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誌麗江招商成績斐然 後王誌時期走向成難題(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888o0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副市長王誌

  2009年的最後一天,麗江市招商局辦公室收到一張“麗江溫州商會成立”的巨幅紀念照。王誌正襟危坐在照片正中央,招牌式的微笑裏露出幾分疲憊。兩邊分別是溫州市一位副市長和麗江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

  而他們身後,是密密麻麻200多名在麗江投資的溫州商人,龐大得像個閱兵方陣。

  在王誌迄今並不長的政壇生涯中,這是一個標誌性的瞬間。

  一年前,人們都在竭力想象,這位鼻型厚實的央視明嘴坐在麗江市副市長的辦公桌前會是什麽模樣。很多人將此看作一則娛樂新聞。

  一年後,娛樂事件成為財經事件。那張辦公桌似乎已離不開王誌。那張高收視率的臉成了麗江的搖錢樹,在短短十來個月間為這個雪山環繞的偏遠小城招來滾滾財富。

  “全市共有149個招商引資項目,在建項目112個,籌建項目10個,省外合作項目80個,投資者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西等9個省市區,到位資金98億多元,比2008年增長94%,超額完成雲南省下達的56億元任務。”

  手捧這份王誌副市長分管招商一年來的成績單,沙瑪阿嘎滿臉放光。“2009年麗江招商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這位麗江市招商局長驕傲地宣布。

  如今的王誌在麗江人當中享有甚好的官聲和口碑。“無論在電視上還是活動中我們都很少見到他,但我們都知道他切實地為我們麗江做了很多事。”麗江市玉龍縣的納西族青年和新軍評價說。

  明星麵孔的吸金能量再次得到證明。但和好萊塢影星阿諾擔任加州州長不同,王誌的任期隻有一年。

  在現行的製度框架、地理約束之下,央視明星短暫的副市長生涯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一個邊緣小城在資源分配和競爭中的命運?

  “一張臉”帶給小城的財富

  2008年,中組部、團中央招募赴西部“博士服務團”時,王誌就報了名。同年10月份,王誌是和另外8名“博士服務團”成員一起被下派到雲南掛職。

  王誌是電視新聞學博士,據說他當初的個人誌願是到省政府新聞辦掛職,最初的分配方案也是如此。但雲南省委考慮到同批其他人都是到州、市掛職,唯獨王誌留在省直機關不合適。最後的方案是保留他在省新聞辦副主任的掛職,平時工作、生活在麗江。

  2008年11月5日,麗江市下發市政府領導分工通知,身為副市長的王誌“負責招商引資、審計、政策研究和法製工作;協助分管文化、廣播、電視工作。”

  玉龍雪山環抱,清溪穿城而過,滇西北高原上的麗江,極度美麗而邊遠。雖早已登上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擁有一家上市公司,但在外界印象裏,這隻是一個人文、藝術與生活完美組合的經典,是遊客們的世外桃源,而非投資天堂。無論在審批者還是商人眼中,這座遠離權力中心和市場中心的小城無疑都是邊緣地帶。

  “地方招商引資,除了資源、環境、優惠政策,最重要的還是門路和關係。像麗江這樣遠離發達地區的邊遠的地方,能上北京向國家部委要來項目、資金的機會不多。”麗江市招商局一位官員說,而麗江地形條件複雜,基礎建設成本太高,投資人擔心風險,基礎建設項目招商不利又影響到旅遊和文化招商。

  盡管麗江很早就探明了豐富的礦產儲藏量,但要開發卻麵臨兩難,“麗江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幾乎沒有任何工業,很多礦產資源都集中在旅遊區域下麵,為了旅遊經濟發展,不能開發,因此引入工業投資很艱難。”麗江市發改委總經濟師張耀龍說。

  王誌的到來,似乎一夜之間帶來了轉機。

  王誌的副市長任命下達剛一個月,隨著消息不脛而走,同年12月2日,束河古鎮“哈裏穀”鄉村國際酒吧區在北京的一次招商活動,破天荒地吸引了上千萬元的投資意向。

  “當時現場70多位酒吧投資人,大多就是衝著王誌而來的。”其時的在場者、從北京到麗江投資客棧的王兵描述說。

  從賣桃到賣風

  2009年9月30日,人民大會堂。國慶60周年招待宴會的每位貴賓麵前都擺了一個鮮豔欲滴的桃子,這些是麗江雪桃。麗江人將麗江雪桃打進國宴歸功於王誌。

  在“麗江雪桃向國慶六十周年獻禮啟運儀式”的照片上,王誌手拿一個桃子吃得津津有味,稍後,王誌就充當“保鏢”,親自護送10棵雪桃樹進京。2009年9月22日,王誌北京熱情叫賣雪桃:“看這個桃子如何?用我們雲南話來說,叫實沉。”

