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爆發肺鼠疫調查:過度放牧導致生態鏈脆弱(圖)

來源: 悟也空 2009-08-14 01:32:2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93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悟也空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ewiob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世衛組織表示,引發肺鼠疫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種旱獺


7月30日,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的一份緊急報告讓整個青海省緊張起來。到8月1 日,正式的檢驗結果顯示,興海縣已經出現12例肺鼠疫病例,這種烈性傳染病考驗著公共衛生體係:封鎖疫區、隔離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組織治療和消毒、開展流行病學調查。8月4日,衛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次疫情的疫區地廣人稀,給防控工作增加了難度。但我們迅速排查,找到了傳播鏈,從省到縣都反應迅速,展開有效的防控,可以說,目前疫情已經在我們的掌控之中。”8月8日,依照相關規定,連續9天沒有新增病例,興海縣的封鎖終於解除。喜馬拉雅旱獺,仍然是這裏鼠疫疫情的“元凶”。


一隻狗引發的“哈拉病”

喜馬拉雅旱獺(當地人稱“哈拉”),是生活在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內的主要宿主,因此在這裏也被稱為“哈拉病”。

“這次疫情的傳播鏈比較明確。”在8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地方病預防控製所所長王虎說,“一個牧民家養的狗突然死亡,根據推斷,這隻狗應該吃了染疫的旱獺。”興海縣開展的流行病學調查揭示了這次疫情的傳播鏈。

疫情源頭為33歲的牧民平措(化名)。牧區草場實行個人承包,冬夏遷移,擇水草而居。平措的夏季牧場選在興海縣西北部的黃清村四社。當地人告訴本刊記者:“牧民們基本上都會養狗,遊牧的人家帳篷附近都會有藏狗,不用繩索,都是自由放養,這些狗就會逮哈拉吃。”

在夏季牧場裏,平措的兩隻狗突然死了,同時死亡的還有一隻羊。狗是牧民四處遷移的主要伴侶,牧民們向本刊記者描述,平措很傷心,就將一條狗的屍體背出來,挖了個坑掩埋。事後,防疫人員在這條狗體內檢出了鼠疫菌。

7 月23日,平措覺得不舒服,開始出現發熱等症狀。隨後幾天,他的症狀加重,不斷咳嗽,咳出的濃痰中帶血。7月26日上午,感覺支持不住的平措在五弟護送下前往村醫讚太加家裏求治。讚太加發現平措情況異常,沒敢收治,建議平措一行趕緊到上級醫院。一家人趕緊租車護送趕往共和縣,那裏有全州最高的海南人民醫院。但是,還未走出興海縣境,平措在車內就停止了呼吸。7月26日晚上,親戚們前來幫助料理後事,10個人陪著平措的遺體過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他們請來附近寺廟的7個喇嘛做法事,把平措埋葬在尕尕灘。

平錯的葬禮結束,疫情才剛開始。7 月28日,參加平措葬禮的才曾(化名)突然感覺不適,當晚平措的兩個兒子也開始發燒,到29日,平措的母親和其他4個親戚也出現相似症狀,平措的大哥和五弟將7個人送到興海縣藏醫院。7月30日,這兩人也病倒,發現症狀與鼠疫類似,興海藏醫院院長立即將情況上報。

7月30日下午,省政府應急辦的《青海值班快報》出現“海南州興海縣發現鼠疫疑似疫情”,省政府立即宣布啟動應急預案,興海縣藏醫院立即被封閉,所有患者均被就地隔離。

才曾和讚太加各自在半路被截住,7月30日青海省衛生部門的專家連夜趕到海南州。就在這一天村醫讚太加也發現自己身體不舒服,就坐車到海南人民醫院看病。 “幸虧我們的醫務人員發現他的症狀很像鼠疫,就把他截在人民醫院,讓他就地隔離治療。”7月31日,才曾在村衛生所看病後覺得不滿意,也要轉院到海南州,在路上被巡查的防疫人員發現,立刻送到興海縣藏醫院。

疫區:封鎖、隔離與救治

在興海藏醫院,才曾和在此前已被隔離治療的9人接受了醫學檢測。經實驗室48小時細菌培養結果呈陽性,根據患者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專家確認為肺鼠疫。8月1日,青海省衛生廳發布公告,宣布在興海縣出現肺鼠疫疫情。

