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南海的南沙海域有1000多個深海石油鑽井平台,但這些平台都是發達國家研發的,周邊國家正利用它們開采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等於“每年在流失一個大慶油田”。為此,上海專家呼籲,我國應加快深海石油鑽井平台的研發。這是記者昨天從東方科技論壇上獲知的消息。
“毛澤東有句詩:‘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如今,我國的探月工程將實現‘攬月’夢想,但我們的‘捉鱉’能力卻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上海大學戴世強教授說道。
昨天,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人員匯聚上海,參加了主題為“海洋、航空領域流體力學的新問題和新方法”的東方科技論壇。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李家春院士指出,我國有漫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海域,那裏蘊藏著豐富的油氣、礦藏和生物資源。然而我國隻具有淺海開采能力,尚無法研製出1000米以上深度的石油鑽井平台,而南海海域的深度在1000米以上,因此加緊技術攻關,解決挑戰性科學難題,是我國科學界必須應對的重大問題。
據專家介紹,我國南沙海域含油氣麵積幾十萬平方公裏,石油資源蘊藏量有幾百億噸,天然氣達十萬億立方米。這些資源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如今,我國能源緊缺,石油消耗的60%以上需要進口,因此亟需加快開發這個海洋“聚寶盆”。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用在深於600米海域的海上采油平台是我國自主開發研製的。
另一方麵,因為缺少這方麵的技術和裝備,我國海洋資源正在大量流失。在南沙海域,周邊國家已鑽探1000多口井,查明油氣資源268億噸,每年開采石油超過5000萬噸,天然氣超過400億立方米,為我國近海油氣年產量的數倍。有專家這樣形容:“我國每年在流失一個大慶油田。 ”
論壇上,戴世強教授表示,作為水動力學專家,他感到這一問題十分緊迫。 “在中國全力投入嫦娥工程之時,是否還有更急需的事業應同步進行?”戴教授說,“我覺得有,那就是‘下五洋捉鱉’。我們要加大海洋科學研究的投入,尤其要加快海底深潛、海底觀測和深海鑽探這三大主要方向的技術研發。 ”
上海交大專家表示,目前,深海鑽探已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863計劃項目,交大專家正在與中海油等單位合作,開展科研攻關。 “我們的起步雖然慢了,但一定要迎頭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