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周刊》11月13日報道中國對美五大優勢

本文內容已被 [ mrict ] 在 2009-11-14 10:47:2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外媒詳解中國對美五大優勢 個人努力可改變命運

據美國《時代周刊》11月13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開始首次訪華之旅,擁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中國在經濟危機中仍然保持活力,而“年輕”的美國卻顯得年邁虛弱,經濟陷入不景氣的泥淖中。文章認為,美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向中國學習。

1、明確發展目標,投資基建動員全民力量

Inter公司執行副總裁馬宏升說,中國一攬子項目投資使得全國各處呈現火熱的建設景象,在美國當政府試圖搞基建工程時卻會遭到人們的反對。

美國在財政方麵已經接近破產,今年的預算赤字超過一萬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前年赤字金額仍將超過五千億。不過有時候,美國顯得缺乏遠見,沒向未來投資的遠略。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在一些大項目上投入過高,但人們從中國感覺到的是向前的動力和幹勁。美國駐華商會前會長James McGregor說:“我們可以從中國學到的重要一點就是確定目標、製定計劃和動員全部力量推動國家發展。”

2、持續向教育係統注資 注重人才戰略性培養

雖然不少中國人抱怨孩子的負擔過重,但是從其它方麵考慮,中國在過去幾十年向教育係統投入了大量資金,許多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接受教育。美國駐華使館前官員麥克希爾說:“他們正在打基礎,特別是在數學和科學領域。我們也需要這樣做。中國的小孩經常走在我們子女的前麵。”

根據美國教育部的調查,2002年美國十年級學生每周做作業的時間超過10小時,而根據亞洲協會的報道,中國學生每周做作業的時間是美國學生的兩倍。

雖然許多美國大學的創新能力要超過中國,不過受教育人群增多和公民素質提高使得經濟和企業從中受益。勞動力的基礎教育能力也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關鍵因素
3、養老模式保持文化連續性 社會聯係緊密

很難想象中美對待老年人的方式存在多麽大的差異。中國人認為送父母去養老院是件丟人的事情。父母培養子女,子女反過來照顧年邁父母的模式千百年來一直在持續,已經變成一項文化傳統。雖然照顧老人會帶來經濟負擔,但是這種方式也會帶來許多好處:老年人可以幫忙帶小孩;保持文化連續性,使社會更為緊密。

在美國“三代同堂”的現象也常有,但在20世紀,美國變成流動性和無根性的社會。美國老齡人數量將從2007的3860萬人增長到2030年的7150萬人,療養院係統已經不堪重負。

4、養成健康儲蓄習慣 增加投資創造就業機會

奧巴馬訪華肯定會要求中國人增加消費,這有助於全球經濟發展。雖然這並沒有錯,但反過來美國人需要提高儲蓄。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美國居民的消費習慣。目前美國家庭儲蓄率為4%左右,而中國的相應比率超過20%。像其它東亞國家一樣,中國更看重個人的財務穩健。

美國人需要更加節儉,因為健康的儲蓄率是反應一個國家長期金融健康最可靠的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高儲蓄可以增加投資。而投資增加又可以提高生產率、促進創新和增加就業機會。從短期來說,儲蓄也會帶來經濟上的收獲。


5、投資具有麵向未來的遠見 民眾努力可改變自己命運

中國政府在基礎設施上投入巨資並不隻是為了創造就業崗位,小孩勤奮學習更多是為前途考慮。作者曾訪問過一位叫做張新的年輕人。他來自一個非常貧困的農業大省,父母都是農民。張新從清華大學畢業後成為華為公司的軟件工程師。他說自己的成功已經使家人完全改變,他的子女再也不會以種地為生。

類似的故事在中國有很多很多。我們可以從中感到中國是一個多麽有遠見的國家。一位在中國生活多年的美國人說:“中國正在努力改變自己,地位不斷提高。”就像張先生理解的一樣,現在努力工作意味著幾十年後生活可以變得更好。(編譯 李雪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