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分析:中國經濟麵臨長期蕭條 (轉發)

來源: Citra 2009-08-09 16:23: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87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itra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達人分析:中國經濟麵臨長期蕭條
時間:2009-06-29 09:24:34

近來在社會調研中看到做實業的企業謀生之艱難,很多在農貿市場做水產物流的公司因成本高企和金融危機的衝擊不得不關門倒閉。一個西站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們老板關門後就進股市去了,而對麵幾家關門的老板去炒期貨了。
  
  不管是農貿市場的物流公司還是可以充分觀察的蘇寧電器大賣場、還是商業中的新街口,蕭條的氣氛都可以充分看出來的。目前的中國實際意義上已經身處蕭條,隻不過善於玩弄數據的政府部門公告,我國一季度的GDP增速到而今年年底我國GDP總量將超越日本!
  
  不管是證券業的分析師,還是所謂的經濟學家都對目前的中國經濟強烈看好。甚至認為去年4季度是中國經濟的底部,我不知道難道中國的經濟周期是在3個月內完成的嗎?世界上有金融危機衝擊後3個月就複蘇的經濟體嗎?這種論調無非是和政府論調保持一致,大肆的唱讚歌的同時是毀滅中國經濟的最後希望。
  
  今天看到牛刀先生關於中國3年內不會出現通脹的觀點,我無法認同。他舉例使用了菲利普斯曲線關於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交替上升的觀點,這一點我無法認同。央行近幾個月M2的供應都維持在25%左右,如果按照溫總理4%的通脹率和8%的經濟增長率,廣義貨幣的年增長速度達到15%-17%是可以接受的。按照時寒冰先生的數據,按照去年中國經濟30萬億的GDP總量看,按照5倍的貨幣乘數,貨幣供應量不應超過6萬億,不然中國必然會出現通貨膨脹。但是今年一季度的貨幣供應量已接近5萬億,而6月份的貸款量據說也在萬億左右。這足夠證明中國經濟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出現較高的通脹是可以預見的,雖然失業率的攀升在理論上拉低了通脹預期的時間和高度。
  
  但是筆者不同意牛刀先生的關於產能過剩和失業率高企就不會出現高企的通貨膨脹的觀點,就像筆者去年12月份就預言中國經濟出現滯漲的概率將超過通脹。而滯漲對於目前飄搖的中國實體經濟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如果央行的票子因控通脹無法再印,中國最嚴重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就今年上半年央行的激進的貨幣政策和放貸規模我認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確實非常愚蠢的。首先我先解釋大規模印票子的原因。自去年9月金融危機,央行錯誤的國內銀行體係的流動性問題表示嚴重的擔憂,促使其狂印鈔票防範銀行係統的危機,這一招不僅緩解了銀行體係的危機還使更多的廉價貨幣可以通過銀行體係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緩解4季度經濟大幅下滑的恐懼。而四萬億投資不過是蓋泡沫的拙劣之術,在4萬億投資的拉動下,中國經濟數據上半年出現小幅反彈,而民營經濟和實體經嚴重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相反大規模的放貸和降息使廉價資金通過短期票據融資進入資本市場逐利的趨勢非常明顯,而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不僅沒能拯救風雨飄渺的實體經濟反而吹大了資本市場的巨大泡沫,而房地產的高燒持續將使中國經濟麵臨滅頂之災!
  
  為什麽說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是愚蠢的,就是我們的金融係統並沒有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而大規模的信貸發放進入股市和樓市才使中國的金融係統未來一段時間真正麵臨金融危機。
  
  我認為中國經濟將由金融危機轉向經濟危機,最後是中國深層次危機的總爆發,而捅穿金融危機泡沫的就是現在大規模的信貸資金。
  
  就目前的房地產政策其實是個死局,政府既不希望房價下跌造成金融係統和財政收入的危機也希望合理的房價能夠讓老百姓接受並啟動民間消費和需求,這是一個完全不可能解決的死局。
  
  中國的房地產崩潰的後果不僅僅是按揭貸款的危機,而是以房地產抵押貸款造成金融係統全麵的崩潰。由於金融係統的杠杆效應的存在,對中國經濟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所謂房地產價格下降激活成交量的觀點我不敢苟同,1多數中國人的收入都與房地產有關,如果房地產崩潰,中國經濟麵臨滅頂之災是任何一個行業和個人都無法承擔的 2購房者買漲不買跌的心態加重房地產調整的周期 3銀行係統麵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是否會繼續發放房地產抵押貸款? 4何以為繼的地方財政收入?
  
