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記者《清真寺、中國商品和阿拉伯語課程重新打造絲綢之路》

來源: rouserun 2009-11-28 12:48:4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47 bytes)
:"寒冷的秋日裏,空氣中彌漫著阿拉伯水煙的霧氣和烤羊肉的香味。在餐館閃爍的霓虹燈招牌下,在節拍強勁的音樂聲中,男子們用阿拉伯語高聲交談。這樣的情景在任何中東城市都司空見慣,如今卻出現在中國的東部 ……"這是法新社記者達西·多蘭23日發自浙江義烏的一篇通訊的開篇描寫,通訊題為《清真寺、中國商品和阿拉伯語課程重新打造絲綢之路》。

在上海以南約300公裏處,有近200萬人口的義烏已經成為中國與中東的"新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每年有20多萬阿拉伯商人紛至遝來。

29歲的阿什拉夫·謝哈比在異國風情街上經營著一家阿拉伯餐館。他一邊與顧客寒暄一邊說:"來中國比較容易,不會講漢語和英語的人可以到這兒來。"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本·辛芬德費爾說,美國和歐洲在9·11襲擊後增加了簽證限製,阿拉伯人比較容易獲得中國的簽證。

義烏官員則更進一步。為了給本地的大型批發市場招攬生意,他們幫助建起了清真寺,鼓勵開辦阿拉伯語學校,讓大約3000名阿拉伯人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永久居民。

謝哈比目睹了這座城市的變遷。他於2002年離開約旦,到伯父經營的餐館打工。當時,那是義烏為數不多的阿拉伯鋪麵之一。他學會了漢語普通話,開始做生意,還娶了個皈依伊斯蘭教的中國姑娘。

9·11事件後的國際形勢決定了客商的流動方向。逃避戰亂的阿富汗人率先湧入義烏。隨後前來的伊拉克人數量更多,也是為了躲避暴力活動和美國的入侵。隨著全球油價上漲和中東購買力提高,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客商也開始增加。

謝哈比說:"都是因為福田。"他指的是當地的小商品批發市場,"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質量不算太好,但價格特別便宜"。

在歡迎客商光顧福田市場的壁畫上,腰挎彎刀、蓄著胡須的男子用毛皮換取中國的絲綢。不過,今天的客商們可以在這裏找到形形色色的現代商品。

市場裏,"中國製造"的商品應有盡有。從尤克裏裏琴到卡通背包,從仿製的iPod到假睫毛,從賬本到不粘鍋,每天售出的商品超過170萬件。

28歲的黎巴嫩客商巴沙爾·韋赫比一邊打量著如同大型購物中心一般的市場,一邊等著查看一種勺子的樣品。他說:"真是個商品王國。"

義烏適合韋赫比這樣的客商。他於5個月前首次來到義烏。這是他第三次光顧這裏。每來一次,他采購的商品種類和數量都會增加。他打算購買500個品種、3個集裝箱的貨物,運回國內銷售。

采購過程中,客商們需要中國導購和翻譯的幫助。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會說阿拉伯語。

調查顯示,義烏有60%以上的企業在招工時要求應聘者會講一點阿拉伯語。

義烏清真寺的伊瑪目馬春貞(音)說:"本地的許多學校開設了阿拉伯語課程。"

他說,這座清真寺是由工廠改建的。

  "剛開始,星期五隻有100名穆斯林來禱告,後來發展到1000人,2000人,現在有6000人。增加的速度非常快。"

辛芬德費爾在《新絲綢之路》一書中講述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日益緊密的聯係。他說:"義烏的現狀表明,中國與中東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個體往來的結果。人們以為中國與中東的商務關係隻與石油有關,事實並非如此。"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