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國人談中國”Dexter Morgan(北大韓國留學生)/很多中國人曾經問過類似的問題:“韓國為什麽把中國的文化當做自己的文化向外宣傳,為什麽把中國的端午節說成是自己的?真是盜賊。韓國把中國許多優秀文化都給偷走了。”
祭祀孔子
我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對中國人的狹隘態度感到遺憾。首先韓國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很多不同之處。中國的端午節要吃粽子,但是韓國卻沒有這種習俗。一般韓國的端午祭是清潔身體,清洗頭發的日子。所以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從中國人的提出的這些問題,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待文化的態度和中華主義對人的思維方式所產生的作用。中國人一向覺得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或者是一個曆史最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的國家。這種心理深深的紮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對待其他鄰國的文化就會產生一種優越心態。前來韓國或日本的中國遊客大多數為這些國家同樣使用筷子和漢字而感到自豪。我接觸到的一些中國人總喜歡表示,韓國的文化很大部分是從中國傳來的:春節、漢字、筷子。然後沾沾自喜一番。
韓國的文化雖然與中國的文化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韓國保留自己獨特的文化精髓。而中國人總是有一種優越感,認為中國把自己優秀的文化傳達給韓國,而韓國卻把中國文化拿來當做自己的,感到很不舒服。每一個韓國人應該知道韓國文化來源於中國。
按照同樣的道理,美國的文化來自英國。英國人或歐洲大陸人看到美國搞很華麗的聖誕節表演是否應該感到自己的文化被美國偷走了嗎?美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來源應該表示感謝嗎?
被中華主義洗腦的中國人需要懂得,文化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可見的,黑白分明的東西 。文化是人類曆史進程中各種生活方式的融合,並不是把別人的文化偷走了。
中國的民族主義如果通過指責或挑剔周邊國家的文化而表現自己的話,其價值變得很可笑了。隻有容納和接受各國不同的文化和各民族優秀傳統,才有資格去對資金文化感到自豪。狹隘的民族主義帶來的不是中華文明的複興而是衰退。
如果中國人有時間關注鄰國文化的來源並為此而反省,我建議把這些時間用在提高人們的基本素質。外國人到中國的印象大多不取決於中國文化有多深遠,而是中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文明程度。中國人隨便吐痰的壞習慣,交通秩序混亂和隨便按汽車喇叭、加上不禮貌的服務員的態度,這些才是中國人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中國人自以為最悠久的文化都是古代人創造的文化,並不是現代人創造出來的。中國人應該意識到為了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最關鍵的還不是周邊國家是否偷走了中國文化,而是現代中國人的文明程度。
背景資料
韓國“竊取”中國文化大事件
1 宣稱發明漢字。
2 哺育黃河文明
3 去漢化 割斷韓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聯係。漢城改首爾,幾個韓國議員開始張羅把漢江改為韓江了。在韓國,“中醫”被改名成“韓醫”,並拚命向世界宣傳推廣。針灸也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的 。
4 發明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甚至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是韓國的,韓國專門建立了印刷術博物館,邀請各國客人免費參觀
5 妖魔化醜化中國
6 滿蒙人是朝鮮族分支
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愛新覺羅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愛新覺羅滿語意思是金,韓國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
7 端午節是韓國的 搶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注冊成功。
8 教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用的“神書”是朝鮮半島傳過來的,韓國學者的學術能力驚如天人。他們說他們的祖先檀宗是大禹的老師,是他教大禹治水的。韓國的曆史有9200年比中國還長
9 發明甲骨文 韓國一名校博士說甲骨文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
10 剽竊高句麗
注意高句麗和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
注:《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