7 月31日晚,臨時組建的應急指揮部宣布,將疫情發生地及周邊地區南北長70公裏、東西寬50公裏,共計3500平方公裏的範圍作為疫區,這實際已經包括興海全境。在患者發病期間,所有興海縣到外地的居民都要進行隔離觀察。連7月28日興海幾名到同德參加法會的牧民,也立即被進行隔離觀察。

本刊記者在一份疫區防控卡點位置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子科灘鎮為中心,全縣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安排了數個防控卡點,基本控製了興海與外界交通的道路。政府發布通告,本縣的居民基本不允許離開興海。

從西寧出發,向西南行駛約140公裏的山路就會到達海南藏族自治州所在的共和縣,共和縣的主要地形屬高原灘地,四周是綿延的山脈,繼續沿國道往西南130公裏,穿越海拔3300多米的河卡山隧道才能到達以高原山地地形為主的興海縣。本刊記者在河卡隧道口收費站的汽車道上,見到鋪滿了消毒水浸泡的草墊。幾名身穿白色隔離服的防疫人員站在出縣方向車道上,對車輛進行噴霧消毒。

“穿過河卡隧道後,在距離縣城28公裏的地方,通向縣城的公路被關卡截斷。路旁支著3頂藍色的帳篷,7名穿著白色連體防護服,戴著口罩的防疫人員在這個臨時設立的關卡駐守。隻有擁有通行證的車輛才可進出,所有車上的人員都必須下車登記,車輛內外也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一位進入疫區的記者這樣對本刊記者轉述。

興海縣城不大,以一個十字路口為中心,商鋪和各種機構沿著縱橫兩條街道依次排開。不時有戴著口罩的政府工作人員捧著鼠疫防控知識宣傳單向路人散發。“剛聽說鼠疫的第一天,大家都還沒什麽感覺,後來逐漸了解了鼠疫的厲害,大家才開始害怕,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有的商店甚至都關門歇業。最多的時候,全縣有兩成的商店都關了門。”興海縣裏一家商店的店主說。

“肺鼠疫可以通過飛沫傳播,在3米的距離內,傳播非常快。”在場的專家表示,這次出現的病例是家族性的,第一代病例是因為染病的狗的傳染,第二代病例是通過第一代病例傳播給自己的家人,目前還沒有第三代病例出現。這也說明疫情還沒有擴散,迅速救治與隔離密切接觸者,就顯得更加重要。

肺鼠疫的毒性大,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會引起全身多器官的衰竭,救治難度相當大。在肺鼠疫救治中,即使病情“穩定”,也不意味著風險減小,8月2日,才曾去世;8月3日,又有一名患者病情由穩定狀態迅速惡化,成為第三名遇難者。

“不過鼠疫畢竟是細菌感染,對目前多種抗生素都是敏感的。在過去,鼠疫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如今隻要發現及時,治愈的可能性就會提高。”衛生部一位專家表示。到目前為止,12名感染者中,3名已經遇難,2名重症患者體溫、血壓都逐步恢複,另外7名症狀較輕感染者的生命體征已經正常。

圍繞興海藏醫院形成了此次疫情的隔離圈。那位進入疫區的記者向本刊記者轉述,“整個醫院被警戒線團團包圍,以藏醫院的三層樓房為中心,防疫人員設置出了數層隔離圈,最外圍的一道警戒線距離醫院有數百米。警戒線附近,停著一輛警車,旁邊還有一頂藍色帳篷,在正午陽光的暴曬下,身穿白色連體隔離服,全副武裝的防疫人員仍在沿著警戒線巡視”。據專家介紹,鼠疫這種烈性傳染病的隔離要按照汙染程度和管理控製要求劃分成大、小隔離圈,興海藏醫院的病房被列為小隔離圈,以此為中心向外一個街區就是大隔離圈。

疫源地裏的旱獺

在興海縣區域內,鼠疫菌最主要的宿主就是喜馬拉雅旱獺,這一地區也被命名為喜馬拉雅旱獺疫源地。

“要預防人間鼠疫疫情,首先要控製旱獺的數量,在一定數量範圍內,鼠疫就不會在旱獺的種群內傳播。”海南州疾控中心辦公室的董主任告訴本刊記者,國家規定的安全係數為0.1,即每公頃內的旱獺數量不能超過0.1隻。

“哈拉的皮可值錢啦。”記者的向導老劉說,他帶著本刊記者從共和縣出發,一路向西南采訪沿途的牧民。前幾年,各地的皮貨商都來青海收購旱獺皮,最高時候達到幾百元一張。“那時候,好多牧民悄悄地捕哈拉,有時一戶能抓幾十隻。西寧西南的湟源縣裏有一個皮貨交易市場,每年這時候都有好多哈拉皮在那邊交易。”

