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民族氣節、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來源: king55 2009-07-13 19:13:2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35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king55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進取精神、頑強的意誌力、英勇無畏的鬥爭精神;這須歸功於一種強烈的情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產生了一批批傑出的民族英雄和偉大的愛國者其中很多人如蘇武、嶽飛、文天祥的事跡均感人至深。但這還不是主要之點。中華民族優於其他偉大民族處;是他的人民具有更優良的素質,尤為令人感佩的乃是他們偉大的愛國精神。這或許是中國文化精深博大的真正基礎。如果缺乏這個深厚的基礎、中華民族就不可能在疾風暴雨般人類曆史進程中保持曆久不衰的強盛勢頭。

前文所提的那些偉大國家——蘇美爾或埃及、巴比侖或赫梯、希臘或羅馬;他們之所以缺乏持久性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文化在本國勞動群眾中缺乏深厚的根基。古希臘被譽為古代民主政治的楷模、但實際上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隸群眾處於完全無權的地位。若埃及、羅馬之屬;其文化在本國勞動群眾中認同度之淺自是遠不及希臘。以至於在西羅馬末期、蠻族勢力席卷帝國的時侯,廣大奴隸群眾毫無“祖國”概念、他們視入侵者為救星、並協助其粉碎羅馬的抵抗。這些民族在強敵麵前難逃覆滅厄運;其基本原因乃在於基層群眾對“祖國利益”漠不關心

中國的情況則是:每當麵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甚至在統治者已屈膝投降的嚴重時刻,人民總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並以大無畏的精神同侵略者浴血奮戰、捍衛祖國的獨立和尊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一係列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提供了生動的例證 ,無論是平英團的勇士、太平軍的戰士還是義和團的英雄;均是中國最貧窮、最卑 賤、最普通的群眾。正是他們在危難之秋不惜以血肉之軀悍衛祖先的土地、以最簡陋、最原始的武器給武裝到牙齒的來犯之敵以迎頭痛擊。現代史上抗日與抗美援朝戰爭、以中國之貧窮落後、軍隊裝備之簡陋卻終於贏得勝利,相當程度上須歸功於人民群眾偉大的愛國精神及由此激發出來的頑強戰鬥意誌。

中國勞苦大眾至為可貴的是對祖國的極度忠誠。《高山下的花環》概括了生動的生活真實、具有深刻的普遍意義,它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在捍衛民族利益的戰爭中,英勇衝在最前麵的正是像梁三喜、靳開來那樣一大批來自底層的群眾。小說成功的背景揭示使這一思想更加深刻、感人。那些可愛的戰 士、他們多數來自農村,有的還是當年老區支前模範的後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們的家鄉大都貧困、落後;許多人為了補償家用而負債累累。與此同時;某些高高在上的官僚卻利用手中的權利敗壞著國家的機製。這就不能不使他們百思不解、牢騷滿腹、以至怨氣衝天。可這並未減弱他們對祖國 的忠誠,他們在戰場上的英勇行動足以使那些飽食終日的偽君子相形見絀。他們是中華民族柱石般的英雄。

你可以去走訪一下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農工、你將會發現他們心中對祖國的激情。記得一位也許是目不識的老農曾這樣對我說道:“嘿,誰要是看不起中國呀,那他就等於零!”這簡單樸素的話語;表明了一種深遂的民族信念;一種從遙遠古代世代相傳至今仍未泯滅的信念——中國的榮譽高於一切!這種信念深深地植根於廣大民眾之中。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他那不朽的詩篇裏曾形象而深刻地描述過這類信念。在安史之亂、胡人大鬧中原這一特定曆史背景下,杜甫深入社會底層,寫下了千古名篇《三吏》《三別》。在《石壕吏》中,詩人揭露和鞭撻了統治者毫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表示了對人民的極大同情。同時詩人以簡潔深沉的筆墨高度讚揚了人民偉大的愛國主 義情感。詩中那位與酷吏周旋的老婦人在最後這樣表示道“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請”、“急”、“猶”三字用在這裏極有分量;人民群眾那種忍辱負重的高尚愛國情操被刻劃得唯妙唯俏。

在《垂老別》中,詩人滿懷深情地歌頌了一位兒孫死盡後英勇奔赴戰場的老人的光輝形象。

《無家別》中,詩人通過對一位從相州戰敗歸來士兵的描寫;把人民群眾那種無代價的愛國精神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位士兵在隊伍被打散之後返回家園,見到的是一片慌蕪景象;迎接他的隻有“豎毛怒啼”的狐狸。傷感之餘他欲重整家園。縣吏知悉重又把他征入軍中。臨行,他的心情淒慘之極、以至仰天長歎“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這裏不僅飽含這位士兵追憶親人懷念故鄉的深切情感;更表達了人民對統治者的仇恨、流露出不願與他們共戴天的決心。然而“宿鳥戀本枝、安辭窮且棲”。正是這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對故鄉、對祖國的熱愛;竟使他毅然從軍、重新投身於平定胡人的戰爭。

