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法副院長:不信任司法已成普遍社會心理(圖)

來源: skywalker2010 2009-08-19 12:13: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243 bytes)

核心提示:8月10日至14日,全國法院大法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專題研討班在河北省北戴河舉行。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說:“當前,部分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漸泛化成普遍社會心理,這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現象。”

  “司法要追求看得見的公正,能感受的高效,被認同的權威。”

  “努力構建"服務型司法"。不僅是一張笑臉、一把椅子、一杯水,更要讓人民群眾打一個公正高效便捷的官司。”

  “法官不能做法律條文的"複印機"。”

  8月10日至14日,全國法院大法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專題研討班在河北省北戴河舉行。

  圍繞“人民法官為人民”的主題實踐,40餘位大法官聚集一堂,相互切磋,他們的聲音中有5個“高頻詞”——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8/19/20090819145732412ff.jpg" border=1>

  
不久前,北京朝陽區人民法院對一起備受關注的案件采用視頻、圖文兩種方式全程網上同步無延時直播,百姓在家中點擊鼠標即可“親臨”現場。

  ①貼近民眾

  司法越貼近民眾,人民就越信任司法。

  研討會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首席大法官王勝俊提出“人民法官要樹立"平民意識"”,引來各方關注。

  他說:“不論案件標的額是大是小,不論案情是繁是簡,不論當事人來自外地還是當地,都以真誠態度尊重當事人,都本著良知和正義適用法律。”

  “司法要走群眾路線。”大法官們紛紛表示,要吸收群眾智慧化解矛盾,運用群眾語言裁判案件,吸引群眾廣泛參與司法。

  司法協理員,成為江西審判機關聘任的“好幫手”。他們分布在各鄉鎮、村和社區,參與調處糾紛、指導群眾訴訟、協助裁判文書送達等。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忠厚說,司法依靠群眾,群眾參與司法,倡導用群眾便於接受的方式處理法律實際問題。

  今年2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齊奇做客“浙江在線”,通過網絡視頻與網民麵對麵交流。前不久,該院3名民庭庭長也先後在線交流。齊奇說:“我們要學會敢於直麵公眾,積極公開正確信息。不僅要說法言法語,還要學會說誠懇的話、平等的話,建立起親民、實在的話語體係。”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但精通少數民族語言的法官僅有300多名。今年起,法院係統定向招錄、培養少數民族法官。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許前飛認為,不僅需要精通法律和富有庭審經驗的法官,更需要那些在感情上能和人民群眾溝通的法官。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康為民十分看中“司法親和力”——要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為此,湖南省各級法院全方位便民:遠程立案、巡回辦案、訴訟指導、風險提示、司法救助……

  ②提升公信

  “當前,部分群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漸泛化成普遍社會心理,這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現象。”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坦承自己的擔憂。

  他認為,提升司法公信,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同步推進的,是一項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需要充分考慮當下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各種因素,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對人民法院來說,首先要眼睛向內,練好內功。”

  去年6月,上海啟用全市三級法院的法官業績檔案,全麵反映德能勤績廉。目前已有超過3.3萬人次使用該檔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應勇表示,在加強思想教育和廉政建設的同時,應更注重量化考核法官業績,管好隊伍,提高公信。

  去年8月,重慶法院對涉訴信訪實行“有理推定”——隻有經審查無理後才能認定其無理。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錢鋒認為,這個“理”,不單是法理,還應包括情理、道理。“法官要站在群眾立場,用真心真情對待和解決涉訴信訪。”

  在遼寧,每件案子都被要求附上監督卡,當事人在結案後可自願填寫對辦案人的評價,記入其考評檔案。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王振華說,要將法院工作置於人民群眾監督之下,拓寬群眾監督渠道。

  ③案結事了

  曾有學者撰文指出,當事人認可的正義,才是實現了的正義。用法院的行話來說,就是“案結事了”。實現這一目標,“調解優先”成為最現實的選擇。

  1億多元標的、774戶當事人,一起龐大的購房合同集體訴訟,最近被甘肅省法院成功調解。從當事人堵門鬧事到送錦旗感謝,辦案法官經曆了巨大反差。

  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梁明遠說,這起原本鬧了幾個月的糾紛,僅用一周便徹底解決,就是因為辦案法官,深入實地、深入群眾,研究案情、耐心調解,最終讓當事人握手言和獲得“雙贏”。

