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考加分亂象: 裸分第六被擠出北京大學(組圖)

來源: 卜人 2009-07-23 00:16: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538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卜人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87d88y.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圖表:重慶高考狀元“民族造假”事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ptjm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重慶市南開中學,家長在考點前等待孩子考試結束

  重慶高考加分之亂象

  在重慶,要依靠加分才能有望邁入北大、清華,已是心照不宣的現實。2008年,北大在重慶招錄的22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獲得了加分。“你是狀元又怎麽樣?!甚至於你考了狀元,連北大都進不去,別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麵很遠了!”

  這個盛夏,18歲的何川洋,北大夢碎。

  這位因陷入“重慶高考民族加分違規風波”而無學可上的2009年重慶市文科狀元與他分別被停職、免職的父母親,在短短一個月之間,名字大江南北傳遍。

  由狂歡到痛哭

  現在,重慶市屬重點南開中學實驗班(重點班)高考考生餘若軒(化名)終於從持續半個月的焦灼的等待中釋然,出門玩了一趟。在6月25日,裸分為685分的餘若軒被清華大學錄取,並且,他的專業很不錯。

  在重慶,餘若軒的母親譚靜江(化名)向《新民周刊》記者回憶起這場如星火燎原般的“高考民族加分違規風波”,那種備覺煎熬之感,仿佛未曾遠去。

  今年6月8日高考結束後,本應該狂歡的餘若軒無法安度暑期。

  因為,一則消息迅猛流傳,重慶巴蜀中學2009屆考生被曝出,其中共有74名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學生,而按照現行高考加分政策,這些學生每個人都可以獲得20分的高考加分。這些傳言甚至將巴蜀中學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人數確定為200多人,而這些加分的考生,主要集中在巴蜀中學尖子雲集的3個清北班(即重點班)。

  當重慶市直屬的一中、南開中學(南三中)、八中、川外附中的老師們分別向考生們公布這個消息時,許多孩子甚至都趴在課桌上,當場痛哭。

  尖子生的差距,常常就在幾分之間。1分,足以改變命運。

  6月8日當天,一些孩子成績優異,有希望上北大、清華而又沒有加分的考生家長就聯係了部分知名媒體。老師和家長們都很急切是因為,如果等到6月24日高考分數公布之後,一切就太遲了。

  6月9日,這些義憤填膺的家長用聯名信等方式,迅速將該情況向包括重慶市紀委、市招辦、市教委、市信訪辦在內的相關部門反映,並希望查實。一些相關帖子也在各個論壇流轉,引發海量點擊率。

  “高考一考完,聽說還是有這麽多人搞成了少數民族加分,當時家長情緒都很激動,家長們主要還是提出要相關部門查一下這些加20分的考生,因為這個20分太多,太嚇人了!”譚靜江的丈夫就參與了與家長們的聯合行動。

  因為,事實上,許多重慶市的考生與家長對於加分造成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微妙景況,並不陌生。

  “你是狀元又怎麽樣?!甚至於你考了狀元,連北大都進不去,別人加20分,就跑在你前麵很遠了!”重慶市教育界一位資深人士對《新民周刊》記者稱,“狀元差點上不了北大”,至今依然是重慶教育界的一樁笑柄。

  去年,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重慶一中考生劉超然高考裸分為666分,但當各種加分水漲船高時,沒有任何加分的劉超然被擠出前20名。當年,北京大學在重慶市的錄取分數線(裸分+加分)為665分。作為狀元的劉超然,最終僅高出北大錄取線1分。

  最終,劉超然過關是因為,北大後來在重慶增加了4個文科招生機動名額。盡管北大後來給的解釋是——重慶報考北大的考生“優秀者太多”。但坊間流傳的說法是,到後來,北大覺得在重慶連狀元都不錄,說不過去,故而追加了名額。

  這樣的尷尬,反複被重演。2008年,清華大學在重慶的理工類錄取分數線(裸分+加分)高達691分。當年,重慶市理科狀元、來自重慶一中的合川女生劉薇,高考成績是裸分706分,但當年清華錄取的理工類考生平均分(裸分+加分)高達699.6分,劉薇最終名列第7名。

  也就是從這時開始,被少數民族加分傳聞籠罩著的餘若軒處於忐忑的等待中,這個19歲的男孩給自己的估分是裸分675分,如果按照去年清華大學的理科錄取線,沒有任何加分的他,處境就變得非常懸。

  “媽媽,我覺得我很累了!”有一天,餘若軒突然對母親譚靜江這樣說。譚靜江哽咽了:“那時,我好無助,好無望。”

  公開的與“潛伏的”

