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劇組在非拍攝時間、沒有公告的情況下,“提前”將日本國旗懸掛在河北省著名旅遊景點——冀州兵法城門樓引起群眾不滿事件,經媒體披露後引發強烈反響。全國各地群眾紛紛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對事件的看法,憤恨之辭、問責之聲不絕於耳。
作為劇組和事發地官方,如何正確看待這一問題,不僅事關國人情感,事關地方政府責任,也對今後愛國主義題材影視劇拍攝的規範問題敲響了警鍾。在迎接和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關鍵時期,厘清職責、責任,把脈世道人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為此,8月2日,中新網報道組走上河北石家莊、邢台、衡水、滄州、秦皇島等地街頭,聆聽社會各界聲音。
民族情感不容“馬虎” 劇組應道歉
“冀州人民在抗日戰爭年代付出了血的代價,國恨家仇不容遺忘”。在冀州,一位親身經曆抗戰歲月的老戰士告訴記者:1939年2月,日軍侵占冀州;3月,在路家莊殺死軍民237人;6月,東興村148人慘遭屠殺……老人說,攝製組在當年抗日根據地的冀州城樓懸掛日本旗幟,“本身就是對當地人民的一種刺痛”,他希望後代子孫牢記曆史,勿忘國恥。
一位市民帶著孩子來到兵法城前來觀看,並拍攝城樓上的日本國旗。作者 崔誌平
在秦皇島,一位民政局姓王的退休老幹部非常氣憤,“我們通過八年抗戰,付出了無數烈士的鮮血才換來的勝利,居然在今天讓人被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給玷汙了!”他希望該劇組在追求電影效果的同時,也應考慮到更多群眾的感受。
與王先生持相同觀點的河北群眾占相當比例。
自稱“革命後代”的滄州趙民警認為,旅遊景點掛日本國旗“太刺激老百姓了”,尤其對革命家庭來說,更是難以接受。幾乎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日本膏藥旗”的涵義,不管何種場合懸掛都很傷感情。“即使拍電影用完也應趕快撤掉,旅遊景點人來人往的,看著它掛在城門樓上總有南京大屠殺的感覺”。
在石家莊、邢台等地,隨機采訪的市民第一感覺是“氣人”。石家莊的王女士說,因拍電影需要懸掛日本國旗可以理解,“但是提前懸掛就不應該了,一個旅遊景點掛著日本國旗,人們看了心裏肯定不舒服”。
燕山大學暑期留校生李曉光從網上了解此事件後表示,我們雖然沒有經曆過戰爭,但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整個過程都十分了解,“這個不負責任的劇組,居然在非拍攝時間把日本國旗放在城樓之上,這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侮辱!希望該劇組向全社會道歉,並保證不會再有類似事件發生”。
秦皇島海港區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認為,在經濟危機的艱難處境下,拍攝愛國主義題材電影,對團結社會、鼓舞人心、戰勝困難非常有利,“該劇組居然如此不負責任,不顧人民群眾的感受,需要對此做出解釋”。
滄州的李老師特別提到幾年前一位影視紅星身穿日本國旗遭國人痛罵事件,希望演藝界提高曆史常識、顧及愛國情結。
也有部分市民表示,此事件應是劇組工作人員的失誤,希望今後不再出現類似事件。
石家莊、邢台等地的媒體人士紛紛表示,拍攝愛國題材電影,一舉一動都具有“榜樣”意義,更應考慮拍攝現場的周密。事發前後,中國電影導演賈樟柯、趙亮為抗議播放介紹“東突”分裂分子的紀錄片而退出第58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所表示出的民族氣節;馮小剛新片《唐山大地震》唐山開機,劇組向遇難同胞默哀所表現的“細心”,都值得該劇組學習。
在一家媒體工作的黃先生表示,冀州之所以發生這個事件,原因在於“攝製組有點太自我,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應該對這件事情負責”。
民族感情是一個國家、民族最高尚的情感,不容一點“馬虎”。滄州一位企業負責人說,“該劇組恰恰傷害了當地的民族情感,不管有意無意,他們必須向老百姓聲明道歉!”
地方應首先反思工作作風
據冀州一吳姓市民介紹,此事件經媒體披露後,次日上午那麵日本國旗就被摘下了,不知道怎麽回事,也不知電影拍完沒有。他對拍抗戰電影表示支持,但認為還沒拍就在城門口掛日本國旗、又無提示的做法欠妥,“況且又掛了那麽長時間!”
在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所在地衡水安平縣,教育局一張姓工作人員說,“日本國旗豈是隨便掛的?劇組拍攝時懸掛,我能理解,沒拍時哪能掛上去呢?又不是偷偷摸摸的事情,在門前掛個提示標誌不就解決了嗎?”