老劉參與過捕捉旱獺,“要找到哈拉的洞,大概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埋伏在一邊,專業捕獵旱獺的人都帶著特製的套子,用套子勒住,不能損壞皮子,捉到哈拉的時候,那個叫聲就像小孩哭”。捕捉旱獺的人們也知道鼠疫的危險,他們也學會觀察旱獺皮毛的顏色判斷是否染病,遇到毛色黯淡的或者已經死亡的旱獺,馬上就繞著走。

“其實早就有規定禁止私自捕捉、剝食哈拉,隻是利潤太高,哈拉肉的味道又香。”2004年,烏蘭縣的一個牧民剝食一隻病死的旱獺染上鼠疫,這次疫情讓青海省禁止捕捉旱獺的力度再次加大,老劉說,此後他們又開始在疾控中心的指導下,開始滅獺。

“不過這種滅獺對我們來說,積極性不是很高,殺完之後要將旱獺交給防疫部門,每隻幾塊錢,比賣皮子掙得少多了。”

“我們疾控中心滅獺的範圍主要在國道兩側5公裏。”董主任說,按照防疫規定,主要控製區域在人口集中的範圍內,因此防疫部門的滅獺區域就有一定的選擇性,“人手太少了,我們海南州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裏9個人,如果除去人口集中的縣城,牧區的密度大大低於這個數字。按照規定,每10萬人的地區配備10名左右的防疫人員,興海縣全縣隻有6.7萬人,卻有3500平方公裏,我們的檢疫人員從一戶牧民走到下一戶牧民家甚至需要四五個小時,地毯式的滅獺並不現實”。

“而且山區的牧民大多因宗教信仰,不願殺生,一直反對捕殺旱獺。”董主任說。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旱獺的數量在人口密集的區域和偏遠的山區,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變化。在以山區為主的興海縣,除了縣城和幾個固定的集鎮,全是連綿的山脈,這次疫情首例感染者平措住在尕尕灘,距離縣城還有幾十公裏,青海地方病預防控製所在這裏進行過調查,當地的旱獺密度是每公頃1.3隻,是安全標準的13倍。

脆弱的草原生態

引起旱獺數量波動的另一個原因,則來自於草原生態發生的變化。

向導老劉帶著本刊記者從海南州出發沿國道向西南行駛,這是去興海縣的必經之路。從海南州所在的共和縣出來,首先要經過名叫“塔拉”的地區,這裏是海南州的牧區,可是如今國道兩側都是稀疏的灌木和小草,更多的是裸露的黃褐色土壤。“塔拉是這裏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東邊就是龍羊峽水庫。”老劉指著東邊,一座巨大的沙丘映入眼簾。

過度畜牧,幾乎成為草原上災難的原罪,鼠疫似乎也不例外。

在塔拉,本刊記者見到了措比,一個隻有28歲的女孩,她隻上了3年學,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已經趕著羊群去吃草了。“我們家有300隻羊和八九頭牛。”措比有些微微得意,她家的房子全部用土坯製成,羊圈四周覆蓋著厚厚的牛糞。起初,措比的家裏隻有100隻羊,“可是草場不夠,綿羊價格又低,就加養了200隻山羊,再租幾千畝草場”。對於措比一家來說,更多的山羊意味著更高的收入,山羊絨可以賣到每斤68塊。“可是山羊卻連牧場的草根都會吃掉,這對草場的破壞更大。”海南州農牧局副局長徐書元說。

繼續西行,就會到達鐵蓋鄉,已經接近河卡山口,這裏是共和縣與興海縣的交界處,地形也從平緩的灘地變成起伏的山區。牧民才讓躺在公路的路基上,在一塊灘塗上放水,準備給即將歸來的羊群喂水。才讓已經48歲,從14歲開始放羊。“過去的草場不是這樣的,密密麻麻全是草。”才讓望著眼前一片幾乎全部沙化的灘地說。這片灘地上,隨處可見拱起的鼠洞。他的羊群以每年100隻的速度增加,如今已經達到1000隻,牛也超過50頭,是附近的大戶,草越來越少,他也不得不以每畝5元的價格租賃草場放牧。

