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 一些經濟學者和傳媒人為西方財閥利益服務, 是經濟入侵的爪牙?

來源: wwwwwwww 2009-11-28 05:34: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70 bytes)


信息時報: 一些經濟學者和傳媒人為西方財閥利益服務, 是經濟入侵的爪牙?
--------------------------------------------------------------------------------

信息時報 2009-11-27 21:03:34

核心提示:日前CCTV網站刊發了一個名為“財經不能不說”的匿名帖,炮轟內地一些經濟學者和傳媒人是西方敵對勢力經濟及文化入侵的“爪牙”,故意打壓內地股市,為西方財閥利益服務。而最近辭職的《財經》總編胡舒立,被該文視為西方爪牙的代表人物。此文洋洋萬言,文風犀利,造成了相當大的轟動效應。



綜合消息 日前CCTV網站刊發了一個名為“財經不能不說”的匿名帖,炮轟內地一些經濟學者和傳媒人是西方敵對勢力經濟及文化入侵的“爪牙”,故意打壓內地股市,為西方財閥利益服務。而最近辭職的《財經》總編胡舒立,被該文視為西方爪牙的代表人物。此文洋洋萬言,文風犀利,造成了相當大的轟動效應,同時也招來反擊的聲音,指責其是“多年未見的文革手藝重現江湖”,是“從政治上抹黑”傳媒人。

炮轟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說《財經》等傳媒用揭黑報道打壓內地股市,幫助外國資本低價進入中國市場。

將3月暴跌歸咎《財經》

文章說,“1998年‘君安震蕩’,將中國百姓對券商的崇拜打垮;2000年‘基金黑幕’將中國百姓對公募基金的信賴擊碎;2001年‘莊家呂梁’將中國百姓對私募基金的痛恨煽動到極點;而接下來2001年6月,正是A股2245點的時候,‘億安科技’出台,A股信心開始渙散,掉頭向下;到8月A股稍微反彈一下,‘銀廣夏’宜將乘勇追窮寇,中國百姓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完全崩潰。此後,賤賣銀行1萬億,賤賣其他國產至少還有1萬億的五年慢慢大熊市,就此開始。”

“然而,《財經》關鍵時刻的揭黑報道對於外資來說是個大利好。來看一個事實: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WTO,此後外資金融機構叩開國門,五年大熊市,此時的上市公司成為‘舞弊’和‘詐騙’的代名詞時,外資一進來就得到了一個非常便宜的好價格。”

該帖把今年3月金融危機後的內地股市暴跌,同樣歸咎於《財經》唱黑的結果。

暗示胡舒立是西方爪牙

炮轟帖的另一“吸引眼球”之處,是對《財經》前總編胡舒立赤裸裸的人身攻擊。胡舒立曾在美國留學,接受過美國外國記者中心(COFJ)的培訓,獲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這些都成了她可疑的海外背景。

文章質疑:“一個中國人用中文寫作,在中國媒體工作,報道中國人的事情,也是給國人看的,但是美國人卻用‘訪問’、‘培訓’、‘進修’等孜孜不倦的給予培養,在她還沒有‘傑出’的時候,就提前預支給她‘傑出新聞記者獎’;在《財經》初出茅廬的第三年,美國人就從亞洲30億人中,將她選拔出來,評她為50位‘亞洲之星’之一,讓她和全亞洲當年最優秀的政治領袖、科技精英平起平坐。”

文章又質疑,“憑借胡舒立《財經》之前乏善可陳的從業經曆,如何足以使她剛剛切入陌生的證券行業,就能夠步驟鮮明、點穴掏心地完成《財經》一舉成名的五大傑作呢?是不是有資本市場閱曆豐富的資深人士,對《財經》的工作給予了精心的規劃?”

文章炮轟的不僅是胡舒立一個人,不僅是一個《財經》,而是一群“連鎖”了的媒體。新浪、搜狐、金融界、和訊、東方財富網、《環球企業家》等網絡媒體和平麵媒體,都被點了名。文章認為,這些傳媒利用其偏頗報道,人為造成“完全信息不對稱”,破壞了中國老百姓支撐中國股市的信心。

央視網匿名帖原文:《財經》不能不說

據新華社《瞭望》雜誌報道:境外利益集團利用在華獲得的豐厚利潤,自己培育並擁有分析師,或高薪聘請優秀華人學者擔當顧問或獨立董事,通過境內外媒體精心包裝、刻意打造,提供各類活動舞台,提高其知名度、美譽度,從而成為 中國國內行業精英,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以其影響行業乃至國家宏觀經濟決策。