衡水某企業49歲的工人趙保振說,這兩天聽人們議論才知道這件事,感覺“很氣憤”。拍電影誰都能理解,“可是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還沒有拍攝就長時間掛著日本國旗,刺傷了中國人的心,肯定應該有人承擔相關責任”。
在衡水以外的地市隨機采訪,有無標識、政府是否盡公告義務,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石家莊在建築行業工作的郝先生說自己是從網上看到這個新聞的,覺得事情“其實很簡單”,隻要攝製組或有關部門在現場張貼告示,把拍攝影片的事情告訴過往民眾,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河北科技大學信息學院的高洪全看過相關報道後,連說“不應該”。他認為,“劇組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地監管部門也難脫幹係”。
國家一級企業滄州煉油廠某車間主任、黨組書記張先生說,“據我了解,外資企業有懸掛本國國旗的,但在除了特殊規定的場合外,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肯定需要批準”。
滄州教育局一位張姓局長認為,在旅遊景點拍攝電影懸掛日本國旗,應該看是否有文化部門的批準,是否符合有關政策規定。“中國人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不管有意無意,都要注意和尊重國人的感情”。他認為,電影拍完了應第一時間撤下,過失懸掛,要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糾正,第一時間由政府有關部門向公眾做出解釋,並由攝製組向群眾道歉。
他同時提醒,現在中國改革開放多年,對因工作需要懸掛日本國旗應理智看待,切勿有過激言行。
滄州的李老師說,在旅遊景點懸掛日本國旗,最起碼應該向當地群眾作出解釋,不然人們心裏難以理解和接受,也會給學生造成誤解。“對下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全社會、幾代人的職責” ,該事件發生在河北省“幹部作風建設年”,又處在中日關係的特殊時期,當地有關部門確應反思。
要官員的“臉”,還是要民族的“臉”
石家莊的王女士說,她開始並沒有留意這條新聞,反複閱讀後覺得報道的媒體都比較客觀,也比較冷靜,反而覺得當地官員的反應有些“莫名其妙”。
在媒體工作的同行黃先生說,這件事情並沒有影響到他對冀州的印象,認為這件事也不會損害冀州的形象,“整個事件還上升不到這個高度 ”。
今年剛畢業於衡水學院的田崇說,他看過此報道覺得很客觀,“城頭出現日本國旗,政府部門至今沒向群眾作出解釋,本來就不對,還遷怒於記者,顯得很不負責任。”他說,作為中國人,愛國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以祖國為先,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任何有傷愛國情感的行為都應該摒棄”。
衡水市儒商研究會董仲舒研究中心主任、著名作家魏文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看了相關報道認為寫得比較客觀,同時認為非拍攝時間、未公告的情況下懸掛日本國旗的做法欠妥。他說,現在從事記者行業也不容易,官員都是想聽好的,有一點批評和建議就可能有人不高興,記者下次再去就可能被人給臉色看,人就這麽短見,“這是不能擺在桌麵上的潛規則”。
河北省委一位離休的老幹部認為,之所以出現打壓媒體記者現象,是因為當前個別官員的政績觀存在偏差,忘記了共產黨員虛懷若穀、謙虛謹慎的態度,不具備一個領導幹部應該具備的“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素質。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不同聲音就會覺得“刺耳”,就會認為傷了“臉麵”,就會把媒體的正常監督看成“沒事找事”、“惡意炒作”。
這位高級幹部說,由於個別地方主要官員的修養問題,又常常把宣傳部門變成“防火牆”、“滅火隊”,客觀上造成“真話不能講、問題不能說,缺點不能提,天天唱讚歌” 現象。他認為,這些現象對地方工作“有百害而無一利”,必須堅決遏製、盡快遏止,“在民族感情的問題上,不容粗心,不需討論。你官員的臉該要,民族的臉更該要!” (完)
事件回放:
7月23日8時左右,河北省冀州市群眾向媒體反映,該市兵法城城門樓上竟掛起日本國國旗,“太刺眼了,過往行人很是氣憤”。包括中新網、當地電視台在內的多家媒體記者先後趕赴現場采訪,遠遠看見城門樓上日本國旗迎風飄揚,旗下方“冀州”兩個大字醒目。現場沒有攝製組,沒有任何提示,隻有“彈藥箱”和牆壁上“大東亞共榮”字樣,過往行人紛紛駐足觀看,指指點點。兵法城工作人員稱,日本國旗是某攝製組掛上的,然後到衡水湖拍攝畫麵了。10時左右,記者們離開時,“太陽旗”還在城門樓上方掛著,未見攝製組人員到此拍攝鏡頭。
當日,中新網發表《河北冀州一景點因拍電影掛日本國旗引爭議》報道,並未提及劇組名稱、未批評地方政府,與地方媒體一樣提醒“拍電影也莫久掛‘傷感情’的道具”。報道發出後,冀州市委宣傳部一副部長致電中新網記者,說該市常委宣傳部長“很生氣”,建議向其作出解釋。隨後,衡水市委宣傳部要求記者寫出書麵報告。記者拒絕後,當地貼吧先是很知情地公布了該劇組的情況,拋出了“拍攝需要”、“記者多事”論,接著一連幾日指名道姓辱罵、誹謗、詛咒涉及報道記者,要求記者“向冀州、衡水、乃至河北人民道歉”。
事發至今,無論是劇組還是當地官方,仍未就這一事件向公眾作出任何公開表態。
7月25日,冀州市委宣傳部在向衡水市委宣傳部的匯報中,“強烈要求記者本人向冀州人民道歉,並負責消除此事件帶來的一切負麵影響”,同時要求上級部門對記者“作出嚴肅處理”。該匯報稱,報道涉及劇組為畢雲琪的《蛟鬥衡水湖》,證實媒體記者采訪前後該劇組在其他地方拍攝,但認為“當時懸掛日本國旗是影片拍攝和資料圖片搜集的需要”。有消息稱,當地電視台記者已被停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