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計劃”是領導受蒙蔽的又一例證

來源: v5 2010-02-07 01:57:2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72 bytes)
◇◇()(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千人計劃”是領導受蒙蔽的又一例證

  作者:有話要說

  正如大家所知,“千人計劃”的本來宗旨是“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
從2008年開始,用5到10年……引進並有重點地支持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
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但是一到執行時,全部走了樣,成了“跑馬圈地”般狂攬國家經費,出產更多
SCI論文數量的運動。我認為全部是上層領導受蒙蔽的結果。因為把“關鍵技術
等”標準的忽略,這才是後來又要解決“遺留問題”的追溯本質,因為先期回國
的很多專家的N-S- C,SCI論文一點都不少,名氣一點都不差,甚至還要更出
色,憑什麽“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或者憑什麽僅僅“早革命”幾個月或幾
年,待遇就相差那麽遠?

  認識和解決上述問題,根本在於認識“引進”的根本目的。

  (1)引進人才重點是擁有先進技術的領軍人才。 即重點必須是上述“主要
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從2008年開始,用5到10年……引進並有重點地支持
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
回國(來華)創新創業”型人才。因為,我們最缺的是使“中國製造”轉變為
“中國創造”所缺乏的大量技術專家,或者是能把SCI論文成果轉化為技術創新
的專家,而不是產出SCI論文的所謂高級專家。

  (2)引進極少數基礎研究的高級專家(這必須有所界定,比如美國前10名
大學名牌專業的知名教授,或更高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
也並非不可。但是必須明確,首先引進這些專家不是讓他們署名國內單位發表幾
篇高質量論文,而是讓他真正靜下心來,領導和培育一個與國際競爭的人才團隊。
其次,對於基礎研究,同時要根據專業特點有所區別:有些專業需要巨額儀器設
備或耗材,必須嚴格考核研究團隊建立的對國家學科發展貢獻的前景或潛在的應
用價值;其它不需要太多儀器設備投入或純理論研究,則可以稍微降低對潛在應
用價值的考量。第三,引進這些基礎研究專家後,關鍵還是要培養科學精神、科
學氛圍和熱心科學探索的人文環境(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們現在的對科學探索的
人文環境遠差於上世紀60年代前,也差於上世紀90年代前。我們現在是拜金主義,
唯美主義,享樂主義,唯獨少了高尚的科學追求,科學僅僅是謀生的手段。)。
最後,必須指出,如果我們的基礎科學研究僅僅是為了多產出公開發表的論文,
那麽我們完全可以不投入一個銅板。因為,這些論文一旦發表,就成為全人類共
有的知識了,何必投入大量的經費去支持。上述“如果”當然不對,作為大國的
基礎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創造新知識為國防技術、民生技術開路;培養學科前沿
人才為潛在可能的國家(國防、技術、科學)需求提供人力保證。其實就是:我
們發現時力爭可以轉換為技術秘訣,別人發現時我們有人可以及時探秘。因此在
這些意義上,培養人才和開展最前沿的研究才是我們基礎研究的終極任務。

  (3)引進人才需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 日本是技術和科學都非常發達的
國家,但是其發達的原因卻根本不是“國家引進”!我們知道,日本實際上從來
都沒有花錢引進所謂人才,戰後日本曾有過人才外流的短暫時光,但是隨後就是
回國服務的高潮。我們發現,“企業引進”是技術人才回流的全部動力,當然引
進的是“技術性”人才;關於基礎性研究人才的回流,我們發現主要是“責任感”
和“故鄉情節”是主要原因,國家給出的待遇並未顯著超出國內人員。其實這些
有責任感的回流科學家,給日本科學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最近,日本科學家頻
繁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獎和菲爾茲獎等)”,因為不求待遇,於是不存在腳踩
多條船的,也不存在攀比現象,實實在在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其中許多基礎研究
成果也轉化為企業的獨門技術或專利,產品獨占市場。因此,如果要引進技術人
才,必須是企業發起,才是正確的邏輯(國防技術人才除外);如果要引進基礎
科學人才,國家隻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方便和合理化和透明化的報酬,這才是可持
續發展的“王道”呀。你引進了“追求金錢”人才,你就難保被這些人才所拋棄
(因為有更傻的可能開出更高的價錢),如果他是真心服務國家,開出合理報酬,
他沒有不答應的理由呀!

  (4)關於最近引進的人才,我有話要說。 首先,引進的真正技術性人才比
例太少;其次,即使引進的基礎研究人才,先拋開水平高低不論,也都是候鳥型
的(9個月),很少有12個月全職回國的,我懷疑這樣能否培育出一支國際領先
團隊;第三,報酬似乎太高,條件似乎太優惠,因為國家出了高出國內人員10-
100倍的待遇,同時也超過了在國外的待遇的1-5倍,還不能全職回國服務,那
麽我們隻能得出這些專家們隻愛錢的結論(我是對事不對人,如果傷害了無辜者,
我先誠懇地道歉)。

  (5)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教育體係非常完備,本來應該是人才層出不窮
才是,但是改革開放都30年了,我們竟然還要引進人才,我們難道還不該深思嗎。
我們技術學科不發達,那可以歸咎於設備儀器不行,理論類學科不發達,那麽應
歸咎於什麽?還有很多基礎學科30年來的貢獻還不如50-60年代多,又如何解釋?
我們可以看看以色列海法大學數學係,人數也很少,但是查一下美國各名牌大學
數學係的教授名單可以發現,海法大學出身的數學家遍及美國各大學數學係。人
家是小國,但是卻是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人才輸出大國,不過技術性學科,以
色列是很少輸出的!!!

  (6)個人認為,我們對我國基礎研究的定位應該是除了為國家進行人才和
知識儲備外,還是有輸出責任的。因為人才輸出也是勞務輸出的一種,隻不過是
“腦力勞動服務”而已。不過現在這樣說,似乎太早了!

所有跟帖: 

沒想到新-語-絲是屏蔽詞,從那兒ZT. -v5- 給 v5 發送悄悄話 v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7/2010 postreply 01:59: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