  事實上,麗江雪桃產量非常有限。“王誌是想通過雪桃的宣傳,告訴外界麗江除了旅遊之外還有很多好東西,從而拉動招商引資。”前述招商局人士評價說。

  王誌除了賣桃還賣風。

  2008年底,國電龍源集團的項目負責人到雲南考察,發現麗江適合風力發電,便通過另一位央視明星李瑞英輾轉找到王誌。在王誌牽線下,麗江市政府和龍源集團於2009年6月簽署風力發電合作開發協議,40億元的總投資額創下麗江招商史上之最。

  “王誌是名人,所以公司高層對這個事很重視,洽談好了立即過來簽約。” 龍源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在回答“如果王誌不當副市長,麗江能否拿到這個項目”時說。

  “不止這個項目,王副市長一些在北京、上海的企業家朋友都來了,很看好麗江,很多項目都在洽談中。”麗江市政府一位人士介紹說。

  王誌動用了不少朋友關係幫招商局接洽一些聯合招商活動。比如幫助籌建了麗江的浙江商會和溫州商會,王誌並代表麗江市政府出麵接待溫州市有關領導。兩個商會剛剛啟動,就各自募集到了2000多萬資金,用於麗江市項目的開發。

  不過,沙瑪阿嘎也沒有將麗江招商的增長完全歸於王誌的名聲和人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給我們帶來的觀念轉變。”她說,麗江的財政十分吃緊,過去招商局每年分到的考察經費不到10萬,“根本沒法走出去。”王誌來後,經常根據自己從事媒體的經驗提出一些新想法。於是2009年招商局破天荒拿到了 30多萬的考察經費,變等客上門為走出去招商。

  王誌的影響力對麗江的幫助並不限於招商。他還幫助距市區約100公裏的國家扶貧重點縣永勝縣的鬆坪鄉拿到了7000萬元的整鄉推進項目,成為全省整鄉推進16個試點之一。“那是王副市長親自去為我們跑項目跑資金跑回來的。”鬆坪鄉鄉黨委的羅書記說。

  如今王誌在麗江成了最受尊敬的人之一。當地人中間流傳很多關於他的佳話。比如麗江旅遊文化節,王誌將太太朱旭請來演出,所有到場明星都收了出場費,唯獨朱旭一分錢沒收,“完全是義演”。

  因為忙於公務,王誌甚至釀成一件終生憾事——2009年8月,王誌父親病危,希望見兒子最後一麵,可是當王誌交接完工作趕回北京時,老人已然離去。

  王誌走了怎麽辦

  根據“博士服務團”的規矩,2009年10月22日是王誌掛職期滿一年的日子,但從那至今3個月過去,王誌的去向仍沒有最終結論。

  “無論去留,王誌仍然希望在這個位置上能多做就多做點,因此這些日子他還是在外麵為麗江招商的事奔波。”一位接近王誌的麗江官員說。

  “我們不會讓王誌有壓力的,但要是他的任期能更長點就好了。”麗江市招商局一位分管領導對記者說,實際上,在王誌到來之前,市招商引資辦就在整理一些“短平快”,能很快見效的招商引資項目先摘出來,在王誌的一年任期內能完成多少是多少。“王誌認識的文化名人多,老板也多。這一年的確是成績顯著。”

  現在,“後王誌時期怎麽辦”成了麗江麵臨的課題。

  “由於我們2009年的招商工作完成得特別出色,在此基礎上,2010年的招商任務更艱巨了,”沙瑪阿嘎說,“比如要求引進外資的比例提高了,難度也會增加。”

  “畢竟,我們這裏離北京遠,離省城遠,交通不發達,在國家投資項目安排上不可能像一線城市那樣得到優先眷顧,僅僅按常規程序去完成一些事遠不如一個資源豐富的名人來得容易。”一位麗江市招商局官員感歎說。

  “之前有人對王誌這個明星到西部去當市長,運用個人影響力提出異議,實際上對麗江來說,王誌與其說是一個官員,倒不如說更像是麗江的形象代言人,帶給當地更多的是廣告效應和品牌效應。”國際直接投資(FDI)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認為,明星通過廣博的人脈和形象宣傳來幫助西部一些弱勢地區參與競爭,吸引資本,發展經濟,這無可厚非。

  這些感歎不僅屬於麗江。在國家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之後,許多像麗江這樣的西部城市仍然在與東部的招商競爭中居於弱勢。

  因此有專家呼籲,應當允許西部一些地方退出這場GDP和招商引資的競賽,以便緩解當地政府的政績考核壓力,使他們可以在優先保護西部脆弱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考慮地方經濟的發展。

  不過,麗江政壇上的主流意見,仍然對轉變發展模式前提下,在保護生態和招商引資之間取得良性平衡抱有信心。麗江市經委主任王天壽介紹說,剛剛製定的麗江市“十二五”規劃仍然將引進旅遊業項目作為招商重點。

  “麗江將以清潔能源產業為工業招商引資的重點。我們的目標是到2017年,使清潔能源和生物資源加工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上升到45%。”王天壽說。

  “實際上在王誌主政招商期間,麗江的招商定位就已經確定從資源項目為主轉到以高科技項目為主。”前述市招商局接近王誌的官員說,“王誌曾表示,他這一年來對麗江已經有了感情,將來離開之後,也仍然會在力所能及之內給麗江一定的幫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