  據統計,2008年全國法院調解結案率達33.84%,撤訴率達20.02%。這意味著,有一半以上案件是經調解結案或曾做過調解的。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建議,應當從管理源頭推動“案結事了”,建立案件審理追蹤考核機製,將裁判的履行、當事人申訴上訪以及社會評價情況等,納入法院和法官考核,並作為影響其評優評先、晉級晉職的重要指標。

  辦案與說理並重,溝通與答疑並重,才能更多獲得當事人信任,做到案結事了。

  福建長樂市法院推行“判後答疑”,去年上訴率同比下降0.48%、涉訴信訪同比下降29%。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馬新嵐說,要完善聽證釋明、判後答疑、查後答疑等做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理解信任。

  ④消除瑕疵

  就涉訴信訪,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萬鄂湘最近做了個調研。他發現,完全無理的非正常上訪,和確有實體錯誤需要再審糾正的,比例都不高;很多案件實體沒有太大問題,但程序或工作態度等方麵或多或少存在瑕疵。比如,對新證據不認真審查,既不采信也不否定;接待當事人方式方法簡單粗暴;裁判文書敘事不清、說理不透等。

  “一定程度上,涉訴信訪問題是我們法院工作的一麵鏡子。我們要下大力氣解決辦案中存在的瑕疵。”萬鄂湘說。

  在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李少平進行的涉訴信訪調研中,也得出相似結論。他建議,盡快細化法院工作崗位職責和基本操作規則,以防小瑕疵帶來大危害。

  萬鄂湘在調研中還發現,涉訴上訪,不少情況與缺乏公信力的裁判文書有關。裁判文書講理不透或根本不講理,當事人想知道的內容未被反映。

  消除“瑕疵案”,裁判文書是一大突破口。許多大法官表示,應當更加重視裁判文書製作,公開庭審過程,公開認證結果和理由,公開裁判理由等。

  在北京,對裁判文書的評查,不僅糾錯還考評說理;不僅評查所有改判、發回重審的案件,而且隨機抽查5%的已結案,目前已評查了9936件,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池強表示,在審判實踐中要注重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審判質量。“保障當事人打一個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⑤能動司法

  一般來說,被動性是司法權的重要特征。本次研討會上,“能動司法”一詞頻頻出現。

  在金融危機司法應對工作中,江蘇各級法院建立了統計分析、大要案報告、案件審理統籌協調等6項預警機製;全省各級法院共發出司法建議422份。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認為,被動性,更多是對司法的程序要求,而不是對司法的價值判斷。“人民法院履行依法服務大局的司法使命,就要堅持司法適度主動。”

  去年以來,四川經曆了汶川地震,又麵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法院沒有被動等案湧入,而是超前思考、積極應對,有效降低了矛盾糾紛的成訴率。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劉玉順提出,要增強司法能動性,構築服務型法院,以積極回應和服務國家發展要求與人民群眾需求。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也被認為是能動司法的一大創新。今年上半年,山東省法院收案同比上升 7.2%,與沿海其他發達省份相比案件增幅明顯下降。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周玉華表示,近年來,法院積極主動做了大量工作,推動自行和解、人民調解、行政裁決、仲裁等非訴機製發揮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多元化糾紛化解格局,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馬三剛看來,能動司法,已成為本年度我國司法界使用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人民法官應主動找準法與理的一致點、法與情的結合點、法與社會生活的融合點,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諧統一。”

  前最高法院院長建議重建國家反貪機構

  前最高法院院長肖揚建議我國重新組建由人大選舉產生的國家反貪機構,反貪腐必須走法製反貪腐之路,不能靠群眾式運動,以立法的形式統一反腐敗工作。還建議通過高薪養廉和完善相關配套法律如加快製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