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事件下的中國國企改製 ● 鄧聿文

來源: 油鹽 2009-08-10 21:01:5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98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油鹽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 鄧聿文
  7月24日,中國國有企業通鋼集團發生工人示威的群體事件,在與民營企業建龍集團委派的總經理陳國軍對話中,後者遭到職工群毆,傷重死亡。

  這無疑是一個不該發生的悲劇。因為對於事件的參與各方來說,沒有贏家。

  事件的起因是民企建龍集團對通鋼的二次收購激起了工人的反對。這些年來,民企收購國企這不是第一起,但竟至於演變成大規模的群體事件,並將總經理群毆而死,卻創了首例,需要我們反思其中的原委。

  從報道提供的有限信息來看,陳之死或許部分要歸咎於其和工人對話時的言辭過激。然而,建龍的短視和“出爾反爾”以及做出這次不理智不成熟的收購決策的有關部門,應該為陳之死和此次示威事件的發生真正負責。

工人視為“惡意收購”

  我這麽說並非一概反對民企收購國企,但建龍在收購通鋼中確實表現出了其短視和“出爾反爾”的一麵。建龍收購通鋼,這不是第一次,在2005年,建龍就進入通鋼,持有後者36.19%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或許是建龍時運不好,遇到金融危機,在其進入後,通鋼連續遭遇虧損,建龍於是在去年用通鋼的部分資產設立新區,與老區實行不同的工資標準,通鋼工人的工資被減到每月人均300元,這自然會引起工人的不滿。今年3月,建龍從通鋼撤股,可令建龍沒想到的是,由於國家鋼鐵產業振興政策的出台,鋼鐵行業開始複蘇,通鋼也於6月份盈利,建龍7月又謀求收購整個通鋼集團,而且這次是控股。

  在工人們看來,建龍在榨幹了通鋼後將其拋棄,又在其形勢稍有好轉後“摘果子”,而且還威脅要把他們全部開除,這一係列的表現,無疑是一種惡意收購。

  比起建龍來,吉林有關部門在通鋼收購一事上的決策更是欠考慮。2005年的那次收購,使通鋼本有個良好的股權結構——吉林省國資委持有46.64%的股權,華融資產經營公司持有14.6%的股權,浙江建龍鋼鐵公司持有36.19%的股權,通鋼集團管理層持有2.57%的股權——實現了國有、民營、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的多元產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為什麽一定要私人控股呢?私人控股也就罷了,為什麽在建龍3月退出通鋼後,僅過三個月,又要將通鋼賣給它,而且不向工人解釋?吉林地方政府在這件事上的表現,同樣讓人匪夷所思。

政府支持民企並購國企

近些年來,民企並購國企作為改造國企和推進民企快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被認為對搞活國企、發展民企,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調整都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對鋼鐵行業來說,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更需要推進企業的兼並重組。
  另外,在中國特殊的國情下,民企進入國資領域,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導與協調。這都沒有什麽不對。

  然而,政府的支持、引導與協調,不是要政府對企業並購大包大攬,否則,不但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往往會帶給企業風險。這不僅是因為,並購行為畢竟是企業基於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更在於企業的兼並重組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係的調整,它涉及到政府、企業、管理層、職工、金融機構等多個相關主體的利益,不是政府大包大攬就能夠“擺平”的。

  應該說,在國企的並購和改製中,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做好職工的思想動員、政策把關、督促指導和重大事項的協調處理等,而不是代替企業決策,更不是一手包辦改製。需要強調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聽取職工的意見。因為對工人們來說,企業改製關係到其切身利益,特別是一些老工人,過去幾十年的低工資,不僅是對國家的工業積累所做的貢獻,也是自己個人的福利投資。企業一改製,無形之中自己的福利投資就被全部或部分剝奪了。因此,對事關職工利益的企業改革,最低限度須保證職工有知曉的權利,並對涉及到職工安置、經濟補償、社會保障、資產處置等方麵的事項,向職工公開,接受他們的監督。如果他們的利益被普遍地忽略、排斥,他們的權利被普遍地遭到侵犯,怎麽不會引起其抗拒?

通鋼事件的教訓

  通鋼事件有著金融危機的背景,但是,它之所以演化至此,更多的是吉林地方政府對國企改製的思維和觀念沒有改變過來,隻考慮到了國企改製的迫切性,而未想到其複雜性,企圖用政府的決策代替企業的決策,並在這一過程中,忽略職工的利益。網絡時代,工人的權利意識明顯提高,他們不再像90年代的工人那樣,在自己沒有同意的情況下,就將自身的權利和利益任由別人來擺布。如果政府的決策沒有看到這種變化,還習慣於一切都自己說了算,那麽,肯定會產生體製性風險。事實上,在通鋼事件中,受損最大的是吉林地方政府。

  現在,建龍為自己的短視而受到懲罰,吉林地方政府也為此不得不收回收購的決定。有那麽多的教訓在前,為什麽還每次都要犯同樣的低級錯誤?

  網絡時代的群體事件具有擴散效應,如何在民眾權益意識提高的前提下推進國企改革,對中國政府和企業管理層來說,是一個新的考驗。

作者供職於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

所有跟帖: 

:)謝謝,不但是時候停車,走過頭的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8/10/2009 postreply 21:10: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