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1月4日警告說,“目前在實體經濟領域,某些產業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在投資方麵必須小心。” 周小川是在接受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金融》采訪時作出以上表述的。他還指出,大量信貸資金投向重複建設項目或產能過剩項目,不僅有違經濟結構調整的發展目標,也會給銀行信貸質量帶來風險。”
中國去年新增貸款1.3萬億元,雖然幫助了中國經濟增長,但是同時也造成了某些領域的產能過剩。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去年10月指出,中國有六大行業產能過剩,這些產業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矽、煤化工以及風能設備等。12月底,中國央行表示,中國將繼續執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是,嚴格限製向產能過剩產業、高汙染和高能耗部門的信貸。
分析人士認為,鑒於中國國內消費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明年投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因此,產能過剩將是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麵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宏觀經濟研究谘詢公司資本經濟的中國經濟專家馬克·威廉姆斯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我認為產能過剩問題在未來一年要比通貨膨脹的風險更大,因為投資增長比率依然很強勁,工業產出也是以相當的比率在增長,很有可能比需求要增長得快。”
外界普遍認為,中國天量信貸引發的另一個問題是推高了資產價格。中國官員也表達了對資產泡沫的擔憂。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星期一在彭博新聞社發表評論文章稱,隨著中國樓市和股市的強勁反彈,結構性泡沫浮現的風險也與日俱增。不過,劉明康同時指出,中國銀行業目前資本仍然充足。當發現銀行信貸流入房地產市場或股市用於投機時,將會進行幹預並加以遏製。劉明康也談到了某些產業的產能過剩,他說,當某些產業或區域出現產能過剩時,中銀監亦會對相關的潛在風險發出預警。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產能過剩還是資產泡沫,中國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信貸寬鬆政策最終構成了銀行壞帳的風險。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史劍道曾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提到這方麵的風險。
他說:“2006年,銀行借貸增加了16%,經濟增長率是13%,從兩方麵來說,這都太快。現在的借貸增長了幾乎一倍,但是經濟增長率下降到8%。因此,毫無疑問,銀行健康不出現惡化是不可能的。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都在下降,但是借貸卻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在增長,因此,我們知道銀行在累積壞帳,即使他們不報告。”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1月5日提到中國經濟麵臨的另一種壓力。他表示,受發達國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走弱、中國經濟率先複蘇等因素影響,人民幣麵臨新一輪升值壓力,可能引發熱錢大規模流入,給中國的流動性管理增加困難。
資本經濟的威廉姆斯認為,未來一年,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僅來自歐美等國,亞洲的鄰國也會敦促中國讓人民幣升值。他認為,最容易的解決辦法就是中國提升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他還表示,他並不擔心人民幣升值後熱錢流入,中國會因此失去控製。他認為這隻是增加了中國管理上的難度。
威廉姆斯說:“我不會過份擔心。兩年前,中國就麵臨了巨額外資的流入,但是中國央行通過發行債券成功地吸納了流入的資本。我認為,他們明年很可能會采取類似的行動。有些人認為,如果境外資本流入,中國沒有辦法控製,人民幣將被迫升值。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我認為隻是增加了管理上的難度。”
不過,中國總理溫家寶去年年底表示,中國不會屈服任何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另據路透社的報導,中國2010年麵臨的風險還包括通貨膨脹的壓力。報導指出,解決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否控製銀行的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