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被指在北京明目張膽囤地 處罰卻難以實行(圖)

來源: anakin 2009-11-02 21:12: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61 bytes)
[提要]中央電視台節目《經濟半小時》播放的一輯點名指電盈主席李澤楷旗下盈大,3個月前在北京轉手一幅地皮,大賺約 2.35億港元,節目主持人形容“盈科這種大有來頭明目張膽囤地”。有行業分析員說,針對囤地的監管政策一直無法實施,根本原因在於政府與開發商的利益是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可能實行。不過,公司礙於法規,所以往往編造各種理由,逃避懲罰…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30lcdn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資料圖: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 中新社發 盛佳鵬 攝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豪宅天價成為焦點話題,內地地價急漲同樣萬眾矚目,中央電視台節目《經濟半小時》周日播放的一輯點名指電盈主席李澤楷旗下盈大,3個月前在北京轉手一幅地皮,大賺約2.35億港元。節目主持人形容“盈科這種大有來頭明目張膽囤地”。

  同時,節目也指華潤置地等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涉嫌在內地大舉囤地或逾期不發展。

  盈大發言人收到該報書麵提問後,至截稿前沒有回應,華潤置地發言人則表示,公司有其時間表,會按計劃進行,但不能透露。

  《經濟半小時》報道,位於北京東三環長虹橋,屬於最繁華地段的一幅地皮,2006年時給李澤楷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盈科大衍地產投得,閑置多年,沒有開發。當年,盈大以5.1億元人民幣投得這幅建築麵積4.6萬平方米的地皮,樓麵地價每方米1.3萬元人民幣,然而,目前該地段的住宅樓價,每方米(包括建築成本)動輒高達3萬至5萬元人民幣。

  報道又說,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的約定,該地的開工日期為2006年9月20日,竣工日期為2008年 3月31日。然而,3年多來,盈大沒有動土意思,到今天這裏仍隻是一個大坑。今年8月,盈大突然將這地皮以1.18億美元(約9.2億港元)轉手賣給瑞安建業,節目指,盈大因此稅前獲利2.35億港元。

  央視在節目中指出,對於閑置土地處理的相關政策早已出台,1994年內地推出《城市房地產管理法》,1999年又發布《閑置土地處置辦法》。兩部法規明確規定,“對超過出讓合同約定動工開發日期滿1年而尚未開發的,征收土地閑置費;滿2 年未動工開發的,將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2008年1月,國務院再次下發《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重申土地閑置滿2 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然而,受處罰企業難覓,內地囤地現象愈演愈烈。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在節目中指出,“企業之所以敢於大規模拿地和囤地,是基於利益驅動。而地方政府縱容這種囤地的行為,同樣也是利益驅動”。

  另有,有行業分析員向記者說,上述針對囤地的監管政策一直無法實施,根本原因在於政府與開發商的利益是一致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可能實行。不過,公司礙於法規,所以往往編造各種理由,逃避懲罰。

關於李澤楷:1966年11月8日生於香港。香港富商李嘉誠之子,1989年從美國回香港和黃任職,僅十年時間,便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成為世人矚目,有著“小超人”美名的香港第二大富商。李澤楷在自己事業中邁出的第一步,使用5億港幣創建了今天的香港衛視,擁有5300萬家庭用戶並向50多個國家發送。
  

兩年後又將香港衛視轉賣,獲利4億美元,並用此資金建立了盈科集團,在新加坡上市後,改名為盈科拓展,業務包括地產、酒店及保險。為了促進香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李澤楷提出“香港矽穀”即數碼港的設想,以便在軟件開發上取得長足的進展,形成今後經濟發展的優勢,並獲得政府的批準取得“數碼港”的項目發展權,這也是他事業騰飛的新起點。


  前不久,在他的策劃領導下,以小博大,與新加坡電訊爭購香港電訊並一舉成功,在電訊企業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李澤楷的崛起,被稱為香港經濟界的奇跡,有人說,李澤楷一天的收入,相當於其父一生的努力。他高超的理財之道和無俱強者,敢於拚搏的精神,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奇跡,成為全球企業界的又一位風雲人物。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