  2009年高考結束之後的重慶市招辦,沒有預兆地成為了一場“高考少數民族加分違規風波”的矛頭所指。

  當天下午,針對此次高考加分風波,由重慶市紀委牽頭,包括重慶市教委、公安、信訪等部門參與的聯合調查組正式成立。這些部門向家長們承諾:調查結果會盡快公布。

  根據我國目前高考加分政策的規定,少數民族考生加分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一類是聚居民族考生(即戶口所在地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可加 20分;一類是散居民族考生(即戶口所在地是非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少數民族考生,比如戶口在重慶市區裏的少數民族考生),可加5分。

  6月 11日,重慶市招辦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重慶市直屬中學聚居少數民族特征信息表,集中公示,以接受群眾監督。這一表格中共有來自7所市屬名校的238人,分成“聚居少數民族(自治縣)特征信息公示”、“聚居少數民族(民族鄉)特征信息公示”、“畢業中學為直屬中學且未在畢業中學報名的聚居少數民族考生民族特征信息公示”三大類。

  6月22日,重慶市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宣布了他們的調查結果,公開稱,共查出31名高考加分考生少數民族成分存在問題,將取消其加分資格。

  這份報告顯示,最先被指違規的巴蜀中學最終僅有6人被認定是違規加分,另外的幾所重慶牛校中違規加分情況分別為:重慶一中8人,南開中學8人,重慶八中2人,育才中學1人,川外附中3人。

  就讀於南開中學高三(18)班的何川洋,成為首個因違規民族加分曝光於公眾視野的考生。而何川洋的同學,南開中學高三(14)班的田中,成為第二個被曝光者。至今,更多的人,處在“潛伏”狀態。

  重慶市招辦發布的《關於對2009年高考招生中少數民族加分問題處理情況的通告》,明確表示,取消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分考生的錄取資格。

  “為依法保護未成年人”,重慶市招辦方麵稱,“在為考生更改民族成分的責任人已被嚴肅處理的前提下,不再對外公布31名民族成分被違規更改的高考考生名單”。

  然而,公眾的質疑與激辯從未止息,集中在:重慶市招辦那份31名為獲得高考加分而更改民族身份的考生,究竟是誰?為何這些人沒有被公開?為何被暴露身份的何川洋、田中,均是南開中學的考生?

  坊間,稱未被曝光者“非富即貴”、“有權有勢”的說法,鋪天蓋地。至今,依然有很多考生家長懷疑這31個人的真實性。

  麵對這些質疑,重慶市招辦方麵保持緘默,不予回應。

  這場突如其來的曝光,後來被當地不少老師與學生家長直指是重慶市兩大牛校——南開中學與巴蜀中學之間的PK所致,“南開跟巴蜀鬥來鬥去,最後鬧出事情來了”。

  重慶的名校,涵蓋了一中、南開中學(三中)、八中、巴蜀中學。其中,南開中學與巴蜀中學之間的競爭近年尤為白熱化。

  讓位於沙坪壩區的南開中學蜚聲重慶的是它那多得令人咋舌的清華、北大生人數,2008年,進入北大、清華的人數高達54人,而今年,南開囊括了重慶市文理科狀元,理科狀元夏詩耀,裸分693分。

  事實上,無論在師資、獲獎人數、北大清華錄取人數、升學率、“掐尖”招生等各個方麵,南開與巴蜀都在激烈比拚。最近幾年來,兩校競爭,更趨白熱化。

  這種說法,得到部分重慶教育界人士的承認。

  何川洋們的人生起落

  在這一個月中,巫山籍考生何川洋與田中的人生,曆經幾起幾落。

  在何川洋接連遭北大、港大拒錄之後,輿論的同情,開始偏向這個於1991年出生的男孩。北大方麵讓何川洋“改過自新”的四個字,被指過於“簡單粗暴”。

  “我們現在覺得,對何川洋的處分是很過分的。如果他不是考了狀元,就不會變成今天這樣”,重慶市一所重點中學的考生家長在受訪時稱。

  嚴懲父母,放過孩子——是多位家長及當地政府官員的心聲。

  而在多位考生家長以及部分熟悉高考加分規則的當地教育界官員看來,像何川洋、田中這樣的民族成分加分事件的引爆,“隻是早或遲的問題”。

  甚至有家長指出,在此次事件中,何川洋“不幸撞到槍眼上,成為犧牲品”,因為,最開始被提及少數民族違規加分的學生中,並不見何川洋的蹤影。

  可以肯定的是,南開中學的3個實驗班中雲集了當仁不讓的尖子生,何川洋與田中就在此列。至今,在南開中學網站上,何川洋的高考成績代表著一個極大的喜訊 ——“我校何川洋同學以659分獲重慶市文科第一名!”這個少年今年高得驚人的高考分數,依舊讓人驚歎:語文121分,數學145分,英語131分,文綜 262分,裸分659分。

