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5日對Google(穀歌)揚言撤出中國一事表達關切,並表示已經在去年底要求網路企業提供相關資訊,委員會將持續關注議題發展。美國國務院說,將很快向中國發出外交照會,表達對迫使穀歌考慮退出中國的網絡攻擊的關注。針對Google宣稱將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一事,中國商務部發言人 15日回應說,穀歌作出的任何決定,並不會影響中美整體的經貿關係,暗示中國官方不會作出讓步。
大陸一網站15日晚報道,穀歌中國全體員工當天召開大會,Google的CEO施密特明確表示,和中國政府談判失敗,穀歌中國正式解散。
大陸網站:穀歌中國正式解散
中國通信產業網報道稱,穀歌中國公司內部傳出消息,全體員工當天中午吃了惜別餐,並獲取半年帶薪年假做補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15日宣布,最早可能在下周初將就穀歌事件向中國發出外交照會(Demarche)。
這位發言人說﹕「它將表達我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並要求中國提供信息,解釋這一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以及他們準備怎麽處理這一問題。」
美國國務院還說,華盛頓的一位高級外交官14日會見了中國一位外交官,要求其解釋有關黑客事件和對網絡內容的審查製度。
指無損中美經貿關係
針對穀歌聲稱退出中國的聲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1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商務部和北京市商委仍未收到穀歌正式提出撤回在華投資或退出中國市場的報告。
姚堅指出,Google在北京設立了兩間外資企業,但商務部和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均未接到Google撤回在華投資或撤出中國市場的報告,而無論Google作出任何決定,都不會影響中美經貿關係的大局。
姚堅並且表示,中國是全球網絡用戶最多的市場,外國投資者應對這一市場充滿信心;包括Google在內的外資企業應尊重中國的法律法規、公眾利益和文化傳統,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美議院外交委員會表關切
另方麵,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15日在加州史丹福大學舉行聽證會,討論美國出口管製製度。由於正值穀歌表示考慮撤出中國之際,又是在科技產業雲集的北加州舉行,中國政府對網路的控製也引發聽證會討論。
委員會主席柏曼(Howard Berman)在聽證會最後表示,儘管穀歌是否撤出中國不是當天聽證會的主要目的,但委員會正在思考網路自由議題,也已經要求美國企業必須以企業責任與人權維護為出發,抵抗中國政府的要求。委員會已在去年底向這些企業要求提供更多信息,未來委員會也將繼續關注議題發展。
在聽證會上,柏曼指出,美國的出口管製製度對於可以同時提供民用與軍用的所謂「雙重用途」(dualuse)技術予以管製,但這項製度建立於1979年冷戰時期,早已過時,必須做調整,在保護敏感技術的同時,確保美國技術領先地位。
史丹福大學校長韓尼希(John Hennessy)則作證指出,科技出口管製阻礙大學研究,也傷害美國創新能力。
他認為如果不能重新修訂出口管製限製,反映當代各國科技合作現況,保護國家安全利益,美國將失去競爭優勢。
歐盟撐Google抗審查
另據中國網際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統計,截至上月,中國網民人數已達3.84億人,普及率達到28.9%,其中手機網民一年增加了1.2億,總規模達2.33億人,佔整體網民的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