  這都是政府心裏沒底的,而3個前提成為現實是沒有一個人可以逃脫的災難。而在如此恐懼心態下,對房地產的拯救就不足為奇,且房地產目前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拉動左右非常明顯,所以如此瘋狂的放貸、政策支撐樓市是完全理智的行為。而目前政府窘迫的財政收入將不得不把房地產作為救命稻草重點保護。
  
  而一套房地產按揭貸款將耗去一個家庭未來近30年的購買力,而現在繼續扶持民怨頗深的房地產對急需擴大內需的中國經濟雪上加霜,如果不能夠解決房地產問題,中國經濟就會在兩難的抉擇中崩潰。
  
  我堅持認為在舉世泡沫最大的中國房地產價格必將崩潰,而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不過是給我們將死的脖子多套上一條繩子,可以這麽說中國房地產不崩潰中國經濟不會見底。而崩潰後的中國經濟將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破壞力,而中國的銀行業將在這輪經濟下滑後產生的危機和房地產崩潰的雙重衝擊下豈能獨善其身?
  
  今天看到中金公司和高盛強烈推薦金融股說什麽還有30%的上升空間,這純粹是胡說八道的詐騙。如果把中國的銀行業的股票抄到高位,那麽對崩潰後的銀行股對中國股市的衝擊無異於洪水潰堤。災難將更為淒慘,如此居心豈是所謂的不良所能解釋,這明明就是犯罪!
  
  這輪危機最大的買單者將是中國所有的商業銀行,由於天量的信貸資金湧向投機泡沫如此之大的市場未來銀行或許再破產一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所以我認為金融危機實質為中國銀行業的危機,如果中國的銀行業出現嚴重的危機甚至崩潰中國必然會出現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國最可能破產的銀行是民生和深發展,中國平安很有可能又撿個第二個富通)
  
  我之前詳細的闡述過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經濟成果大部分是一推泡沫的事實,我們的外匯困於美國國債、我們的國內財富掌握在少數人手上。08年的股市大跌到現在的反彈隨挽回中產階層不少財富,但目前泡沫嚴重的市場再次下挫帶來的衝擊和房地產崩潰帶來的財富消逝將毀滅大部分民間資本30年的積累,那時也是中國經濟深層次問題爆發的時機,這一點也是溫總理為什麽現在必須要維護目前股市穩定的決心。
  
  但是泡沫的破裂是不取決於人的意誌的,而所謂維護泡沫不過是帶給更多的人災難和財富損失的劇痛,這一點難不成中國的經濟學家一個都不懂嗎?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麵臨全球性的惡性通貨膨脹是難以避免的,最近股神巴菲特也在警告說惡性通脹並不遙遠,這都是中國經濟再次惡化的征兆。當貨幣政策無計可施的時候而控製通脹伴隨著加息的腳步捅破虛無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價值的時候,全球的危機將不可避免。而中國麵臨的問題將更為嚴重,這是我們30年畸形經濟社會的還債行情,你說能不痛苦嗎?
  
  中國經濟不進行結構性的改革經濟根本就不可能複蘇,泡沫的堆積和虛幻的經濟數據將使中國的問題變得更加的嚴重,越拖就越損失巨大,中國到了必須要改革的地步了。
  
  我認為中國經濟麵臨階段性崩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因素,所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任何一個崛起的經濟體不經曆深幅的回調和大變革的洗禮。所以害怕大變革、拒絕經濟發展的自然調整是非常愚蠢和可怕的,他毀滅的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所以我強烈悲觀的認為如果中國政治體製不變革,中國經濟是沒有未來的,而長期蕭條將不可避免!
  
  20年前的契機我們沒有把握住,而如今的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不得不刮骨療傷的時候了。改變中國經濟的現狀不對目前的社會深層次體製進行變革那無異於隔靴搔癢,如果我們不從體製上變革中國永遠不會走向正確的道路。而目前我們的“四萬億”不過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而“四萬億”取得的成績越大對未來中國經濟的毀滅性就越大,不正視中國經濟社會的本質因素那麽中國所有的問題都無法解決。中國不是怎麽辦的問題,而是願不願幹的問題。這個問題之前就已經提出了,刮骨療傷關鍵是刮誰的骨而不是怎麽掛的問題。
  
  一個可悲的現實是國人身處過經濟危機的人不了解經濟危機,而了解經濟危機的並沒有身處過那個時代。或許這才知中國目前最根本的頑症,中國人沒有經曆過經濟危機和大蕭條才會如此狂妄自大,這也是增加了悲劇色彩的濃墨重比。
  
  毀滅之日終將到來,而重生將伴隨著民族的成長自然而來。

http://www.0395pan.com/luoheJ/2009-06-29/2463.html

所有跟帖: 

這種詛咒情緒在海外已有100多年了! -嘟,剛才最後一響- 給 嘟,剛才最後一響 發送悄悄話 嘟,剛才最後一響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09 postreply 17:48:21

是的,還是各自做好本分吧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09 postreply 21:51:35

問好:),您的ID很親切:北京時間現是幾點了?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09/2009 postreply 21:57:0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