文章所指並非危言聳聽。隨著一些媒體“得天獨厚”的資金實力、傳播手段等優勢,在極短的時間內製造了一連串轟動的“黑幕”、炮製了一係列所謂獨立經濟學家,在中國經濟的決策麵頤指氣使,誤導國內輿論,嚴重幹擾了中國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財經》雜誌揭黑性報道的實質

“中國財經記者第一人”胡舒立創辦的《財經》,在創辦開始的幾年內屢有斬獲,以其全景式的報道方式透析“瓊民源事件”,披露“基金黑幕”,揭發“銀廣夏”,掀開“莊家呂梁”、“億安科技”、“藍日”、“德隆”等一係列黑幕,震驚全國。

現在回轉頭來看《財經》的揭黑報道,其對中國證券市場造成的影響可謂深遠。

1998年“君安震蕩”,將中國百姓對券商的崇拜打垮;2000年“基金黑幕”將中國百姓對公募基金的信賴擊碎;2001年“莊家呂梁”將中國百姓對私募 基金的痛恨煽動到極點;而接下來01年6月,正是A股2245點的時候,“億安科技”出台,A股信心開始渙散,掉頭向下;到8月A股稍微反彈一下,“銀廣夏”宜將乘勇追窮寇,中國百姓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完全崩潰。此後,賤賣銀行1萬億,賤賣其他國產至少還有1萬億的五年慢慢大熊市,就此開始。

然而,《財經》關鍵時刻的揭黑報道對於外資來說是個大利好。來看一個事實: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WTO,此後外資金融機構叩開國門,五年大熊市,此時的上市公司成為“舞弊”和“詐騙”的代名詞時,外資一進來就得到了一個非常便宜的好價格。

再反過來思考,假如當時的揭黑報道是偶然所謂,《財經》掀起的“揭黑風暴”,為什麽這幾年卻不見蹤影了呢?為什麽在外資幸福地進入中國之後,就漸趨沉靜了呢?

並且,與對待中國企業不同,麵對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種種弊行,胡舒立和《財經》企業卻又變得大度和寬容了,譬如瑞銀承銷中石油卑鄙肮髒,《財經》不譴責、不判斷;更有對高盛高華這樣的國際金融資本繞開中國監管壁壘,設立假合資券商的違法行為,2004年8月16日《財經》雜誌竟然以“高盛進入中國證券業突破即將來臨”為題,稱頌這一違法行為為“醞釀近三年而操作一年有餘的精巧運籌,終於導出一個引入外資市場化處置證券公司風險的創舉!”

所以,當三月份股市暴跌複暴跌的時候,以“獨立、獨家、獨到”自詡的胡舒立及《財經》雜誌,聯合謝國忠、許小年對億萬百姓喊出“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時,或許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所以,當“謝國忠們”唱空中國樓市、股市的時候就不能奇怪《財經》照樣在顯著位置,用特別的標題,將謝國忠奉為“《財經》特約經濟學家”,連篇累牘的讓他抒發“泡沫中國”“崩潰中國”的論調了。

胡舒立:中國鐵娘子,最危險的女人

2008年5月12日,《財經》雙周刊創始人、主編胡舒立正在北京西郊的一家賓館主持一場獎學金項目學員典禮。一條短信告訴她:四川省發生了強烈地震。她向身邊的錢鋼湊過去,請這位曾經報道過唐山大地震的資深新聞人估計這場地震帶來的破壞情況。錢鋼判斷:至少這場地震沒有發生在大家熟睡的時候。但很快,他就意識到:學校正在上課,“學生們的傷亡將會很慘重。”

胡舒立出發前往北京市區,在車的後座上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工作。她指揮員工租賃一台衛星電話,並派出一隊記者前往四川。身材小、健談、好鬥的胡舒立——她手下的一名記者在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覺得她就像一位“女教父”——決定報道這場地震。

不到一小時,第一位出發的《財經》記者已經在前往四川的飛機上,在他之後還有九名同事。她相信《財經》可以找到報道此事的方法。她認為,一篇用正確的口吻和事實寫成的報道將能夠被刊出。“如果這事不是被絕對禁止的,”她說,“那我們就要做。”

5.2英尺高,身材苗條,精靈短發(pixie haircut),一櫃子色彩協調的衣服,她經常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北京鬧市區的泛利大廈19層,整潔而開放的灰色磚砌空間構成了《財經》雜誌的編輯部。走廊上,鞋跟敲出的急切腳步聲預告了胡舒立的到來。她迅速穿過編輯部,滔滔不絕地發布自己的命令和想法,然後再次走出門去——“就像一陣風般突然和迅速”,如今在香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的錢鋼說。

我認識的不止一個人都將與胡舒立聊天的經曆比作接受機關槍連珠炮般的攻擊。一些人對她的這種強度不太對胃口。胡舒立的一位老友,《經濟日報》編輯汪郎曾經再三謝絕她加入《財經》一起工作的邀請,因為汪認為“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我們的友誼更好”。在有的觀點看來,和她在一起要麽令人驚心動魄,要麽令人喪失勇氣。她的老板,財訊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波明半開玩笑地告訴我說:“我怕她!” 