《新婚別》中,詩人更通過為丈夫送行的妻子之口;道出了時代的呼喚、人民的心聲:“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這,就是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構成了中華民族經久不息的堅強柱石。而人民具有這種精神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又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產生一批又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和偉大愛國者的基本前提。許多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夠在逆境中建立永垂青史的功勳;這與其偉大的愛國精神密不可分。毫無疑問;如果不是對祖國的忠誠;探險家張騫將無法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完成對絲綢之路的開劈;外交家班超也很難在西域那種常人無法想象的困境中為祖國建立起彪炳千秋的曆史功績。忠心為國建戰功的飛將軍李廣;勇猛善戰、威震翰海的衛青、霍去病;雄才大略、布國威於萬裏之外的唐太宗李世民、心昭天日、赤心報國的嶽飛;凜然正氣、堅貞不屈的文天祥;以及戚繼光、鄭成功、李定國、林則徐等等等等;這些人物之所以能在曆史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英雄活劇,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對父母之幫的熱愛、對中華民族榮譽的珍惜。因為由此所激發出的巨大精神力量能夠使人們一無所懼。

人們大概對蘇武的故事並不陌生;當年,做為漢朝使節他曾出使匈奴。因意外變故遭其無理扣留。因拒絕投降,他被匈奴人流放於荒蕪的北海整整19年。在最艱難的時刻他隻能用破布、碎羊皮片拌著積雪充饑。降將李陵在奉單於之命勸降於蘇武時告之:朝廷法度無常,連蘇武的哥哥、弟弟也因獲罪而被迫自殺;言外之意就是說,朝廷既然有負於你蘇武、那又何苦這樣對他忠心不貳呢?蘇武凜然答道:就算朝廷有什麽不諒解我們的地方,難道我們就該望掉祖宗、望掉父母之邦嗎?一席話,說得李陵啞口無言。而讓人感佩至深者;乃是蘇武那崇高博大的精神境界。

13世紀蒙古征服時期,俄羅斯也曾有過一位叫德米特裏的英雄;當年他作為基輔守將曾與拔都親率的蒙古西征軍主力展開殊死戰鬥,終因寡不敵眾、城陷被俘。德米特裏不討饒、不下跪,昂首挺胸地站在拔都麵前隻等一死。然而、當拔都親釋其縛、並奉其為上賓;他卻受寵若驚,不但歸順了蒙古、還建議拔都進兵波蘭。

相比之下,文天祥是在堅決拒絕了忽必烈授與中書宰相的巨大誘惑之後視死如歸地走向刑場。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伏爾泰曾寫出了五幕悲劇《中國孤兒》。內容是歌頌蒙古征服時期中國人高尚的民族氣節。並試圖說明盡管蠻族能夠使統治中國的王朝中斷、但他們卻永遠無法征服中華民族!相反、連他們自身也將被淹沒在中華民族的汪洋之中。劇本雖然在內容上以春秋時期趙氏孤兒的故事為藍本、但它精神上的模特正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是那個時代中華民族精神最傑出的體現者。他用他光輝一生所譜寫的悲壯樂章恰恰就是《中國孤兒》的主題。無疑、這個主題的感染力是極其強烈的。伏爾太先生創作本身和劇本在巴黎上演引起的巨大轟動既是極好的說明。而這種浩然正氣曆史性的延續則又在我們民族中促成了一幕幕威武雄壯、可歌可泣的英雄活劇