  “不管怎麽說,何川洋的分數是真實的,我的兒子是優秀的!”在這個心情跟氣溫一樣讓人煩悶的季節,何川洋的母親盧琳瓊執拗地堅持,是兒子考上了狀元,才讓他成為“靶子”。

  除了他的狀元身份外,何川洋後來成為眾矢之的還因為,他擔任巫山縣招辦主任的父親與擔任巫山縣委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母親。

  記者了解到,1991年出生在巫山縣官陽鎮的何川洋,在他的孩提時代,其父何業大、其母盧琳瓊都在官陽鎮工作。

 北大、清華“加分門”

田中的分數,同樣讓人喟歎。“語文114分,數學141分,英語129分,理綜293分,裸分677分”,7月18日晚間,父親田家雄緩慢地、熟稔地向《新民周刊》記者複述兒子田中的高考佳績。盡管,這些高分已與錄取無緣。

  “這次,田中還考得不算好!”這位父親的底氣來源於從高二開始,在南開中學實驗班就讀的田中就基本穩定在全年級前十名。

  在何川洋母親盧琳瓊的印象中,這個從3歲開始看四大名著少兒讀本、5歲多就開始念書的兒子,是她的驕傲,而何川洋的成績在巫山縣是出了名的優異。

  在2006年,重慶南開中學支援巫山縣教育。在這一年重慶全市範圍內舉辦的聯考中,巫山縣共有8000多名考生參加,15歲的何川洋突破重圍,以總分677分、巫山縣第四名的成績被“掐尖”到了重慶市南開中學。

  而田中的家庭,更與外界那種有關“權勢”的猜想,遠遠不符。

  田家的家庭結構俗稱為“半邊戶”:田中的父親,50歲的田家雄,在巫山縣銅鼓鎮雙廟鄉小學當數學老師,在這個以烤煙種植、生豬養殖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小鎮上,這位擁有3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月工資為1500元,教完書後還得忙活家中的4畝水稻;田中的母親,是農民。

  “我們這樣的家庭,孩子隻有讀書,才會有出路”,2009年7月17日,巫山縣一個極為悶熱的夏夜,田中的母親對《新民周刊》記者,悠悠感歎。

  考生的臨場發揮,至關重要。所以,當這個身高165厘米、在班上算是“小不點”的男孩,以659分的裸分摘取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桂冠時,笑容滿麵的班主任神情愉悅地告訴媒體:一匹“黑馬”出現了,何川洋就是。在整個高三年級20個班級、1200多個孩子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

  這一次,在何川洋的誌願表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赫赫在目。這是他唯一的誌願,沒有變過。而“北京大學醫學部”,也是田中堅定的唯一選擇。何川洋、田中的第二誌願欄,都交給了空白。

  當7月7日,重慶市招辦“取消錄取資格”的最終決議出來之後,何、田兩家人都開始不願再在媒體麵前曝光。

  “你是否知道改成土家族高考能夠加20分?”2009年7月中旬,《新民周刊》記者詢問何川洋。

  “我隻知道土家族有加分,但不知道這(更改民族成分)是父親違規辦理的”,何川洋的聲音聽上去充滿孩子氣,禮貌,對於所謂更改為土家族的加分事宜,並不回避。他說很單純的自己,經得起研判與調查。

  “謝謝關心,我會努力的!”何川洋對於未來,尚未有明確打算。

  “孩子沒有錯,是父母錯了”——在許多個場合,何家父母多次這樣強調,在何川洋被取消錄取資格後,盧琳瓊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了。

  田中後來對媒體稱,自己是在2008年底高考報名時才得知父親幫自己改民族成分一事,“當時很猶豫,但還是默認了,因為這20分實在太具有誘惑力了,在高考中,完全可以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

  北大、清華“加分門”

  在重慶,要依靠加分才能有望邁入北大、清華,已是心照不宣的現實,近幾年來,北大、清華錄取的加分考生比例也呈上升之勢。

  在2008年,北大在重慶招錄的22名文科考生中,有17名是獲得了加分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3名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加分,有4名是民族聚居區考生加分。

  即便是考了高分,如果加分不夠,上北大、清華的過程,也顯得波譎雲詭。類似事情,已非偶然個案。

  巫山縣高級中學珠海樓旁邊的不鏽鋼櫥窗中,去年巫山縣文科高考狀元龔餘的裸分為658分的成績依然顯示了該校對於這名尖子生的滿意,龔餘也成為孩子們效仿的榜樣。

  2008年高考,龔餘的成績在重慶市排名第6,在各種高考加分輪番上陣後,龔餘的成績排位就迅速滑落至第27名,當年,北京大學在重慶市的錄取分數線(高考成績+加分)為665分,在重慶隻錄取計劃的文科20人,就這樣,龔餘被擠出去了,以7分之差,與北大失之交臂。

