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業與“半透明”

本文內容已被 [ 他鄉故知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陝西應屆大學畢業生“醬裏合醬”(網名)最近發現自己一夕成名。他7月10日在網上發帖曝光大學的就業率灌水,他本人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學校安排與某某工業公司簽署了就業協議,成了順利就業的畢業生一員。然而,“醬裏合醬”本人從來就沒聽過該公司,也不確定此公司是否真的存在。
  沒想到這個帖子引來熱烈回響,全國不同省市的許多大學生紛紛跟進講述自己或同學“被就業”經曆。還有應屆畢業生反映學校要求每人交上有單位蓋章的就業證明,否則不能畢業。由此,中國互聯網上衍生出一個2009年度的熱門流行語——“被就業”。
  事情在媒體上鬧大了,“醬裏合醬”的真實姓名與就讀的大學被公開,幾天前該大學公開回應,稱事情是學校輔導員應當事學生要求辦理的,該輔導員動機雖好但工作不嚴謹,將被調職。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數百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現在成了學生、家長與政府共同焦心的問題。統計顯示,2009年走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10萬,加上往屆沒有找到工作的100萬人,2009年總計有710餘萬大學生需要就業。在社會總體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困難或者大量大學生失業,難免要刺激民眾對政府不滿情緒升高,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是為什麽大學生就業率成為敏感詞的根本原因。
  而在另一方麵,主管部門為了要“刺激”大學生就業,硬生生將高校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率掛鉤,就業率高低能夠影響高校聲譽、來年的招生指標、撥款、學校領導的升遷,甚至影響地方政府政績考核。
  在此之上,許多農村背景的大學生想留在念書的城市發展,他們為了避免離校後戶口和人事關係給打回原籍,也可能接受一個“假就業”的協議。
  既然“就業”與“就業率”是波及麵如此廣泛、影響到眾多群體利益的關鍵指標,其統計工作卻是由主要的利益相關方——高校來主導,而且統計過程與結果又不完全公開透明,那麽這個指標被上下其手、注水的結果幾乎是無可避免。中國教育學者最近談到這個問題時就承認“就業率”造假是多年存在的現象,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實上,統計數字的失真及其後果,也許是接下來中國需要麵對的突出問題。從計劃經濟往市場經濟轉軌,現在又麵對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大考,數據的可靠性對於政府準確判斷經濟走勢、對症下藥至關重要。
  一些與民生經濟數據的失真,則會影響中央政府對問題的實際把握。數據失真可能是基層為掩飾過失或自我誇耀政績層層瞞騙的結果,也可能是自滿、怠惰等非主動性原因。
  在一個現代化管理的國家,重要數據靠利益相關者統計與提供,其實是難以想象的。
  在新疆““七8226;五”事件後,一些維族同情者認為,維族麵對的經濟困境也是導致許多人對政府不滿的原因。對此,中央到地方的官員,以及漢族知識分子都反複重申,國家民族政策明顯向少數民族傾斜,對於少數民族就業隻可能是幫扶,絕不可能限製。但在另一方麵,烏魯木齊少數民族應屆大學畢業生親口告訴我,今年跑了不少人才交流會與招聘會,不論是政府機關或者私營企業,幾乎都隻要漢族。
  他們各執一詞,真相究竟是什麽,外界其實不容易論斷。
  在短期內,真相處在“半透明”狀態會對現行製度的主導者有利,然而長期而言,如果確實存在問題卻沒有被及時發現與解決,那它最終仍要爆發並反撲到整個現行秩序。這就是容忍數據與信息失真的代價。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