然而、曆史發展到今天並沒有停止它的腳步。18世紀伏爾太先生高度讚揚過的那種中國人的偉大民族精神能否在新的曆史進程中繼續放射出燦爛的光芒、那完全要看我們這幾代人的素質如何。遺憾的是我們許多青年朋友對中國的認識遠未達到當年伏爾太先生的水準。在他們的腦海裏充斥著極端主義的概念、簡言之就是外國的 一切都好,中國則什麽都不行。什麽文化、傳統、民族精神,在他們看來不過都是些毫無實際意義的東西。這種思想流傳的結果並沒有導致這些人努力汲取西方某些好的、先進和有益的東西,相反一係列崇洋媚外喪失人格國格的的事件卻應運而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失卻了民族精神的結果。沒有了民族精神、無異於喪失了民族的尊嚴!而一個沒有尊嚴的民族其命運隻能是跟在別人後麵搖尾乞憐、任人奴役擺布。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曾這樣寫道:中國“人民在文物、藝術、聰明、才智、政策以及他們對哲學的品味等方麵優於其他任何亞洲民族,不但如此,有些作家甚至判斷;就上述各方麵來說,他們勝過最開化的歐洲人。”然而,事實有可能表現出全然相反的情況;那就是如果我們對我們的文明不了了之,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知其所以然,那我們將隻能在怨天尤人、百無聊賴中虛度年華。久而久之我們將會喪失開化民族最重要的素質進取與自尊。看看我們身邊甚至發生在我們自身的那種庸庸碌碌、無所事事的思緒、以及前麵提及的那些流行在社會上的、缺乏文明觀念的、顯然是在給中國人丟臉的種種不良風氣,尤其是對祖國前途完全喪失信心的種種陳詞濫調。如果我們對此習以為常並任其自流、那麽無疑,我們的前景將十分暗淡。

其實,暫時的落後並不可怕、如德日兩國直到19世紀中期仍是十分落後的國家,然而他們卻憑著極強烈的民族信念、以頑強的拚博和奮發的努力終於贏得了他們各自在世界上屈指可樹的地位。

反之、象末期埃及、羅馬;盡管他們都曾是震動世界的民族;但因民族信念和民族尊嚴喪失殆盡;故終於無法擺脫徹底滅亡之命運。可見民族信念和民族尊嚴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著怎樣的意義!

所以說,如果我們把中國人的尊嚴喪失得幹幹淨淨,那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那麽,何以妄自菲薄的現狀如此令人憂慮呢?我們知道,中國文明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曾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 ,這對造就偉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世代相傳偉大傳統極有裨益。而今天我們的文明水準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特別容易使人們在片麵的對比中淡化自身的形象,這樣的背景加之教育的疏忽極易製造彌茫的人群。

人們常常強調傳統因素的巨大力量,尤其經常談到某些傳統對發展的阻力與束縛;的確、某些過時的、阻礙我們前進的傳統應當被丟棄;但這並不是說我們也要把那些世代激勵我們前進的光榮傳統拋到九霄雲外。反之,我以為愈是在國家處於暫時落後的時期、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傳統愈是具有重要意義。

前文曾經談到許多在世界曆史上堪稱巨人的民族卻不能長久保持其優勢、以至過早地消失在了曆史之中。究其深因我以為是各國沒有擺正曆史的位置。我注意到無論是埃及或巴比侖、印度或波斯;他們的曆史全貌甚至概貌都難以從本國文獻中得到了解。人們為了了解這些國家的曆史不得不費力地進行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並在外國文獻中旁征博引,例如人們熟悉的中國人的著作《大唐西域記》就被人們看作是研究古代印度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與此相對,古代中國的曆史意識覺醒的很早。當其他民族還沉溺在早期奴隸社會通常彌漫的宗教意識和神話氣氛的包圍時,中國已在研討曆史、社會和政治行為的因果關係了。德國著名漢學家夏德指出中國古代史籍浩繁、比希臘羅馬著述中錯誤少得多,而且從未間斷。歐洲古典文獻的研究則顯得斷斷續續,有時甚至要經曆數世紀的銷聲匿跡。

前因不同、結果也相異,同是麵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如公元前6世紀的埃及、公元15世紀的羅馬、公元19世紀的中國;前者土崩瓦解,後著則能渡過難關。而且中國當時的處境比埃及、羅馬要糟得多;埃及麵對的是波斯的單獨入侵,羅馬麵對的是土耳其的單獨入侵,中國則經曆了同時麵對幾乎所有世界列強的艱難曆程。顯然,由於前者自身曆史在國民思想中的非連續性;故衰落時期的國民在強敵麵前唯有自卑而已。後者則因相反的原因使得國運衰微時期的國民也能從本民族英雄時期得到信心、力量和勇氣。這就是曆史對現實的巨大意義。

若拿我國的某些思潮與東鄰日本略作比較;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這一問題。人們普遍讚賞日本所取得的成就,認為這是全盤西化的結果。但是真正了解日本的人們卻懂得日本的成功是在頑強保持並發揚民族精神的基礎上進行執著追求的結果。日本學者通島森夫寫道;“正如‘和魂洋才’這個口號所表明的那樣日本人一直是強烈地拒絕西方的精神觀念的。日本人強烈地希望保留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同時還要建立一個具有可與西方國家相匹敵的力量的近代國家。這種願望在明治維新前就已持續了整整一個世紀。後來無論在明治末年的日俄戰爭時,還是把納粹德國作為典範的軍國主義時期。無論在世界大戰、戰敗後國家處於崩潰時期,還是當今天日本已經成為經濟巨人的時候,這種願望都沒有改變。”[《日本為什麽成功》]而在我國,一味主張丟棄曆史、丟棄民族文化而全盤西化的人士卻大有人在。卻不知這些先生們對日本人的成功經驗做何感想?

