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10年趕超世界50年 經濟發展促使教育巨變

  ●編者按

  1999年到2009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10年,也是中國教育最輝煌的10年。

  10年間,我國的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全麵推進素質教育、民辦教育緊跟世界步伐,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1999年,教育開始成為熱點問題。

  2009年,高等教育已實現大眾化,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站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了,教育體製和結構改革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全麵推進。

  中國教育用10年走過了其他國家30年甚至50年的曆程!

  經濟發展帶來教育巨變

  今年8月底,趕在兒子秋季開學前,李女士又去銀行為兒子存了300元錢,雖然加上這300元錢,兒子的戶頭上目前才隻有600元,但這對李女士來說,已經是個不小的數字了。

  李女士一家屬於濟南低收入階層,她和丈夫都是一家私人企業的普通工人,兩人的月工資加起來還不到3000元,而每月光用在兒子身上的花銷就要支出一個人的工資,再除去正常生活費用,家庭儲蓄似乎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要不是去年國家開始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她還沒想過要給孩子開始教育儲蓄呢。

  2006年,義務教育法修訂,首次明確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但首先免除的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全麵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從此中國的孩子義務教育階段上學都不用交學雜費了!2008年,全國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有2821萬學生,每人每年可免交 190元至350元,也就是說國家每年要為這些孩子承擔535.99億元至987.35億元費用。

  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對中國許多教育的發展重新製定了更為大膽和開放的定位,民辦教育的定義也第一次從“對公辦教育的補充”而改變為“與公辦教育並重”;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2007年,發布《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幹規定》……

  目前,我國民辦教育已經成為國家教育體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共有包括幼兒園、中小學和高校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0萬所,此外還有2萬多所民辦培訓機構,成為希望提高學曆層次、就業能力或文化素養的不同人群學習和提高的平台。

  畢義星——為基礎教育而思考

  畢義星這個名字拿在全國也許並不是那麽響亮,在教育界卻有足夠的分量,隻要接觸過畢義星這個人,你就會被他深深打動,不光為他的謙虛和敬業,更為他為教育做出的巨大貢獻。

  今年57歲的畢義星起初隻是個民辦教師,但是他擅於學習,喜歡創新,從普通民辦教師最終成長為中學高級教師。他的教育不局限於課堂,不局限於課堂上的有限學生,不局限於他所在的小小區域,他精於課堂教學,專於撰文總結,會做課題研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30餘年,無私付出的同時他快速成長為一位專家型教師,多年擔任山東省中學、中專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專家及執行委員。

  “我在初當教師時就立誌做一名研究型教師。”畢義星說,他從沒覺得自己是專家,但一直以專家的標準在要求自己並執著於研究,他的每一項成績和榮譽證明著他的成長發展曆程。2003年,畢義星提前離崗。從教研室的崗位上退下來後,畢義星繼續從事自己忠愛的教育研究事業,至今已經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200餘篇,出版專著十幾本。

  “組織上與我談話的第三天,就被淄博市教研室返聘繼續我的教育研究,創辦了大型內部刊物《淄博課改通訊》。”說到這裏,畢義星還講了段難忘的經曆,“報到那天我是坐著帕薩特去的,還是帶天窗的呢,聽說那是當年出的新款。”畢義星為人樸實,生活儉樸,上下班從來就是坐公交車,那天他在等公交,遇到多年前的一名學生,當時已是個大老板,所以執意送他去上班。“上崗的第一天就坐上這麽高檔的車,還是自己的學生開,心裏甭提多自豪了。”

  培訓行業興起——攪動民辦教育的“鯰魚”

  1999年,王海波碩士畢業後開始在新東方任教,在新東方度過了人生最輝煌的十年,目前是新東方集團濟南新東方學校校長。

  1999-2009恰是中國民辦教育突飛猛進、完全進入群眾視野的十年。作為北京新東方國外部主管,王海波僅用五年時間就將國外部一舉發展為北京新東方最大的部門,為之後新東方集團在美上市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之後的五年,王海波校長來到濟南,在新的城市開始了新的人生征程,創辦了濟南新東方學校,與新東方教育事業共同度過了民辦教育由平凡走向輝煌的坎坷路。

  十年來,民辦教育走在了時代的前列,更多的人群成為這股力量的直接受益群眾,中國人的教育消費理念也逐步攀升。

  “從各種消費數據來看,教育消費僅次於房產、汽車以及健康消費之後排在全國消費的第四位。”王海波表示,民辦教育的新崛起從實質上帶動了中國教育的整體發展。

  1999年到2009年,這10年,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蓬蓬勃勃的10年,也是教育“弄潮兒”在各自領域駛入快車道的10年。十年磨劍,看似平凡實艱辛。

  作為這10年變化、進步、發展、創新的目睹者、學習者、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他們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驕傲和自豪,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時代的幸運兒。本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