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郎鹹平:我們高速公路總裏程將達到美國兩倍多,沒有車跑就是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

來源: sleepy_bear 2009-11-06 08:32:5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266 bytes)
我們國家從去年10月份開始,陸陸續續推出很多救市方案,包括六大方案,其中是:農業改革、汽車家電下鄉、四萬億、十大產業振興方案、醫療改革還有銀行信貸等等。那麽這六大方案推行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推行了快10個月了。

當然我對政府推出這些方案的目的是給予正麵評價的,政府的目的非常明確,基本上能使目前中國經濟度過難關。同時他的手法,我也是給予正麵的評價,因為他畢竟是非常主動,非常快速的。

可是當時我就擔憂路徑選擇的問題,很不幸,8個月前的擔憂到現在已經都應驗了。

出現了什麽問題呢?

今年上半年,政府所推動鋼筋水泥的比重已經高達88%,過去10年的平均比重也不過43%,今年上半年88%的GDP增長都是鋼筋水泥。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2009年上半年,全國新開工高速公路建設項目111個,建設裏程1.2萬公裏,計劃總投資約70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倍,5.9倍和6倍。

全國有21個省份計劃到2030年使省內的高速公路裏程達到5000公裏左右,其中貴州達到6581公裏,單位麵積內的高速公路密度甚至超過英國,而內蒙古、四川、廣東和陝西甚至達到8000~9000公裏。全國的高速公路總裏程更是將達到驚人的18萬公裏左右,世界高速公路最多的國家美國,也隻有8萬公裏,我們將是美國的兩倍多。2009年6月,中國已建成的高速公路裏程已經達到了7.5萬公裏左右。

如果(高速公路)每公裏是5000萬的話,大概是將近4萬億的投資,其中70%~80%是銀行貸款,大概3萬億左右。這3萬億的利息一年就是1000多億。可是目前高速公路的收費的總金額也是1000多億,那你還有很多開支和維修呢?這些還不算,1000多億付利息都不太夠。因此大量銀行信貸,大量政府資源投資建高速公路和鐵路的做法將無可避免的帶來新一輪的銀行壞賬,你知道為什麽嗎?

因為建成的高速公路缺乏使用者,缺乏使用者的高速公路就是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所以我們這一波的建設也是我8個月之前的擔心,就是利用未來的產能過剩拉動現在的產能過剩。

這個話什麽意思?

請你想一想,接近8萬公裏的高速公路建成之後大部分在中西部,如果沒有車跑的話,那就叫做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你建的時候,你需要水泥,需要鋼材,需要聘用人工。以鋼鐵工業為例,目前鋼鐵工業的總產量6億多噸,而總需求隻有4億噸,也是一個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由於公路建設產能過剩的當兒,你需要購買鋼材,因此你可以拉動鋼鐵工業現在的需求,以部分彌補鋼鐵工業的產能過剩。

那我問你,建設完成之後呢?建設完了以後,高速公路就變成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因為沒有車跑。建設完成之後,既不需要水泥,又不需要鋼材,更不需要人工了。因此鋼鐵工業將會被打回原形,又回到了6億多噸的產量,4億噸的需求。這就是我所謂的,我們目前的四萬億包括上半年的7.37萬億銀行信貸本身,大部分都是在做產能過剩的項目。而這個產能過剩項目就是利用未來的產能過剩拉動今天的產能過剩。今天本來隻有一個產能過剩,等到明天建成之後就有兩個產能過剩。那我問你,新的增長點是什麽?如果你沒有新的增長點的話,這兩個產能過剩怎麽辦?

隨便舉個例子,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高速公路也是產能過剩,你沒有增長點怎麽辦?這就是我們麵臨的下一個危機。

有一位仁兄,是摩根斯坦利的亞洲區主席,叫史蒂芬•羅奇。這個人說話我認為還是比較到位的,他對我們政府的支持也是不遺餘力的,他對我們中國的未來也是非常樂觀的。他講了一句話,8月4日,羅奇在路透社的訪談中預言:一旦去年宣布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效用減退,而且目前看起來是這個情況,中國在2010年之前可能需要出台第二輪的刺激方案。我們今年上半年,鋼筋水泥已經占了88%的GDP,如果未來還要繼續投放在基礎建設的話,我會非常擔心,擔心民營資本怎樣拉動經濟。

今年8月份,國際上出了非常多的重磅文章,這裏我跟各位談一下,世界各地重要的經濟學家對於中國目前的這種發展是一個什麽態度。

首先談一談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他的標題是《我開始擔心中國經濟》。他是這麽說的:一旦去年宣布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效用減退,中國在明年可能需要出台第二輪刺激方案。

