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正在起飛:探尋四代機降溫背後的真相

來源: 悟也空 2009-11-28 16:50: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511 bytes)
當殲-10在開幕式上所有人沒有注意到的時候突然呼嘯而過,那種震撼的寂靜繼而爆發出的歡呼,至今也難以忘懷。無論是開幕式的背景還是各種航空子係統,殲-10的身影悟出不在。在那屆航展上,殲-10就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象征。

  不過,無論殲-10如何吸引眼球,終究是一個公開了的秘密,懸念已然不是太多。與殲-10不同,至少在08年,四代機對於中國軍迷來說仍然是迷霧重重。且不要說霧裏看花,連霧尚且都摸不著邊際,這大概是絕大多數人的感覺。

  當然,在08年的珠海航展上,有心人仍然能夠發現四代機的蛛絲馬跡。在展館內的視頻中,在發動機研發計劃裏,在部分子係統上,依稀已經有了四代機的影子。遺憾的是,除了推測就是猜測。四代機在當時看來,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然而,隨著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在央視《麵對麵》欄目中首次曝光中國的四代機研製計劃,它已經毫無疑問地替代了殲-10成為了中國空軍新的焦點話題。以至於甚至讓人對空軍60周年的飛行表演有些許麻木。雖然,曾經是那麽希望接觸到殲-10,但是不得不承認,殲-10已經無法像在珠海那樣讓人心顫了。在珠海,即便是暴曬之下,每場殲-10的飛行表演都提前守候。可是空軍60周年殲-10再次公開亮相,卻已經有點意興闌珊,甚至最後因為感覺天氣太冷沒有去看。如果說殲-10代表著中國空軍的現在,那麽四代機毫無疑問地代表了中國空軍的未來。

  當人們對四代機懷有無比期望的時候,另外一個消息卻像是涼水,讓很多軍迷難以接受。因為包括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張召忠將軍都表示,媒體報道的“四代機”是指殲-10改進係列飛機。大起大落總是讓人很難接受。一時間是眾說紛紜,各種猜測層出不窮。

  那麽,從高調曝光到降溫低調,這之間究竟是發生什麽了?是有人刻意說謊還是存在技術性的誤會?為何四代機原本已經開始變得清晰的輪廓又走向模糊?

  何為榮副司令員曝光四代機的研發情況自然不會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可是張召忠將軍和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又都是在信口雌黃嗎?甚至連殲-10的副總工程師也卷入此事。

  基於他們各自的身份,很難想象其中會有人賭上聲譽去發布假信息。那麽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出來說話的人都說了真話,隻是在最後的解讀上存在一個誤差呢?

  在四代機消息曝光的前期,各種聲音綜合出來的結果毫無疑問地告訴人們,這是一種可以匹敵F-22的戰鬥機研製計劃。這一點,在殲-10的副總工程師的表態中可以最為清晰的感覺到。他認為以10年為單位,中國的四代機是可能達到和超越F-22水平的。也正因為各種因素,所以廣大軍迷在當時都認定了四代機計劃的目標就是全麵抗衡F-22。

  後來的降溫,可以說是從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開始的。特別是張召忠將軍,隨後也表示,四代機主要技術借鑒殲-10。大概廣大軍迷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寄予厚望的四代機竟然僅僅是殲-10的改型而已。正常情況下,一種戰鬥機怎麽改也不會先進一代。

  其實,早在數年前,就有公開的刊物報道過殲-10的相關改進計劃。裏麵就包括了殲-10大改過後的雙發隱形改進計劃。因此,殲-10改型作為中國第一種麵世的四代機並非不可接受。至於所謂的四代機中國標準,這倒很可能僅僅是降溫所需要的一個托詞。是的,殲-10要改成四代機,其間所麵臨的困難不小,甚至不亞於重新研製一款新機。可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說法並不是絕對的。殲-10被稱為20年磨一劍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其過程中經曆了多次技術指標的修正,最後才以今天這樣一種方式呈現出來。那麽在當年,根據我國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習慣,很可能在三代機標準殲-10研製進行的過程中,還存在一種與現有的三代標準殲-10有極大淵源的第四代戰機預研方案。