1998年,胡舒立依靠兩台電腦和一個借來的會議室創辦了《財經》。當美國印刷媒體處於衰退的時候,中國的傳媒正在成長,《財經》是第一份有望躋身世界級的出版物。“它與你在中國見到的任何東西都不一樣,”前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為《財經》寫專欄的謝國忠說,“它的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奇跡。”  

《財經》雜誌印刷光潔,版式設計和《財富》雜誌類似。它很沉,廣告很多,包括卡地亞手表、信用卡、奔馳SUV。它的寫作有意保持高信息密度,甚至是精英式的。這份雜誌進入了中國政府、金融機構、學術機構的許多最重要的辦公室,這為它帶來了非凡的影響力。最近幾年,它開始通過中、英文的一對網站延伸自己的影響範圍,網站對《紐約時報》的網站進行了少量的模仿。這兩個網站每月吸引320萬獨立訪客。胡舒立為雜誌和網站寫作專欄,並被廣泛引用。《財經》最新未公開的計劃,是以布隆伯格和道·瓊斯為目標:和香港大亨李澤楷合作一個英文通訊社,該通訊社將發布《財經》記者的報道。  

當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政治學者Sam Popkin和她的妻子,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謝淑麗(Susan Shirk)第一次目睹胡舒立做報道的時候,他想起了《The Boys on the Bus》一書對《紐約時報》記者R. W. Apple的描繪:“Apple常常每天打上百個電話。”Popkin說:“她總是在想辦法弄清到底是這個體製裏的誰有權力知道發生了什麽。”Popkin補充說:“她是一個人體U盤,你寫入信息,然後她繼續去找其他人。”胡舒立的競爭對手當然記得最清楚。近20年前,時任一家主要商業報紙記者的林力博努力與她競爭對一輪閉門會談的了解程度。他回憶說:“她甚至搞到了他們的菜單!” 

1992年,胡舒立是國內第一份全國性商業報紙《中華工商時報》的國際版編輯,她開始報道一小群在西方經濟製度下接受訓練的中國人回國後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工作。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與她同齡,是高幹子弟。這群人將自己的團隊稱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他們在崇文門飯店租用了一些房間,搬出床鋪,設立了辦公室。其中一張辦公桌屬於高西慶,他在杜克大學獲得了法律學位,回國前在理查德·尼克鬆位於紐約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另一張桌子屬於王波明,作為前駐外大使、副外長之子的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金融,並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研究部門擔任經濟學家。他們贏得了一批中共明日之星的支持,比如一位副總理的女婿王岐山,具有改革頭腦的政治家後裔周小川。

“我決定采訪中國所有的頂級金融家,”胡舒立回憶說。她稱之為自己的“家庭作業”,而時任《華爾街日報》駐京記者的James McGregor也開始注意到,胡“與他們中的所有人交談,從他們身上抽取信息,就好像一個研究生在同德高望重的教授們談話一樣。”作為成果,胡舒立得到了一連串的獨家新聞,並逐漸和他們建立了聯係,這串名單是無人能比的:今天,高西慶掌管著中國兩千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王岐山是副總理和經濟政策製定者,周小川則是央行行長。

北京的很多人都想知道,早年建立起來的這些關係在多大程度上保護了胡舒立。但她堅持認為,人們高估了她和權力的接近程度。“我不知道他們的生日,”她說,“我是一名記者,他們也把我當作記者對待。”

早前:《財經》創始人胡舒立率60餘人集體辭職



原《財經》雜誌主編胡舒立。

11月9日,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證實,《財經》創始人,現任主編胡舒立與60多位員工集體辭職。起因是以胡舒立為首的員工,和“聯辦”在編輯理念等諸多方麵意見失合。消息稱,胡舒立有意在中山大學執教。

新文化報11月10日報道 據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消息人士透露,《財經》雜誌總經理吳傳暉已於9月25日正式辭職。包括副總經理及8位部門總監在內的經營部門60多位員工,也於9月29日遞交辭呈。有關人士稱,《財經》雜誌創辦人兼主編胡舒立也可能被迫離職。

“對於證監會和交易所而言,維護市場健康發展當然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其職責應集中於規則的製定與執行,而非代市場選擇……”這段話出自11月9日出版的2009年第23期《財經》雜誌,名為《創業板的錯位與複位》,作者胡舒立。

胡舒立在完成11月9日的《財經》後,已於昨天向“聯辦”正式遞交了辭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