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用我的錢獎勵我?”(圖)

[提要] 2009年1月1日起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職員工實施績效工資。廣東省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正常工資的發放,已讓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很難再拿錢支持績效工資改革。於是出現了一種截留部分津貼作為獎勵基金、“用自己的錢獎勵自己”的變通方法。本來就不富裕的基層老師,在績效工資時代,可能遭遇工資“不升反降”的困境…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fn7gci.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是一道難解的題。資料圖片

  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職員工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績效工資。但績效工資的籌資任務,主要由基層財政來完成。

  我省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正常工資的發放,已讓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很難再拿錢支持績效工資改革。

  於是出現了一種截留部分津貼作為獎勵基金、“用自己的錢獎勵自己”的變通方法。這給教師最大的影響就是,本來就不富裕的基層老師,在績效工資時代,可能遭遇工資“不升反降”的困境。

  南方日報 記者深入各方調查,細致反映這項改革中的利益切割,試圖將改革一線的問題充分呈現出來,提供進一步決策參考。

  教職員工績效工資改革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當前暴露出的問題,當為所有參與改革者重視。

  “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自己再贖回來”

  “不會漲工資,而且肯定有老師拿不回原來的錢。”原來嘰喳的會場,校長此話一出,頓時安靜。

  兩周前,茂名市第四中學教師大會上,校長這樣傳達績效工資實施方案。

  今年3月,省人事廳、財政廳和教育廳聯合下發《廣東省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實施意見》。四中教師陳娜(化名)和同事開始關注績效工資改革,聊天時“漲”聲一片。如今,漲工資的期望眼看落空。

  為了給老師講清楚茂名如何實行績效工資,校長打了個比方:

  某老師每月50元基本工資,100元津貼補助。實行績效工資後,100元中70%成為績效工資的基礎部分,這70元錢和50元基本工資每月固定發放;另外30元作為績效工資獎勵性部分,由學校具體考核分配。“如果表現不好,這30元可能全部扣下,獎給別的老師。”

  按照這種算法,陳娜工資卡裏將減少200多元。“感覺就像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自己再贖回來。”

  更讓人憂心的是,“贖回”期限連校長也不確定,“獎勵性績效工資有可能一學期,也有可能一年發放一次。”

  去年從師範學院畢業,拿著1100元的工資,陳娜經常教育學生,生活艱難,要努力學習。但學生說:“老師,你認真讀書上了本科,但工資還沒外麵服務員多。”

  老教師可能損失更大。

  茂名某中學的盧老師,34年從教,“從來隻聽說漲工資,沒聽過降工資”。

  有人將績效工資形象概括為“開前門、關後門”,前門指績效工資,而“關後門”就是要全麵清理規範原有津貼發放。

  盧老師教齡長,津補貼高。實行績效工資以後,每個月津貼將被扣掉700多元,由學校統籌安排。而這差不多是他每月房貸的數字。

  他的同事,不少買了摩托車,課餘時間跑客運賺錢。為了還房貸,盧老師也萌生此意。

  其實,無論是中央還是廣東省的官方表述中,“績效工資”和“漲工資”從未畫上等號,而隻是“保證教師平均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事實是,公務員工資在調整中看漲。2008年,全省公務員月均工資水平為3772元,而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僅為2608元,差距達1164元。

“肉”從哪裏來

  為什麽要“在教師身上割肉”?

  7月底,省財政下撥資金6.69億元,緩解績效工資對欠發達地區財政造成的壓力。但按照文件精神,績效工資所需經費,仍實行以縣為主,省級統籌、中央適當支持的原則。

  也就是說,績效工資的主要籌資任務,仍壓在縣級財政肩上。

  茂名市教育局人事科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實行績效工資有兩種途徑,一種是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給教師漲工資;另一種在老師原有工資裏做“加減法”。

  央視報道,北京市政府投入20億元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北京13萬中小學老師,每年可多出1萬5千元收入。這即第一種途徑。

  和廣東許多欠發達地區一樣,茂名目前走的是第二條路,因為“財政真的拿不出錢。”以茂名市茂南區為例,每個月6000多名中小學老師的工資,區財政還要向市裏“借幾百萬元”,“再拿錢搞績效工資,會要了政府的命。”

  9月份,實施方案剛出台時,茂名市某中學全體老師在操場“散步”以示抗議。某老師在珠三角任教的同學,實行績效工資後,每月多了1000多元。這一對比,屢被茂名的同行提起,“不加錢就算了,還玩這種數字遊戲”。

  “散步”沒一會,幾位女老師表示家中有事,陸續離開,其他老師也一哄而散。

  老師不敢太“造次”,他們績效工資中的30%,還掌握在學校手裏。

  按照規定,績效工資中70%的基礎部分隨原基本工資每月發放,其餘30%由財政“截留”後直接劃撥到學校,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