不斷飆升的的投資對2009年上半年中國GDP的增長率達到了空前的88%——是過去10年43%均值的2倍。同時,中國各銀行的貸款質量多數確實受到今年上半年大量信貸投放的影響——這一趨勢可能為新一波的銀行不良貸款播下了種子。

8月4日,又有另外一位先生叫做約翰•奧瑟茲(John Authers)的,在《金融時報》寫了一篇文章。他首先引用了一句話,我覺得可以給我們做個參考。“長城……隻能證明,生活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還不能夠相互諒解。不會坐到一個圓桌旁共同商議怎樣合理的利用人類巨大的資源和智慧。”他說,他無法理解這個國家。首先他對中國人建造城牆的嗜好感到驚訝,在曆史上,中國人花了無數時間來建造城牆,而這些時間本來可以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在他看來,長城象征著中國社會的組織方式與其他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長城及其隱含的隔閡感也可視為全球投資者當前憂慮的象征。他們不理解我們為什麽要建造長城。

最後一句話是這麽講的:“或者懷疑者是對的,刺激性的資金正被浪費在當今的‘長城工程’上。”他們認為我們目前的基礎建設就是所謂的“長城工程”。當然他又加了一句話:“目前在全球市場上,樂觀者的影響力正在加強,他們可能也是對的,因為中國正成功的釋放出其巨大的國內市場潛力。”

他這個“長城工程”是什麽意思?

無論是秦朝還是明朝,凡是大修長城都需要巨量的磚石、石灰、糯米、糧草以及人力、馬匹、車輛和建築器械等。按照今天的經濟觀點,這樣的大型工程可以拉動GDP增長,擴大內需,提供手工業、農業和商業的就業機會,這一拉動經濟的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又在什麽地方呢?

對於這些國際朋友的說法,我們應該更加警醒。我們不需要聽別人說好聽的話,因為好聽的話解決不了問題,敵人是罵不倒的,我們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聽到實話。

同樣的,巴克萊資本的蒂姆•邦德說了一句話:“我們不願相信,這個地方(中國)能夠實現內生增長。”內生增長就是指民營企業自動自發的投資,或者是我們老百姓自發的消費。而且我們發現四萬億下去並沒有帶動民間的自發性投資。

美國企業研究所智庫的學者約翰•馬金(John Makin)把中國目前的現象稱作“虛假繁榮”,我覺得他對我們的理解甚至超過了我們自己對自己的理解。

他說:“根據中國的會計法則,隻要商品運送到零售商的手上,就算作商品已經出售,而不是在消費者購買商品之後(這解釋了零售銷售的增長)。銀行貸款在發放的時候就被計入GDP,而不是在得到使用的時候,即使企業找不到資金用途或者將其投入股市。”他解釋了為什麽中國6-7月份零售銷售會有增長,我們多生產之後把產品運送到零售商(比如沃爾瑪)那裏去,就算銷售增加了,有沒有被買,我們不知道。還有比如7.37萬億一發放當時就被計入了GDP,雖然這些錢大部分還沒有用,雖然這些錢去炒樓炒股了,可是都算是GDP。這就是我們的會計準則,而美國人對我們的理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他們的觀點有時候非常有意思:

“懷疑者都認為新增貸款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在短短6個月之內就增加了7.37萬億的銀行信貸。他們說,在如此短時間之內,這些貸款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合理的推測是,這些資金肯定流入了股票和房地產市場。”

2009年上半年,高達7.37萬億的新增信貸規模遠超年初確定的5萬億元信貸指標。據專家披露,全年的信貸計劃指標在一季度完成了90%以上,當季從銀行信貸轉到投資領域的資金達到2.4萬億元,這些資金部分流入了股市和樓市。上半年樓市和股市驟然啟動的行情與此吻合,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比增長為32.6%,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同比增長63.1%,市場資金充裕。而2~6月,A股新開戶數達到100~170萬戶,7月每周增長50萬戶。在通脹預期的壓力下,7月中國居民存款首現負增長,這是時隔近兩年第一次出現負增長。這樣一種經濟形勢又意味著什麽呢?

