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雜誌抨擊:官僚幹預學術 推動中國科研造假(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focus/2006-06/22/xin_142060322084214010877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12日,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線版頭條刊文《中國科研,發表還是滅亡》(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文章說,由武漢大學進行的調查估計,中國買賣論文等造假行為的市場在2009年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

  文章使用兩個自然段介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的論文買賣估算方法和結論,在另一自然段強調了沈陽的研究結論。

  獲悉《自然》雜誌刊文介紹沈陽買賣論文研究,記者昨日采訪了沈陽。

  沈陽證實,1月10日上午,《自然》雜誌一名編輯通過國際長途電話聯係他,表達了對他的研究成果的高度關注。在達成不帶政治偏見、僅就學術報道、嚴守研究對象和機構隱私的共識前提下,他同意接受《自然》雜誌采訪。

  沈陽介紹,幾天來,他先後9次通過電子郵件向《自然》雜誌提供相關研究論文、報告、實地調查材料、照片、不含隱私信息的QQ聊天記錄、央視所拍攝的他的軟件分析工作流程畫麵、中央及地方媒體跟進調查和結論確認的報道、網友反應及質疑等材料。此間,《自然》雜誌編輯3次發電子郵件給他,提出問題和要求。

  沈陽透露,《自然》雜誌編輯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提出了多個論文買賣深度研究的更富挑戰性的話題。他答複,將會進一步思考未解決的問題。《自然》雜誌還問及《科學》雜誌是否聯係過他。

  英國《自然》雜誌

  英國《自然》雜誌是一份周刊,創立於1869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和最權威的綜合性自然科學期刊之一。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每年最重要、最前線的研究結果在《自然》中以短文章的形式發表。

  它刊載的最新科學信息經常被世界各地新聞媒體作為最可靠來源而廣泛轉載,它的科學文獻被引用率位居世界科技類刊物之首。

  《自然》的主要讀者是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但雜誌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眾也能理解雜誌內最重要的文章。雜誌開始部分的社論、新聞、專題文章報道科學家一般關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資助、商業情況、科學道德、研究突破等。

  《自然》撰文披露官僚幹預學術推動科研造假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記者昨日登錄《自然》雜誌網站在線版,看到題為《中國科研,發表還是滅亡》(Publish or Perish in China)的頭條評論文章(如右圖)。

  文章說,中國最近發生的一係列重大學術造假事件凸顯,中國的學術評價係統過於強調發表論文。文章認為,中國科研人員需要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論文的壓力,可能促進了學術不端行為的產生。

  文章引用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一位負責人的話說,許多人認為,急功近利的文化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

  另一個被廣泛提起的原因是官僚幹預學術活動。文章引用的話說,中國的大多數學術評估——人員聘用、晉升、資金分配等——是由非該領域內專家的官僚主義者執行的,“結果,數數論文的數量,而不是評價研究的質量,就成了評估的標準”。

  文章還引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一位負責人的話說,對造假者(包括牽涉有聲望科學家的著名造假案例)缺乏嚴厲的製裁,也助長了學術欺詐的蔓延。當對這些著名案例沒有進行恰當的處理,就釋放了一個非常錯誤的信號。

  文章透露,中國科技部曾組織對科研造假行為進行調查,但結果尚未對外公布。

  文章稱,《自然》雜誌從多種渠道設法探知,在調查涉及的中國6家頂級研究機構的6000多名科研人員中,大約1/3承認有過剽竊、造假行為。

  《柳葉刀》發表社論呼籲中國重振科研道德規範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1月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題為《學術造假:中國需要采取行動》的社論(如右圖),指出中國要防止學術造假,應該重振科研道德規範,健全處理學術投訴的製度。

  英國《柳葉刀》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並具有同行評審性質的醫學期刊之一。記者昨日登錄《柳葉刀》電子版,找到名為《Scientific fraud: action needed in China》的社論。

  《柳葉刀》在社論中指出,這種大規模的造假讓人失望,不僅浪費了研究時間和金錢,而且會使得研究者、研究機構和期刊本身的聲譽受損。《柳葉刀》也遭遇過造假事件,一名挪威癌症專家承認他於2005年10月發表在該刊物上的一篇文章中列舉的數據純屬編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