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麥田
在我寫了幾篇關於丹麥的博文之後,有不少網友問:為什麽不說說種族歧視?丹麥是個種族歧視那麽嚴重的國家。
的確,從某種程度上說,丹麥可以說是歐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地方,移民法最為嚴格,冷酷到了喪失人道。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丹麥人又幾乎是歐洲最善良的民族之一。在我剛來丹麥的1991年,丹麥對外援助高達國家總收入的1%,而美國隻有0.01%。
那時候的移民政策很寬鬆,對難民的接受也很寬鬆。那時候的穆斯林男難民居然可以帶進4個妻子和十幾個孩子,他們全部享受著特別好的生活待遇,他們住大房子、用名牌的家具和廚具,免費打國際長途,可以無數年的不用工作享受高額社會救濟。而那些辛勤工作在底層的丹麥本地人卻比他們貧困得多。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個穆斯林男人都有齊人之福,那些帶進來的“妻子”大多是假結婚,僅這一項就能賺得他腸肥腦滿。
其實,那些所謂的難民隻有極少數是真正的難民,包括還有不少中國人根本沒有參加過六四也辦下了“血卡”,當然這些早期的中國“難民”比起後來收緊了難民法之後靠編排、誣蔑中國政府的“難民”,在良心上還是好得多了。
當真相被不斷曝光之後,“錢多人傻”的丹麥人逐步開始收緊移民法和難民法,老百姓也逐漸開始顯露出對來自第三世界人們的反感情緒。
也許是因為我共同經曆了這樣的變化,我理解他們,理解這樣的情緒,所以當我自己遭遇種族歧視的時候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去麵對,而我溫和理性的表現又往往會改變歧視者對我的態度。
我的工作單位是政府機關,當年他們會排除諸多的丹麥人而選擇我,我猜想其中有二個原因,第一:政府機關也許有要求必須接納有色人種,這是國家幫助外國人融入社會的措施之一;第二:我來自於中國。
對於丹麥人來說,他們真正反感的是穆斯林中東人,而對我們這些勤勞守法的中國人印象還是挺好的,所以我的單位很高興錄用了我,至今為止11年多了單位裏還就是我這一個“老外”在晃來晃去。
我沒有起外國名字,保持了自己的中國風格,在每一次有關中國的事件中盡心為自己的祖國說話。這麽多年過來我的很多同事都會說上幾句中文,甚至有好幾位學會了我們中國的烤鴨和炸春卷。就是在有關政治的話題上他們也很理解我對祖國的感情,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人顯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要說起來,一個單位幾十口人難免會有人對我們中國不友善,其中一個同事居然在去中國旅行了一趟之後開始說中國的壞話。
我不由得問她:“你不覺得北京發展的挺好的嗎?”
她說:“北京的確不錯,可是你們西安的鄉下為什麽那麽貧困?都是一樣的中國人,為什麽生活環境差別那麽大?”
記得當時我解釋了很多,告訴她中國正在往好了進步,她似懂非懂。直到有一天我湊巧和她一起站在街上等車,大雨稀裏嘩啦的下著,她似乎是抱歉的對我說:“我們丹麥的氣候實在是太差,整天陰雨看不到太陽。”
我說:“下雨挺好的,都是負離子,對皮膚特別好。”
沒想到她愣了一下,認真的看著我說:“我很喜歡你們中國人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這是我旅行回來後忘了告訴你的。”
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聽她說過中國的壞話,甚至在別人說中國負麵的時候她還會從積極的一麵去做解釋。僅僅是那麽小的一件事居然會產生如此巨大的效果,我很意外。
所謂的種族歧視,其實就是一個族群長期負麵的行為對當地人所產生的習慣性負麵思維。麵對種族歧視,與其抱怨不如我們盡量做好自己。
說真的,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的一張名片,我們這些個體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都在影響著西方人對中國人這個整體的看法。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的西方老百姓來說,中國太過遙遠,雖然報紙、電視上偶爾有些介紹,但是比起生活在他們周圍活生生的我們來說,我們對於他們的影響力是最直觀、最感性,也是最強烈的。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轉載時請注明出處,並最好告知。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