  哪怕在殲-10的基礎上研製四代機的難度不亞於重新研製一款新機,那麽為何不能在殲-10的基礎上研製一款四代機呢?至少成本和難度也不會升高。反而會在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條件下加快整個項目的進程,實現部分零部件的通用。中國的四代機工程,不是簡單的軍事任務,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性任務。因此,盡早研製出四代機對於中國軍工來說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這裏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在殲-10的基礎上研製一款足以全麵抗衡F-22的戰鬥機現實嗎?不客氣地說,是不現實的。以美國的技術條件,仍然要類似F- 22 那麽大的機體才能實現其全麵的作戰能力。在殲-10基礎上研製的四代機,其機體大小基本上可以用EF-2000作為參考標準。因此,如果確實存在所謂殲 -10改型四代機,那麽可預見的未來,其綜合作戰能力肯定是不如F-22的。可是如果僅僅是一定程度上對抗F-22,特別是突出某些方麵對抗F-22的話,殲-10改型的預期大小已經是足夠了。甚至於,未來的艦載機問題也很可能由此獲得解決。

  也許很多人會不滿意,認為中國的四代戰機僅僅是次於F-22的一款中型四代戰機甚至僅僅是一款所謂中國特色的準四代戰機。殲-10改型所可能的預期的確就是如此。值得玩味的是,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所說的四代機,指的是媒體報道的四代機。那麽媒體真正知道四代機是怎麽樣的嗎?實際上還是由空軍來定位的。不客氣地說,他說媒體報道的是哪一個,那就是哪一個了。這就帶來了一種可能性,即空軍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話僅僅是一種降溫的方式。甚至他也沒有說謊,但是他已經實現了四代機報道過程中的偷梁換柱,這是一個誤導手段。即便還存在爭論,話題也從爭論四代重殲的性能和服役時間變成了四代機的真相,本身就是一個降溫了。

  國慶閱兵因為部分主客觀因素而讓人們遺憾這是一個事實。因此,借空軍60周年高調曝光四代機等空軍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是一個彌補。隻不過,當初對於曝光四代機所可能帶來的影響有一個估計不足。當前的一些事實說明,中國曝光四代機之後,不僅僅是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也掀起了一場風暴。

  通過四代機的曝光,國內確實有一個自信心和凝聚力上升的態勢。與此同時,四代機卻又在國外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首先就是美國對於這一個項目的高度關注,甚至是惡意的炒作。連F-22需不需要重開生產線也成為了討論的話題。日本也借助中國的四代機計劃,開始鼓吹從美國購買F-35。印度也感覺到了壓力,畢竟,他的LCA現在什麽情況全世界都知道。受到最大衝擊的還不是以上這些國家,俄羅斯才是受影響最大的國家。

  作為公認的繼美國之後的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需要軍事力量作為象征來維護其大國地位不動搖。而中國的四代機計劃一出,俄羅斯方麵可謂壓力倍增。由於與美國競爭已經沒有希望了,因此俄羅斯一直以來就鎖定了研製四代機的第二把交椅。不可否認,俄羅斯的技術積澱是充足的。問題就在於,俄羅斯本國的經濟狀況是否足以支撐四代機項目順利進行下去。特別是金融危機的到來,更是給俄羅斯的四代機計劃雪上加霜。直到現在,俄羅斯的T-50計劃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就在俄羅斯處於如此的尷尬狀況的同時,中國四代機計劃的高調曝光,無疑是對俄羅斯的一種巨大衝擊。很顯然,如果俄羅斯繼續在這樣的態勢下,那麽部分國家會轉向美國尋求四代機,另一部分國家可能轉向中國尋求四代機。而四代機這樣一種高尖端武器,完全就是政治的風向標。如果丟失了這樣一個高地,對於原本地緣政治資本已經不足的俄羅斯來說將是一個更為沉重的打擊。不說別的方麵,就是印度的需求也會讓俄羅斯倍感沉重。