你知道目前是什麽狀況嗎?那就是我們製造業的狀況是非常困難的。也就是說從2006年開始,中國的股市泡沫和樓市泡沫已經顯示著中國投資經營環境的急速惡化。而且這一切在日本都發生過,我們現在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轍。(見: 中國經濟真要重蹈日本覆轍嗎? )

日本當年跟我們今天差不多。

日本當時由於匯率從250日元兌換1美元,一直到了1987年的120日元兌換1美元,匯率漲了1倍多。這個衝擊是很大的,(我們的匯率隻漲了20%)由於他們匯率漲了100%,日元升值了一倍,所以製造業的投資經營環境急速惡化,所以很多出口製造業幹不下去了。“剛好”碰到美國財政部對日本施加壓力,要日本放鬆信貸,跟我們上半年放鬆7.37萬億信貸是一樣的。日本各大出口企業拿到便宜的資金之後都去炒股去了,炒地皮去了,和我們幹的一樣。

請看:

1987—1989年,日本股票價格漲了94%,都市土地價格上漲103%,同期消費者價格指數僅上漲3.1%。

到1989年末,日本平均股價已相當於5年前的3.68倍;日本六大城市中心的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了約90%,到1989年底日本經濟已經全麵進入泡沫之中。

1987年、1988年和1989年,日本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4.4%和5.5%,明顯超過同期發達國家的水平,也超過了日本1980年代前期的3%水平。

日本當時的經濟增長率是非常之高的,因為當時日本政府罔顧泡沫存在的事實,他們要搞經濟發展戰略。所以當時日本政府隻注意GDP是否增長,物價水平是否穩定。他們關切的項目跟我們今天所關切的是一樣的。我們不斷強調GDP是增長的,物價水平是最低的,跟當時的日本是一樣的。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GDP隻有日本的百分之十幾,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高速成長,2007年中國GDP超越德國,居世界第三。2009年內即可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GDP亞軍。而在2009年第二季度,中國GDP實際增長率從第一季度的6.1%強勁反彈至7.9%,超出很多人的預期,這也是“中國經濟回暖”呼聲再起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GDP的缺陷是不可能反映經濟結構的健康程度的。那麽怎樣的經濟成長才是健康的,如何避免發生日本曾經遭遇過的困境呢?

最近從8月份開始,已經陸陸續續看到一些國際學者呼應了我在8個月之前對政府的刺激方案所提出的建議。也就是說,當你看到股價和樓價回暖的時候,你首先要想到的應該是:是不是這個經濟又生病了?

比如說,你回去摸摸你兒子的額頭,看他是不是發熱,如果發燒的話,你會做什麽?你肯定帶他去看醫生是吧?請醫生檢查一下他有什麽病。你肯定不會跟你老婆說,不要擔心,我們兒子隻是回暖了。你肯定不會這麽說。

所以你們不要以為中國經濟會這麽快回暖,而這一次的回暖就是中國經濟發燒了。發得什麽燒?

我從2006年開始講,2006年的時候就已經發燒了,當時的股市泡沫和樓市泡沫破滅的原因就是因為投資經營環境(尤其是製造業)急速惡化,包括:匯率、成本、勞動合同法、出口退稅、宏觀調控和稅費的上升。那麽在這個時刻政府突然在半年之內提列了7.37萬億銀行信貸,讓我們重蹈日本80年代末期的覆轍。

日本80年代末期,由於匯率漲了一倍,所以他們所麵臨的投資經營環境急速惡化。而日本在美國財政部的壓力之下也采用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以大量的銀行信貸流入到企業家手中。而這些企業家是以出口製造為主的企業家,他們由於投資經營環境惡化,所以拿出大量的資金炒樓炒股,造成日本的股市泡沫和樓市泡沫。

如果我們繼續大量投資基礎建設的話,就以高速公路為例,我們現在已經跟美國的密度一樣了,已經接近8萬公裏了。每一年要1000多億的利息,而所有公路的收費加在一起也不過1000億而已。我們已經是入不敷出,付不起利息了,再下一步就是銀行壞賬大幅增加。而且上半年的投資88%是鋼筋、水泥,遠遠超過過去十年43%的平均水平。這會使得私人自發性的、內在性的投資意願大幅降低。到最後,就會像日本一樣取得亮麗耀眼的GDP,比較低的通貨膨脹率。

如果羅奇的說法是對的話,很可能再過一陣子,政府又要提列出第二套經濟刺激方案。我建議政府,這些錢要用在幫助民營經濟上。隻有民營經濟更好了,賺了更多的錢,才能夠產生內生性的增長動力。而不要再建更多的高速公路了,因為我們已經建的太多,太爛,太低效。

什麽叫內生增長呢?那就是要改善企業家的投資經營環境,你如果改善企業家的投資經營環境,改善他的產能過剩,企業家能夠賺到錢,那就是內生增長。他賺到錢,給員工更多的薪水,大家有錢了就會多消費,這個才是經濟發展的真正原動力。


所有跟帖: 

回複:zt郎鹹平:我們高速公路總裏程將達到美國兩倍多,沒有車跑就是產能過剩的高速公路 -煉精化氣- 給 煉精化氣 發送悄悄話 (56 bytes) () 11/07/2009 postreply 13:18: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