  茂名市財政局教科文科工作人員稱,該局每年10月返還全年“截留”績效工資中的四成,另外六成第二年3月返還至各學校。

  按每位老師平均截留300元計算,茂名有1萬多名教師。這筆錢,由誰保管,會不會被挪用,甚至滋生腐敗。一時間,議論紛紛。

  上周,茂名市人事局和教育局召開緊急會議,明確表示,原來方案廢除,頭一個月截留的績效工資,將於第二個月返給學校,由學校自行考核分配。

  老師們又開始擔心,這麽快就開始分配獎勵性績效工資,績效考核方案在哪?誰能多拿錢,誰的工資將開倒車。

  改革的複雜性在這件事上顯露無遺。

  績效時代的教師生態

  無論如何,績效改革的成敗,還要看其對教師積極性的真正激勵作用如何。

  茂名市教育局曾下發關於績效考核的指導性意見,明確獎勵性績效工資應“堅持向作出突出成績的教師、一線教師、骨幹教師和班主任傾斜,適當拉開分配差距。”但隻是大方向,每個學校實施細則,由各學校自行掌握。

  當校長念出這一條時,陳娜覺得自己有希望,她一人挑起了初二四個班曆史課教學,還當班主任,方案明顯有利於自己。

  以前不少同事常誇自己能吃苦有前途。現在,誇獎變成了“你教這麽多班,下個月肯定拿很多績效”。作為一名教師,對錢的這種追逐她有點不舒服。

  而以前死活不肯當班主任的、以前隻肯教一個班的老師,現在都鬆了口。

  地處郊區,陳娜所在學校生源逐年減少,很多老師一周才兩三節課。以前是大鍋飯工資,課時多無非是每節課多3元錢,大家差別不大。現在,教師爭取績效或許成為常態。

  績效工資的改革確實改變了教師圈子的生態。

  “這正是績效工資的初衷,獎勤罰懶。”茂南區教育局長李偉表示,老師多勞多得,貢獻將在工資中得到體現。他認為,之所以有雜音,因為做得好的老師歡迎,得過且過的老師當然不願意。

  但李偉最擔心的,是各學校在分配這部分績效工資時,會出現不夠透明,領導一言堂現象。

  老教師盧老師早有心理準備。他告訴記者,並非自己偷懶,而是沒有勤快的機會。他在的高一年級,隻有一位老師可以教兩個班,這位老師還兼任班主任、級長和學科主任,一個人幹四五個人的活,因為他是學校領導班子成員。

  盧老師透露,以前,加上崗位補貼、巡班補貼、課時補貼等,學校領導一個月能拿1800元補貼。績效工資實行後,領導的津貼沒有了。“所以要拿我們這30%補”。老盧這樣說著氣話。

  他擔心績效工資將成為“緊箍咒”,老師本來就不寬裕,他們急於掙回本屬自己的本分。因此,靠著這30%,校長能把教師管得服服帖帖嗎。

  采訪中,一位初中校長直言,“領導負的責任大,壓力大,總不可能拿得比普通老師少吧,隻能‘拆東牆補西牆’。”他認為,如果不當班主任,也沒有任何職務,普通老師將在此次改革中確實將“降薪”。

  不容忽視的改革“冷淡症”

  事實上,中央和廣東省文件都明確指出,中小學績效工資應從2009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

  改革的延後,源於利益調整的艱難。

  各地人事部門牽頭此次改革。茂名市茂南區人事局副局長淩富偉為了這項改革已經忙了將近一年。

  績效工資是大勢所趨,文件規定,社會關注。而淩富偉最頭疼的,仍是漲工資的錢從哪裏來。

  “涉及的利益盤根錯節,始終在博弈”,淩富偉稱,拖到現在才動手,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拿不出錢,導致改革顯得步履匆忙。

  其實,茂南區還有一些外援。由於省財政專項資金投入,縣、區一級財政有相應的配套資金。以茂南為例,每年將得到717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平均到每個老師頭上有105元。但由於原來津貼全部取消,這105元中30%還要作為獎勵性績效工資,老師工資卡上的數字於是就未見漲。

  “每一個細節的確定,都走得很艱難謹慎”,淩富偉坦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投入足夠的錢,地方政府隻能在“螺螄殼裏做道場”,先吃透政策,再“結合本地實際,進行特殊消化。”

  茂名某學校政教主任馬老師參與了整個操作過程,他理解老師的心情,又知道政府的難處。談及看法,沉默半天他才憋出一句,“上麵說要改,不得不改”。

  “讓老師期望大,失望更大。”他說。

  這種對改革的冷淡,真實而不容忽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