神判罪的。孔教跟這種思想構架仍然可以相容,因為孔教的運行,是在於自然世界層次,不是在於超自然世界層次。這些派係的信徒,仍然可以使用孔教的自然世界思想構架,來補充他們的超自然世界思想構架,來幫助他們規範今世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這些信徒是對的話,他們那個超自然世界思想的構架才是正確的話,那麽他們仍然將會得救;如果他們不對的話,那麽所有不追隨該派係的人們亦會得益於孔教的自然世界思想構架。

所以,不僅是華人,而是不論宗教,全世界的所有人,包括了西方人和基督徒,都應該學習人倫至上的教導。

人倫至上能夠為所有的人們這麽良好地提供道德指南和行為準則,能夠使到社會幸福快樂,所以,就算是沒有神明,就算是不使用宗教信仰來提供理由,也都是應該遵從的。當然,如果有神明存在的話,那麽神明就必然亦會讚同人倫至上。



七. 結論

人倫至上對人們和社會所提供的幫助比愛至上更為多。采用人倫至上的構架,人們能夠明確地知道,應該怎樣衡量所有行為,正確與錯誤一目了然。采用這個構架,人們能夠得到很大的解放和權利,很大的安全感和互相信任。采用這個構架,很多時比采用愛至上的構架,能夠得到更好、更堅固的愛。是的,傳統的人倫至上構架也許需要添加我在本文第2節所提出的一點更新,把“五倫”說法改為“六倫”,才符合新時代,但是,總的來說,人倫至上是最好不過的構架,能夠合適任何信仰和風俗,任何宗教或無宗教、能夠合適多元化社會和多元化世界。

華人們應該自豪地重新認同自己優秀的文化遺產,重新擁抱人倫至上的思想構架。而且,不但是華人,全世界人,不論宗教、信仰或風俗,都應該對這個思想構架進行探索和研究。我認為,在將來世界裏,作為全球主流思想構架的,必將會是人倫至上。

所有跟帖: 

我不覺得人倫至上有什麽勝算 -爬牆黨- 給 爬牆黨 發送悄悄話 (146 bytes) () 02/21/2010 postreply 15:24:48

不同意,人倫至上在現代科技環境下會變成最有利於自由的因素! -tsd- 給 tsd 發送悄悄話 (150 bytes) () 02/21/2010 postreply 16:49:21

唉,那都是因為沒有遵守人倫至上啊!中華人倫至上時... -tsd- 給 tsd 發送悄悄話 (76 bytes) () 02/21/2010 postreply 16:43:45

建議你看一看西方的電影、小說等等,也不妨聽聽西方的歌曲。 -tsd- 給 ts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3:57:36

若不是愛至上的價值觀,西方文化也不會有這麽強大的吸引力、號召力。 -tsd- 給 tsd 發送悄悄話 (28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4:21: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