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拔劍出鞘也要量力而行 北京的下一步要怎麽走?

華盛頓中國論壇社社長陳有為今天在聯合早報發表文章說,奧巴馬不顧中國嚴重抗議,決定於本月18日在白宮圖書室接見達賴喇嘛。這一行動顯然會使北京感到不快,對中美關係發展產生影響,並引起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

  會見達賴與對台軍售,本來是中美關係多年來的老問題。往年中國並沒有為此而對美國下“哀的美敦書”,為什麽從去年下半年起,北京在經貿、軍事和兩國關係中接二連三地展開強勢外交。而在虎年到來前夕挑戰奧巴馬,要他“立即取消會見達賴的錯誤決定”呢?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其態勢與步調取決於國力的強弱。鄧小平三十年前確定中國要“韜光養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明智選擇。但這隻是為中國未來騰飛的一種策略,並非永遠如此。隨著中國經濟與國力的高速增長,並逐漸站到世界權力的中心舞台,中國必然會從掩藏鋒芒轉向拔劍出鞘,讓它寒光四射揚眉於世。

  這種現象沒有什麽奇怪。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在從弱勢轉向強勢之後都會如此,最明顯的當然是美國。中國的一個近鄰也在快速發展,即使國力遠不能與中國相比,可是好勝之心甚切,牛皮吹得直衝雲霄,也是證明。

  國力強盛,意味著在大國外交中增強資本。但大國博弈棋盤上如何布局和下子,卻又當別論,並不意味著國力強就一定會成贏家。真正的高手,能以“弱勢借勢”的謀略,使強勢對手處於下風。1972年毛澤東引來尼遜訪問中國,根本扭轉中美蘇大三角戰略態勢,使莫斯科腹背受敵,是世紀性的外交大手筆。

  美國總統不會向外部壓力低頭

  從客觀來看,中國要求奧巴馬不接見達賴是出於維護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反對美國幹涉內政的正義立場。世界上多數國家認同西藏是中國一部分,即使有人不認同也不公開挑戰中國的立場。

  但是奧巴馬卻堅持要見達賴,原因是多方麵的:

  ——這包含著製約中國的因素,是美國對華政策長遠目的的一部分。

  ——美國朝野不支持總統拒絕會見達賴,使他受到國會兩院和公眾輿論的有力牽製。

  ——作為本屆總統,他很難不做上兩屆總統都已做過的事情,否則必然挨罵。

  ——美國不久就要舉行國會中期選。如果奧巴馬不見達賴,他就會冒著失去民主黨在眾院議席的危險,非受到黨內指責不可。

  在某種程度上看,北京把達賴的事情看作中國內政,但奧巴馬也把自己能否背離本國朝野與達賴會見看作美國的內政,不受外來幹預而堅持他的行動。

  北京隻看到本身要求的正確合理性,卻沒有看到牽製奧巴馬的上述諸因素。如果以為光憑中國維護獨立主權的正確立場就能使奧巴馬遵命,這張牌注定會失效。因為正確性與可行性是兩碼事,在兩國關係中你的正確性並不等於他的可行性。因為對方首先要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你的利益。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事實。

  中美關係基本格局不會變化

  因此北京在達賴問題上向美方施壓邁出第一步的時候,需要預見到奧巴馬有可能使中國碰壁的可能性,考慮到此後的五十步與五百步。因為一個美國總統在外國壓力之下被迫改變已經做出決定的事實,從來也沒有發生過。

  如果中國決心非要奧巴馬接受北京要求的話,唯一的辦法是手裏握有強使美國不得不為之的王牌,即超越美國的實力。但是美國並非歐洲,北京對法德兩國施加壓力也許奏效,對美國卻不會產生同樣後果。因此,正如北京《環球時報》轉發的一篇評論所說:“既要找到對方的軟肋,還要盡量避免傷及自身,要打得痛,還要留下回旋的餘地。”

  現在的問題是,奧巴馬見過達賴之後,北京的下一步要怎麽走,可能采取何種後發行動來反製美國?這就又牽涉到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從中美關係的全局來衡量這個比較次要的局部問題,另一個是北京對美政策的強勢態度會對中國輿論產生何種影響。

  顯然,北京不會默爾而息,還將有所動作,但決不會因此而把中美關係推向對抗與破裂的邊緣。因為維護中美兩國的交往與合作,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北京可以製裁一個美國公司,卻不能對美國這個大國進行製裁。也就是說,不管奧巴馬是否見達賴,中美關係的基本格局不至於發生大變化,這場風波最終將會過去。

  但是這個事件對中國民眾和社會輿論會產生什麽影響呢?由於外交部門以強勢和高調的語言對付美國,已經激發起中國的民族主義愛國情緒。但是言猶在耳,奧巴馬卻無視中國壓力而自行其事。其結果就有可能使這種義憤的情緒受到挫傷,需要回過頭來加以安撫與平息。否則,這一高調行動會有所反彈而產生事與願違的副作用。

所有跟帖: 

Don't worry. They just make some gestures for -SF2010- 給 SF2010 發送悄悄話 (55 bytes) () 02/18/2010 postreply 14:06: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