  在巫山縣城,龔餘的母親回想起來,依然感到心驚肉跳,去年夏天,龔餘的落榜讓整個家庭一時間慘淡無光,“打擊太大,全家都蠻傷心的”。

  時值今日,這個隨著三峽庫區淹沒搬遷後的巫山縣大昌古鎮、小學學曆的農婦,至今弄不清楚:那些五花八門的高考加分,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全家商議後,放棄了第二誌願四川大學的龔餘,後來去了重慶第二外語學校複讀。今年高考,他的裸分是653分,僅比文科狀元何川洋少6分,是重慶市文科考生中的並列第4名。這個高考結束後就出去打工賺學費的孩子,不變的誌願依然是北大。

  餘若軒最好的成績是南開中學全年級第一名,最差的時候,也沒有出過年級前三十名,從高二開始,他就是老師們心目中當仁不讓的衝擊清華、北大的中堅力量。

  6月24日重慶市高考成績公布,餘若軒的語文121分,數學134分,英語136分,理綜294分。按照裸分,他排在重慶市第15名。但當各種高考加分輪番而上時,競爭顯出白熱化,餘若軒的排名一下子被拉到了第37名,包含他本人在內的,一共有6名同等分數的考生,並列占據該名次。

  高考之前,也有人給餘若軒的母親譚靜江出主意,讓她給孩子想個少數民族加分的辦法,後被譚靜江回絕,“這種事情是不能做的,孩子即便通過這種途徑進了北大、清華,也會一輩子內心不安”。

  但對於更多的家長而言,麵臨20分的少數民族加分,誘惑可想而知,“尤其是這個小孩的分數在北大、清華提檔線上可上可下之間,隻要有渠道,家長們很容易就去做了”。

  “每個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樣”

  除了今年的少數民族加分風波之外,此前在重慶,體尖(國家二級運動員)與奧賽的加分,同樣亂象頻生。重慶教育界一位人士稱,關於體尖、奧賽的高考加分造假傳聞就未曾斷過,而大約從2006年高考開始,每年都有當地考生家長向相關部門反映加分貓膩現象。

  據當地媒體報道,體尖舞弊者主要采取“假打”、找“槍手”代考等方式。

  一位曾參加了生物競賽的重慶考生在百度貼吧發帖稱:為當二級運動員而獲得加分的方法更是不少:市中小學生乒乓球比賽時,以一體尖“代”一連球都碰不到的“優等生”,殺進別人拚死拚活也進不了的前八名,以獲得體育加分……

  “要知道,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水平是相當高的,事實上,一般的中學生,包括體育專業的學生都不能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再比如,籃球、足球比賽取得市級等獎項就能加分,真正打主力的隻有5個人,卻可以報上10個名額,這種空間就很大了”,重慶一位重點中學的老師向《新民周刊》記者透露。

  一位當地官員稱,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多少,隻不過重慶被曝光了。

  據重慶市招辦公眾信息網披露,今年,享受聚居區少數民族加分照顧考生超過1萬名。因此,今年重慶市招辦對於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引發矚目。

  據重慶市招辦公眾信息網公布的2009年加分信息顯示:有聚居民族考生、散居民族考生、享受照顧區縣考生、三峽庫區考生、體尖生、農村獨生女、民族鄉漢族考生、奧林匹克競賽、民族鄉民族考生、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人民警察子女照顧等15種高考加分門類。

  來自重慶市教委的文件稱:針對近年來部分體育尖子生成績弄虛作假的現象,重慶著重對體育加分政策進行了調整,2009年起,取消跆拳道、散打項目。

  此外,取消的加分類別還包括,足球加分從每隊申報15名減少為11名;排球、乒乓球加分均從名次前8名減少為前6名。

  2009年7月14日,一個來自重慶市教委的消息稱,從今年起,重慶市將逐漸全麵取消各類學科奧賽的升學加分,重慶市教委已決定讓奧賽徹底退出重慶市的高考加分舞台。

  這個時間表具體為,2009年,奧賽省級一等獎者依然可以獲得20分加分;但是,從2011年開始,獲得該獎項的考生將不再享受加分政策。此外,體尖生的20分加分,隻有在報考重慶院校時才有效。

  “重慶市加分政策是年年調整,年年有小變,每年的細則、門類都不一樣,像‘三峽庫區加分’,‘農村獨生女加分’就是‘重慶特色’,但是,高考加分政策總的趨勢是減少而不是增加”,重慶市巫山縣招辦招生科科長代去思告訴本刊記者,一些考生的違規加分,是以“潛伏”狀態進行的,“每個加分造假考生的故事,都不一樣”。