就此問題還可聽取一下西方人士的意見;美國學者庫裏斯特發認為;中國文化的傳統“仍然滲透在所有日本人的頭腦中,從這個意義上講20世紀後半葉的日本人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古代中國的繼承者。看吧,當今世界第一流發達國家日本竟在他們當之無愧的洋先生那裏被當作了“老古董”中國的繼續。此事在其深層揭示的意義難道還不足以使人們有所領悟嗎?

如果正視現實,就應恢複我們民族固有的那種尊重曆史的傳統美德。實際上,在我們的人民、尤其是青年中間進行廣泛深入的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人們最須了解的問題就在於:繼承我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尚的民族情操對於當前的現代化建設有著怎樣的意義!繼承的關鍵不是被包袱而是尋動力,這個由精深搏大的中國文明所派生出來的動力,不僅足以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且還能促使人們去贏得那些偉大的、永世長存的東西。就中國本身來說;千百年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多少名揚千古、功垂萬世的偉人、巨匠和英雄。產生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富有創造精神的偉大人民。從世界曆史的角度來看,中國文明的客觀貢獻自不必言;她還象茫茫大海中的仙山那樣,使一些原本與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們從心底產生出一種近乎推崇之極的情感。

英國學者李約瑟教授原本是位馳名世界的生物化學家 ,然而一次頗為偶然的對話,竟使他把主攻方向轉向了全新領域的中國。經過大致如此:教授以漫不經心的口吻問問他的中國研究生;中國何以沒有產生科學?學生生氣地做了相反的回答。教授便以好奇的心情對中國的情況作了一定的了解,不料中國文明的深遂內涵在他在內心引起極大震動,於是一個偉大的計劃開始在他的腦海中醞釀形成,而為完成此計劃教授耗費了他畢生的精力。終於,一部比《史記》還要厚的、在中國來說也是空前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已在全世界陸續發行了。該書以嚴密的科學論證;闡述了中國文明在世界史上所占有的崇高地位。此論一出,不僅使那些歐洲文明中心論者大感意外、即使許多中國學者亦感始料不及。然而以一位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文化係統上均與中國相去甚遠的英國學者在近乎白手起家的情況下,自覺自願地去編撰一部對中國人來說也是十分困難的、卷佚繁浩的巨著;這件事情本身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李約瑟先生為科學而獻身的那種嚴謹、求實的態度,同時也使我們領悟到中國文明做為原動力的巨大力量。如果能使這種力量在我們人民中間發揮作用,我想中國之改觀將指日可待。

康德.凱塞林曾經說過:“古代的中國,他們苦心經營、完成最完美的社會形態,猶如一個典型的模範社會…中國創造了為今日人們已知的、最高級的世界文明…中國的偉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觸良多…這個國家的偉人們跟我們德人相比代表更高一層的文化水平,那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種非常高尚的社會典型,特別是他們超群優越的風範使我印象特深,…文明的中國人謙恭有理是多麽完美…中國人的高雅風采在任何環境裏都表露無遺…也可以說中國人是所有人類中最有深度的人”。無論人們對這番作何評價,它都能給那些勤於思考的人們以深刻的啟示;中國文明的魅力感人至深。

當然,至關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精神。我們的先民正是憑借著中國人特有的“人的精神”,在頑強而執著的追求中、不止一次地抵達文明世界的光輝頂點。

今天,人們把日本當成了“古代中國的繼承者”,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然而,它更應引起的是對我們心靈的震動!

如果我們仍舊不去了解一點中國人的精神、仍舊不思奮進以做出我們的事業,則我們不僅愧對我們的祖先和子孫後代、我們甚至無顏以見對中國寄以厚望的當今世人。

所有跟帖: 

“國雖危弱,必有複興之望。複興之道,亦至簡單。 -KING55- 給 KING55 發送悄悄話 (238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19:19:19

“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朱元璋 -KING55- 給 KING55 發送悄悄話 (1377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20:00:49

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朱元璋 -一山人- 給 一山人 發送悄悄話 一山人 的博客首頁 (40 bytes) () 07/14/2009 postreply 03:50: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