  這一切,還隻是中國曝光四代機剛剛發生之後所能看到的。可以預見,如果事態持續下去,會有更多的連鎖反應會發生。而曝光四代機所規劃要達到的目的,現在看來已經基本是達到了。國內民眾不會因為降溫就放棄對於四代機的憧憬。而展現所謂軍事透明的目的也達到了,甚至還反過來占據了一個道德的製高點。所謂中國不公開叫不透明,中國公開就有中國威脅論已經被明確地喊出來了。而四代機的曝光,已經給美國方麵製造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應對的問題。(關於這方麵,在之前一篇關於四代機的文章中已經探討過了,這裏就不重複了。)這種情況下,給四代機話題降溫也就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俄羅斯因素還真是中國不得不考慮的。從大了來說,中國和俄羅斯是戰略夥伴,互為戰略大後方。從小了來說,中國的技術積澱不如俄羅斯,在四代機的研製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技術節點需要尋求俄羅斯的幫助。而俄羅斯方麵在中國四代機曝光之後所做出的部分反應也可以看出,中國的四代機確實給俄羅斯帶來壓力了。 11月19日出版的俄《每周論據》雜誌刊登了軍事專家維亞特京的文章,描述了俄羅斯新銳戰機T-50的“廬山真麵目”。高調曝光了T-50將攜帶射程達 420公裏的遠程空空導彈。顯然,這是T-50的殺手鐧,即便是F-22也暫時不具備這樣一種能力。如此早地將絕技展示出來,顯然就減少了突然性,也讓各方應對起來更輕鬆,是什麽讓俄羅斯方麵下此決心呢?就在第二天,俄方航空製造企業表示,將不再改良四代機(劃代標準不同,不再做專門說明,後同),而致力於打造五代機。(這些與中國四代機存在關聯僅僅是一種猜測,至於事實是否如此,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因而,四代機話題降溫的考量是政治大於軍事。技術層麵的問題不是主導因素。個人仍然認為,最初曝光的四代機裏麵,即便是出現了誤會,那也事實上說明,四代重型戰鬥機計劃是存在的。畢竟,從技術角度上來看,要達到抗衡F-22的程度,必然也應該是與之類似的重型戰鬥機。這一點,很難簡單地通過技術進步來彌補。綜合係統效能的實現是基於一個平台基礎來實現的。如果平台基礎上就已經存在無可彌補的差異,那麽技術層麵要想挽回,其困難之大,絕對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即便美國的技術能力確實已經領先了俄羅斯,Su-27係列改進型的戰鬥力也一直壓製著F-16係列的改進型。人們總是隻把F-15看成是與Su- 27 一個檔次的戰鬥機。無它,都是平台基礎的原因。既然殲-10的副總工程師能夠說出達到和超過F-22的話來,那麽作為一個浸淫航空工業數十載航空人,想必是不會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從中國航空工業的戰略布局來看,同時存在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四代機研發項目也並非不可能。在足夠資金的支撐下,作為中國崛起的一個戰略工程之一,投入相對大一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當然,這些項目也許並非齊頭並進,應當是有一個優先次序的。從技術難度和性能的平衡來講,也許最早麵世的中國四代機真的就是雙發隱形的所謂殲-10改型。從殲-10到四代機,這個驚喜來得很快,體現了中國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現狀。甚至可以預期,一旦第一款四代機麵世,那麽符合我國四代機研製終極目標的第四代重型戰機還會遠嗎?

  作為一個航空工業起步晚,基礎薄弱的國家,在60年的時間裏達到今天這樣一個高度已經是一種奇跡了。從引進到仿製再到改進最後到自主研發,中國航空人所走過的這條路並不平坦。理想與現實存在差距也應該更為坦然地去接受。相信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希望看到中國的第四代重型戰機早日升空,就如同當初期待殲 -10一樣迫切。然而,衝擊世界航空工業的最高峰仍然需要時間的積澱。當然,即便如此,我們也已經完全可以滿懷期待去迎接這樣一天的到來。

  起飛的不僅僅是殲-10,不僅僅是四代機,也不僅僅是中國的航空工業,這一切的背後,都昭示著東方巨龍的騰飛!(封立鶴/四代重殲)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