  一個現實是,北大、清華的錄取人數,成為各個重點中學攀比的重點之一。在這些重點中學實驗班即重點班就讀的尖子生,都是各個學校通過全市範圍內“掐尖”爭奪來的。這些尖子生不但不需繳納高昂的“讚助費”,而且還會有減免學費或獎學金等資助,他們是維護重點中學聲望和證明該校教育質量的重要砝碼之一。以田中為例,南開中學給予作為貧困生與尖子生的田中全免學費的資助,並給予他每月300元的生活補助。

  即使尖子生落榜清華、北大,也是各個重點中學奮力爭奪的目標。巫山高級中學就曾力挽去年高考落榜北大的巫山縣狀元龔餘到該校複讀,但並未成功。

  而在其他普通班就讀的,衝著這些曾打造過星光璀璨的北大、清華生的名校而來的孩子們,則需繳納不菲的“讚助費”或“建校費”等。中國各大小城市的重點中學,多是向該模式靠近。

  並且,如果一個地區有尖子能考上北大或清華,當地政府也頗覺“有麵子”,對這些尖子會給予或多或少的獎勵。

  一名巫山當地官員稱,2008年巫山縣有3名學生考上了北大,一個基金會就支持縣政府給每位考生分別獎勵了5000元,“錢不是太多,主要是對孩子們的學習表示鼓勵”。

  總而言之,在這個由學校、家長、社會參與的北大、清華生製造鏈條中,機遇、誘惑與利益並存。而到了最後的關鍵衝刺階段,加分成為最為慘烈的競爭環節。

  一個月中,何川洋、田中被夢想中的北大拒之門外,困守家中。2009年高考,成為他們年輕生命中的翻滾過山車,不可逆轉。


民族違規加分漩渦中的巫山

在這裏,改個民族成分一點也沒有“技術含量”。如果一個縣城的孩子想要遷戶籍,需要戶口遷入地的鄉鎮派出所出具證明,然後再到原戶口所在地即縣公安局辦理戶口遷徙即可。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巫山縣,成為此番“重慶高考民族加分違規風波”的“重災區”。

  在重慶市招辦公布的31名少數民族成分弄虛作假的高考加分考生中,巫山籍考生就占了19個。

  除被眾人知曉的重慶市文科狀元何川洋之外,何川洋的南開中學同學田中、就讀於重慶一中的劉於涵(劉父係巫山縣公安局副局長)都是係出巫山、在重慶市區求學的學生。

  《新民周刊》記者在巫山當地調查發現,在重慶市林林總總的高考加分項目中,存在國家運動員評定貓膩、民族成分界定標準模糊等諸多製度漏洞。

  6月27日,被盯著的巫山縣

  “何業大夫婦是不是巫山人?網上說你們巫山出事了,今年高考有19個考生為了加分更改了民族成分”,6月27日,巫山縣,一個平常的周六清晨,巫山縣委宣傳部紀檢組長宋傳勇剛起床,就接到重慶一位媒體朋友的來電稱,就連巫山縣招辦主任何業大的兒子也在這個神秘名單中。

  宋傳勇從網上下載了幾個帖子。後來他發現,從6月初,若幹揭露重慶高考考生違規加分的帖子就輾轉於各大論壇中。他向主管領導報告了此事。

  重慶市方麵後來公開宣布查出的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分的高考考生中,巫山縣占了19名。當巫山縣方麵獲悉該情況時,已經被推至靶點。

  渝鄂交界處的巫山,這個總人口約為62萬、群山環繞中的隸屬於重慶市的縣城,出行頗為周折,從巫山縣到重慶市區,“組合套餐”——水路3小時加公路5小時,被認為是目前最快的方式。

  當時,在媒體的報道中,一些關於違規民族加分的情況正在趨近詳實。一位巫山當地官員後來對《新民周刊》記者感歎,當巫山縣方麵知曉該加分作假事件時,已顯得有些被動,“那時,無數雙眼睛在盯著巫山,就看我們怎麽辦了!”

  6月27日,巫山縣委縣政府節奏緊張。當天上午,巫山縣委宣傳部就馬上開始收集材料,隨後開了一個溝通會。當日中午沒到上班的時間,巫山縣長、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分管工作的副縣長、宣傳部長悉數到場,紀委、監察、公安、教委、民宗、宣傳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也被召集起來,召開一個緊急會議,並由巫山縣紀委牽頭成立調查組,徹查此番高考民族加分違規事件。

  當時,巫山縣縣委書記管洪正在外地出差,他來電指示並安排了會議,大意為:少數民族違規高考加分,不管怎麽說,是錯了,辯解是蒼白無力的,不要辯解;要認識到此事所犯的錯誤,勇於承擔責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6月28日,調查組開展調查。6月29日中午,巫山縣委連軸轉。當天下午2點半之前,巫山縣委就召開了開一次常委會,對何川洋少數民族身份變更違規問題作出處理:決定對責任人、巫山縣科協黨組書記、主席萬民強,巫山縣招生辦公室主任何業大(何川洋之父)作出免職處理。同時,對巫山縣委編製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盧琳瓊(何川洋之母)予以停職。

