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麽說“胡的‘間諜案’恐怕沒那麽簡單”?因為它的確不簡單,而且還很複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談:
第一、胡案在考驗中國的法律製度,換句話說在考驗中國法律的嚴肅性和可靠性,更進一步說也在考驗中國領導人的能力和智慧。乍一看來,似乎把這個問題抬得太高,我看未必如此,請看下麵的具體分析。
胡某本是一個中國人後來歸化的澳大利亞人,他犯案前在中國做生意經商而已,卻也正因為他在中國的做生意經商時所從事的不法行為之嫌疑重大而被捕。合法經商受中國法律保護,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事實所證明,中國的政策錯了嗎?中國的法律錯了嗎?中國的外國商人有治外法律權利嗎?這幾個問題我們不能不問問自己,也問問別人,相信大家都會有答案。
澳大利亞的利益集團已經在“吹捧”這個“民族英雄”了,胡的行為得到某些澳大利亞人的歡呼和鼓噪,要求陸克文幹預、施加壓力,釋放胡的呼聲不下於台獨呼籲釋放陳水扁的音量,很想在國際上贏得一定的支持和回響。從另一個角度看,有人似乎以為,在澳華人的地位可以從此轉換一個天地,我明確告訴你恐怕是做夢。
在中國的外國商人到底有多少?他們的利益到底有多大?這本就不是你我百姓所應該知道的,中國的政府和領導者們應該知道。另人奇怪的是,其他外國政府沒有過多的參與胡案的評論。好不好?好不好??好不好???
老實地說,對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是可以明白地告訴人們, 這些外國政府們、外國駐中國的商會們、外國駐中國的大牌律師事務所們、外國商人們都在睜大雙眼看著我們對這個案件的司法審理。從目前開始的一切程序,直至過程中的所有互動,到最後的審判結果,他們都在睜大雙眼緊盯著哪。前麵所說的那些經濟界的恐龍們,然後很快就會根據中國對本案的上述作為采取相應的對策。
法律是什麽?答案可以是不同的。但我想指出的一個角度是:法律是個工具,是一個國家維護對內統治的工具,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往的遊戲規則。我們中國政府和中國的商人們,對法律的理解還太嫩,看看我們對外交往中,所謂的海外兼並或收購所交的學費,動輒得咎還不說明問題嗎?我們與這些經濟恐龍們在玩法律、玩遊戲規則中的話語權太弱、太弱、太弱。這是現實,毋庸回避,正確麵對就好了。這是對外, 我始終覺得這是必要的苦難,是我們必須承受的。日本人、韓國人、也包括美國人都曾經吃過同樣或類似的苦難,我們中國人也不可能例外。
對內,在中國內部,我們中國政府和中國的領導者們是掌握了法律遊戲規則的話語權的。盡管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在三十年裏,在法律機製的運用上水平還不高,尤其是和西方特別是美國相比差距尤甚,但是畢竟積累了經驗,具備了眾多的法律,還有中國人聰明的智慧,我相信一定能夠解決這個案件。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今天的中國領導者們,你們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的,新中國成立前,外國人在中國是有治外法律權利的;那時中國沒有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我們理應為我們能有今天的地位而感謝前輩們的奮鬥。前人做了該做的事,你們怎麽辦?你們怎麽辦?
在此,我說說美國的法律尊嚴。寫到此,不得不停了打字,隻要打出“美國的法律尊嚴”幾個字,我就不想再做進一步的闡述了。因為美國這隻超級恐龍,總的說來,的確在執行運用它的法律方麵作為使人們尊敬它的法律尊嚴。中美相比,我們如果不尊崇自己的法律尊嚴,中國人和中國政府以及中國的領導者們也不要希望贏得別人的尊重。
這就是如何贏得尊嚴的法則。
第二、說說胡的身份和歸屬感。
胡選擇了歸化澳大利亞,這是他個人的選擇;他代表澳大利亞企業來中國經商也無可非議。但是胡的背景出身和語言優勢,是胡個人的強項,但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象力拓這樣的西方大恐龍,本身的優勢已經就夠多了,比如經濟實力、壟斷地位、人才優勢、信息優勢、商業曆史和經驗、澳大利亞及其他西方律師事務所的背後對中國法律研判的支持、商會行會的支持等等,不說澳大利亞政府的支持了,那次外國商人們的商業行為會缺少外國政府相應的支持呢?已經具備許多中國企業這些小恐龍們,或者是食草的大型恐龍們所不具備的許多優勢,居然還會用“下三濫”的手段。胡在這個過程中的行為,特別叫中國人所不齒。其實這樣不光彩的行為,也不被外國絕大多數的商人所認可。
我相信, 目前在中國超過400家的Global 500 或Fortune 500, 都有搞這種“間諜”行為的能力,但是做不做就是各自的選擇了。力拓在中國的行為太令人不齒了。
外國人在中國經商賺錢要(而不是“請”)遵守中國的法律。
海外的華人有選擇歸屬的自由,畢竟這是人權的表現之一,而且中國這60年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西方百姓的生活水平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海外華人能在國外謀的一席生存之地也是不容易的。人們會尊重各自的選擇, 也不會拿所謂的“X奸”的帽子說事。簡單地說,海外華人與中國國家和國內親人的聯係,恐怕是千絲萬縷,很難撇清。但是,有一點曆史一再的證明:
中國國家越強大,海外華人的生活和地位也會越順利。
第三、中國的政策錯了嗎?
沒錯。股市有句俗語,把在股票漲升過程中,在該隻股票所獲的利潤類比為吃魚。最好是從魚頭吃到魚尾。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外資到中國投資,利用中國富餘的勞動力和付出中國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環境代價,這些都是中國發展所必需付出的代價,我們吃的是什麽? 我們吃的是什麽?? 如果也拿股票作類比的話,中國的勞動力隻不過是咂一咂魚骨頭,看看深圳挑磚民夫肩膀上的印記吧!中國從國家的角度也隻不過是吃個魚尾巴上的一點肉而已。
即便是如此,我認為中國的政策還沒有錯。但是我們中國人要規劃今後十年、二十年,我們要永遠咂骨頭、吃魚尾嗎?我們要保持政策和法律的連續性,不能搞極端民族主義,也不能停止不前,吃盡前人的遺產。
古人雲,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將…………。 中國的重新崛起或者說簡單些,重新尋找自己的中國國家在國際大家庭的定位,必將經曆一個脫胎換骨、臥薪嚐膽、勵精圖治、鳳凰涅磐、浴火重生的痛苦過程。這是不可避免之痛,好像生孩子的陣痛,雖然痛但快樂著。認清了中國國家的曆史責任和目前的狀況,請中國人要珍惜曆史機遇,更要珍惜中國人自己的國家。
中國人要尊重中國,中國人自己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