“如果塔拉禁牧5年,肯定會恢複成原來的樣子。”徐書元有些痛心地告訴本刊記者,“可現實的邏輯是,草場越沙化,牲畜死亡越多,牧民就要更多的增加牲畜彌補自己的損失。”中國科學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專家邊疆暉告訴本刊記者,他在青海高原草甸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對這種現象頗感無奈。“草原沙化一個直接的結果是鼠害增加,高原鼠兔是危害青藏高原草原的主要物種之一,它們更喜歡生活在平坦的灘地,牧草減少後裸露的地麵讓它們有了更多的繁殖空間。”

“近幾年,我們已經開始開展生物滅鼠。”海南州草原工作站站長公保才讓告訴本刊記者,他所說的生物滅鼠是應用一種C型肉毒素,是肉類腐敗後產生的對鼠類的毒素。7天後,毒性會基本消失,不會對牲畜造成二次中毒。“這種方法對鼠害的效果非常明顯。”徐書元說,如今每年隻需要鞏固性撒藥,這種高原鼠兔的危害已經很少了。

“高原鼠兔與旱獺都屬於齧齒類動物,他們在草原的食物鏈中,都屬於次級生物鏈。”邊疆暉說,在青海的高寒草甸中,隻有牧草一種初級生物鏈。草場的沙化,增加了人與高原鼠兔的矛盾,在人類介入滅鼠後,卻影響到整個草原食物鏈的形態。“首先是狐狸、鷹的數量減少。”邊疆暉說,在青海,三級食物鏈上的動物種類非常少,一旦某個物種波動,由於其可替代性很小,通常會造成整個生態鏈的變化。滅鼠就造成草原高級食物鏈中的物種數量降低。“在草原的高級食物鏈中,總共隻有鷹、狼、狐狸、艾虎等幾種。”艾虎甚至更早就因為皮毛具有經濟價值被捕殺殆盡,很難在草原上看到了。

“鷹和狐狸的數量因為滅鼠而迅速降低,高級食物鏈中的種群數量急速下降,狐狸就是旱獺的主要天敵之一。”邊疆暉說,次級生物鏈中的齧齒類動物因為生育能力較高,數量能迅速恢複,而對於食肉動物來說,種群的回複速度則慢得多,“即使20年以上也很難恢複到最初的水平”。

“如今狐狸和鷹都是我們主要的保護對象。”公保才讓說。但他的保護對象中,並沒有包括旱獺最主要的天敵:狼。在草原上,狼並不受歡迎,牧民們都稱為“狼害”。這種態度上的差異,最終打破了旱獺種群數量的平衡。

“由於旱獺體型較大,狐狸和鷹一般都更願意選擇高原鼠兔為食,狼卻是主要捕食旱獺。”邊疆暉說。然而,由於畜牧規模的擴大,狼群與牧民的矛盾卻一直在增加,上世紀中後期,這裏的牧民幾乎每戶都有獵槍,專門對付狼。徐書元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目睹過海南州集中滅狼,“武裝部的人用半自動步槍,根據狼的活動規律,早中晚3次滅狼”。這次大規模的滅狼後,牧民的獵槍也被收回,卻再也沒有狼的蹤跡,“直到近幾年,在興海、同德的山區,才偶爾聽到牧民反映有狼襲擊羊群,可狼群絕沒有幾十年前的數量了”。

“旱獺更喜歡生活在山區的草甸裏,這些地方是人活動比較少的地區,它一窩能生6~8隻幼仔,比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還強。狼和狐狸這些天敵減少後,旱獺在山區的數量就會迅速增長。” 邊疆暉說。而疾控部門的滅獺則是根據公共衛生安全的原則進行的,以衛生防控為目的的滅獺很難顧及這些山間的牧區。“狼的數量回升,從另一個側麵說明旱獺的數量可能已經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邊疆暉畫了兩條交叉的倒“U”形曲線,“一般來說,高級食物鏈種群數量的恢複比低級的種群有一個時滯,狼群的數量如今剛剛開始回升,可以推測在這些區域旱獺的數量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了”。根據青海疾控專家的調查,自斃旱獺中有80%可以檢出鼠疫菌,即使在健康旱獺中,鼠疫菌的檢出率也在2.02%,龐大的旱獺種群造成潛在的威脅。

“過度放牧增加了人和鼠、人和狼的矛盾,我們的擴張改變了整個生態鏈的變化。”邊疆暉說,旱獺數量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所有跟帖: 

好文章,多了了解,謝謝 !:)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4/2009 postreply 08:24: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