  7月7日晚間,重慶市紀委監察局、重慶市招辦相繼公布了對包括何業大在內的28名違規變更高考考生民族成分的責任人以及31名違規考生的處理意見。

  該意見認為,石柱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湯平等31名考生的家長,弄虛作假,違規為子女變更民族成分或違規遷移戶口,違反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154條之規定,給予湯平等15名黨員領導幹部(其中:市管幹部1人,區縣管領導幹部10人,基層領導幹部4人)黨內警告處分。其餘涉及的一般政府公務人員或居民群眾,由其所在區縣紀檢監察部門或管理單位給予相應處理。

  公告還強調,雖然巫山縣委縣政府已對有關責任人進行了組織處理,但不能替代紀律處分,給予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下稱民宗局)原局長、現巫山縣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民強撤銷黨內職務、撤銷行政職務處分,給予巫山縣大學中專招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業大,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盧玲瓊黨內警告處分。巫山縣公安局戶籍科科長謝勇也被撤職。31名違規考生被“全部取消錄取資格”。

  有消息稱,因這次事件事關高考,牽涉麵甚廣,重慶當地主要領導力主徹查。但最後重慶市招辦對31名違規考生決絕的處罰方式,亦被指責為簡單地“一刀切”。

  將漢族改成土家族,並不複雜

  “現在我們家這個事情成了全國有名的醜聞,你們不要來找我們了!”何川洋的母親盧琳瓊,語調激動,“何川洋的確不知道這是他父親違規辦理的”,她強調。

  而何川洋民族成分的更改過程後來被證實,幾乎沒有技術含量。

  負責民族加分違規事件媒體接待的巫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宋傳勇告訴記者,2006年上半年,在巫山縣招辦工作的何業大找到時任巫山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的萬民強,請萬幫忙更改何川洋的民族成分。盧琳瓊知道此事。何業大的妹妹何業清辦理了所需資料,並於2006年7月12日將以上資料及申請書交到萬民強手中。

  巫山縣調查組的調查結果是:萬民強沒有按照《重慶市實施〈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辦法》查看何業大身份證和戶口簿的原件,未進行嚴格審查,就在2006年7月12日在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更改申請審批表”上簽注“同意報批”的意見,並報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進行審批。

  2006年10月9日,重慶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批準該申請,並發放了更改證明書。何業清憑此更改證明書到公安機關辦理了民族成分更改手續。

  而按照巫山縣民宗局、公安局與監察局於2007年頒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民族成分確定工作的通知》,更改民族成分的程序包括:首先,凡是符合政策申請變更民族成分的,須經本人向所在單位或鄉鎮人民政府提交書麵申請,並填報《重慶市民族成分更改申請審批表》;其次,由所在單位或鄉鎮人民政府分管統戰工作的領導組織調查核實,經單位或鄉鎮人民政府會議研究,在本單位公示7天無異議後,由行政主要負責人、分管統戰工作領導審簽、蓋章,並加蓋單位公章後,報縣民宗局。

  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長楊永紅稱,接到申報材料後,由巫山縣民宗局按政策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報縣委統戰部研究確定,原則上每半年研究一次,對不符合要求的申報材料,一律退回原單位。

  在何川洋事件爆發前,整個缺乏監督的更改戶籍過程,主要依賴的是下麵把關的人,責任心幾何。

  有一位當地官員稱,巫山縣城本就不大,“關係網密切,朋友間能辦的幫忙,任何人都願意做點好事”,在縣招辦工作的何業大,就是直接找到縣民宗局局長幫忙,而當地公安部門根據民宗局出具的看來無誤的材料,就這樣更改了何業大兒子的民族成分。

  記者多方聯係巫山縣公安局,但該局回避,後巫山縣公安局通過縣委宣傳部向記者轉述,他們在這個事件中的確有錯,而具體細節不想再提及。

  “傳說中的北大狀元鄉”

  在此次民族加分事件被公布後,巫山縣鄧家土家族鄉和紅椿土家族鄉一時間暴得大名。其中,紅椿土家族鄉,被譽為“傳說中的北大狀元鄉”。

  記者在當地紀檢部門也了解到,高考民族成分造假者大多是通過把戶口遷到鄧家、紅椿兩個土家族鄉,改動其民族成分。這種情況,此前並未引起相關部門的警覺。

  依據巫山縣官方數據:該縣共有2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6839人。

  在巫山縣下轄的兩個民族鄉中,紅椿土家族鄉位於縣城南64公裏處,東鄰官渡,西接巫山糧倉廟宇鎮,北與銅鼓鎮接壤,南靠湖北建始縣,這個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人口6000多的深山小鎮,從巫山縣城渡江過去,尚需三四個小時顛簸的車程。鄧家土家族鄉則更為遙遠。

