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高人!——大陸高校軼事

二十多年前,高校恢複職稱製度後,名校率先盛傳一副對聯:

               上聯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下聯是“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是“不服不行”。

後來這副對聯簡直舉國上下家喻戶曉了。之所以盛傳,因為言簡意賅道出哲理,生動地勾勒出提職中,官方所謂“競爭激烈”的實況,且放之大陸而皆準。

   1977年恢複高考,積壓了十餘年的脫穎而出者進校,學生程度相對較高。教師隊伍的狀況如何呢?經過漫長的“史無前例”時期,老教授不僅年事已高,而且知識老化,趕不上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潮流;中年教師雖說“革命生產兩不誤”,但業務畢竟荒疏,多已躺倒不幹;青年人倒是不少,隻是停課鬧革命沒念幾天大學,因為“造反有理”,也都拿了文憑,當了教師;高校早已名不副實。

   此般背景下,可能是急於與國際接軌,掀起了出國熱。公派出國必須通過政審,政審合格者則可能外語不盡人意。有人因語言障礙在國外買寵物食品自食,引為前車之鑒,於是出國前現突擊外語,北京考不過,送到外地學,想方設法出國“留學”。出國在外沒有頭銜很尷尬,於是匆忙恢複陌生的職稱製度,連院士也一批又一批應運而生。

   漫長的“革命”歲月裏,別說學術,就連“學習”一詞,也專用於毛選了,人人意氣風發鬥誌昂揚,拿起筆做刀槍。如果說唐、宋、元三朝分別長於詩、詞、曲,那個時代的傑作恐怕要算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小傳單了。人們的文筆、書法或許有所長進,學術卻不進則退了。這種情況下,學術職稱給誰、不給誰呀?可是學術職稱評出來了,沒有建樹的十多年之後,連院士都評出來了。某名校獲得數名首批院士名額,數個幸運的大係分而得之。某係某基礎課教研室某教師最終享一名額。摘得桂冠者感恩舉國體製的優越性,眾議:“沒有科研成果也能當院士?”領導雲:“他的項目如果搞成,應該是很有水平的”。至今,院士二十載有餘,“項目”石沉大海,能當院士隻能歸因於其配偶乃校黨委書記。

   領導說了算,一切迎刃而解。不過,改革開放了,什麽都與時俱進,終於有了嚴格的學術職稱評定條例。無奈條例解釋權在官方,官方與“教條主義”徹底決裂,因人、因時、因地靈活地左右著申請人的命運,逐年走走過場,結果早已內定。如果真按條例評定,且不說根本沒有學術的,就是工作與學術掛鉤的,又有幾個夠格的!這是人所共知的現象,但是職稱連著待遇,所以都乖乖地爭取著、活動著。久而久之,名副其實者幾何?這大概就是“教授滿街走,博士多如狗”的成因吧。專家學者盡可亂封,國際認可寥寥無幾。

   如此實事,造出英雄。概括出上述對聯的那位實屬高人,知者無不佩服。人們對上下聯的理解與日俱深,逆來順受地認可了橫批。      2009-9-28整理,2010-1-17定稿)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真有高人!——大陸高校軼事
  • 恐怖分子罪該萬死
  • 希望在人間
  • 從日記到BLOG
  • 男童做病 祖母堪憂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