  田中的戶籍後來就是被其父田家雄遷到了紅椿土家族鄉高爐村。而在近年來,為了20分的高考加分,一些考生通過將戶口遷徙至鄧家、紅椿兩個土家族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巫山縣公安局負責辦證的工作人員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如果一個縣城的孩子想要遷戶籍,需要戶口遷入地的鄉鎮派出所出具證明,然後再到原戶口所在地即縣公安局辦理戶口遷徙,即可。

  從程序上看,如果能在鄧家、紅椿兩個土家族鄉找到熟人或聯係房產,遷戶口的過程不複雜,卻與一些職能部門的批複環環相扣。

  而根據《關於中國公民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要更改民族成分,須“報經縣級以上民族工作部門審批”。在巫山縣,更改民族成分的審批權就屬於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巫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楊永紅稱,按照現行確定民族成分的規定,年滿20周歲者不能再更改民族成分,所以以往家長會趕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申請更改。

  在今年4月22日,針對個別地區違反有關規定變更民族成分的現象,國家民委等三部委聯合下發《國家民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變更民族成分有關規定的通知》。該通知強調:公民個人的民族成分,隻能依據父親或母親的民族成分確定。父母雙方均不屬少數民族成分的,本人不得變更為少數民族成分。考生在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報名時填寫的民族成分必須真實有效,一旦出現舞弊,將取消高考成績。


少數民族認定之爭


  被包括何業大、田家雄在內的巫山籍考生家長提及的是,他們選擇更改孩子民族成分的一個原因是,巫山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巴東與建始均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轄縣。多名當地人士提及,在1952年,現隸屬於巫山的銅鼓鎮,當時曾處在湖北建始縣的管轄範圍內。

  巫山縣民宗局局長楊永紅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稱,巫山與巴東、建始這些少數民族區域是“山同脈,水同源,人同族”,巫山人常有背背簍出行,用白布包頭,唱山歌,哭喪哭嫁等典型土家族風土人情。

  47歲的楊永紅此前曾在巫山縣紀委工作過9年,目前身任縣民宗局局長的他感到了潛在的壓力。因為少數民族考生向來有政策照顧,但何川洋係列民族加分違規事件爆發後,巫山縣民宗局不敢輕易核準新的民族成分變更申請。

  “少數民族的確認,到底依據什麽標準?應該追溯到哪一輩?如果要恢複少數民族身份,又要從哪一代人開始恢複?”楊永紅提出自己的疑問,在以往,對少數民族的認定是根據民族生活習性,而在事實認定上,這是極為模糊的。

  在2002年12月,根據渝府[2002]230號文件,重慶市政府同意撤銷巫山縣鄧家鄉、紅椿鄉,設立鄧家土家族鄉和紅椿土家族鄉(少數民族人口占30%以上)。

  楊永紅說,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不少居民以為少數民族落後,會被人歧視,所以許多家庭不願意填報自己是少數民族,在接下來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也隻有極少數人願意承認並如實填寫自己是土家族,“從縣誌上看,巫山確實都是土家族的後裔。如果當年老百姓能正確看待自己的民族成分,現在巫山縣可能就是少數民族自治縣,也就不存在改民族的問題了”。

  但後來,我國出台了一係列對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大力扶持政策。諸如,國家每年播給鄧家、紅椿兩個土家族鄉的基礎設施(建橋修路等)、社會事業(如教育、衛生等)的扶持資金達300多萬元。楊永紅稱,如果巫山縣是少數民族自治縣,國家扶持的資金將每年高達上千萬元。少數民族鄉,開始成為香餑餑。

  此外,要認定少數民族成分,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十分重要。重慶武隆縣曾在一年一次確定了4個鄉鎮是土家族鄉,因此,每年獲得國家扶持款數百萬元。

  與巫山隔壁的巫溪縣,去年為確認少數民族鄉鎮,該縣還特地發了一個紅頭文件,經民宗局核查,確認了6000餘人的少數民族申請,最後公安不敢大麵積更改,原因是不符合現有政策。至今,該縣還沒有一個少數民族鄉。

  2009年7月2日,巫山縣監察局、縣民宗局、縣教委、縣公安局四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戶籍管理嚴格執行民族成分變更有關規定的通知》,重申改民族要求,開展“自查自糾”工作,該通知下發到各鄉鎮。

  楊永紅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始,巫山縣一共受理已經更改民族成分的100多人全部進行“自查自糾”。今年6月27日後,巫山縣委縣政府要求調檔複查近年來申報批準名單,“現在不能講情理上被認定是少數民族了,隻能按法律文書上的辦,隻能看他的父親或母親被查出是不是少數民族,如果父母雙方均不是,就要糾正過來”。

  從文件發布當天至7月14日,已有32人主動申請糾錯,改回漢族,“三分之一的人都被糾了過來”。

  並且,民族成分更改的程序會被簡化,減少人為介入的環節。今後,如果巫山縣民眾想要更改民族成分,隻能向作為民宗局局長的楊永紅本人申請,楊會看申請人及其父母身份證、戶口的原件,“之前,下麵把關麵太廣;以後,不存在鄉鎮部門把關的問題”。縣民宗局批複後,直接到公安局辦理變更手續。

  2007年9月,巫山縣民宗局、縣公安局、縣監察局聯合發文確定,個人的民族成分,隻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確定。不能向上追溯,更不能橫向攀聯。今年7月,該縣再次發文規定,父母雙方均不屬於少數民族成分的,本人不得變更為少數民族成分。

  包括楊永紅在內的多名當地幹部稱,目前,在巫山,一個家庭內部有多個民族成分的現象,廣泛存在。在紅椿土家族鄉,也存在父親、姐妹都是土家族,但兄弟卻是漢族的情形。

  楊永紅說,因現在政策並無詳細規定,給日常工作帶來不小困難。如果能像DNA檢測一樣,達到某個數據條件,即可認定,也就好辦了。

  他甚至預測,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巫山肯定有很多老百姓要求改成少數民族。

  是聚散地或聚居地的少數民族考生,高考能享受5分或20分的加分,這個巨大的加分誘惑,讓當地民眾趨之若鶩地到民宗局要求更改民族成分。楊永紅認為,文件規定與現實狀況差距很大,曾有居民搬出家譜說自己從來就是少數民族的,要求改回,盡管有文件規定,但縣民宗局“很頭痛”,“對民族成分的確定,是應該尊重曆史,還是尊重現實?”

  板子應該打在誰身上?

  記者從巫山縣招辦以及巫山縣高級中學了解到的加分程序是:報考前,學校和各考點按照重慶招考指南上的報考程序、加分政策,對考生與家長進行宣傳,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上一年12月5日高考報名時自行填寫包含民族信息在內的考生信息,並於高考當年的三四月份,將可以獲取加分的證明材料,比如身份證、戶口簿等原件提交至學校招辦,再以學校為單位,統一交至巫山縣招辦,核對並確認。之後,均有公示期。

  而為什麽在整個高考報名與信息複查與公示過程中,無法發現那些造假的加分者?

  巫山縣招辦招生科科長代去思舉例稱,招辦相當於裁判,而倘若運動員上場前服用了興奮劑,裁判是發現不了,對運動員的檢測工作屬於興奮劑檢測中心。

  他也稱,所有的高考加分後都注明“是否錄取,由學校決定”,“雖然說認不認這個加分是高校自己決定的,但絕大部分高校是認可加分的,北大、清華都是;隻有少數高校隻看考生的裸分,比如複旦”。

  巫山縣是移民大縣,也是三峽工程重慶庫區首淹首遷縣。巫山全縣有25個鄉鎮,其中15個是庫區移民鄉鎮。新的縣政府大樓,2001年才投入使用,而原來的巫山縣城已經淹沒於眼前這片浩瀚長江了。原來海拔為165米的巫山縣高級中學,如今也已經淹沒在10米深的水底了。

  代去思解釋,按照現行高考加分政策,每個三峽庫區的考生都能加5分;三峽庫區淹沒城市鄉鎮考生報考普通高校可以再累加一項分值最高的加分項目,但累加後的分值不超過20分。

  而巫山高級中學副校長黃少兵在接受《新民周刊》記者采訪時稱,“三峽庫區考生”加分對於庫區是一種“智力支持”,也是對地方“舍小家,顧大家”的一種扶持激勵政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他也透露,在2009年巫山高級中學27個班級、1900餘名考生中,有過半的考生享受了“三峽庫區考生”加分政策的照拂。

  記者了解到,“三峽庫區考生”是以鄉鎮為單位統計的。諸如,目前,整個巫山縣城的所在地巫峽鎮,都屬於三峽庫區移民搬遷範圍,所以,巫峽鎮的考生就全部享受政策範圍內的5分高考加分。

  一個隱憂是,如果能夠弄到移民證,就能享受加分。在關係網密集的基層小縣,這並不太難。

  在今年北京大學的錄取名單上,不會再有何川洋、田中他們的名字。

  如果缺乏一個健全的製度,類似這樣的個體悲劇,或者鋌而走險的故事,將會被無止境地重演與複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