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的周森峰當選為湖北宜城市(縣級市)的市長,竟然成為一條新聞,個中原因,耐人尋味。這位1980年出生的年輕人,按中國傳統說法,已是虛歲30,而立之年當一個市長(他還不是該市權力係統真正的一把手,上麵還有書記),放到古代,放到國外,根本不算什麽。
年輕官員成為輿論熱點這不是第一例,去年以來,就有山東某28歲的副廳級幹部、江蘇25歲的正處級幹部已有類似周森峰的遭遇。而在中國古代,年少為官,往往成為佳話,難道現代中國人的心胸還不如古代麽?
縱覽古今中外,凡是年少為官不被質疑而成為佳話,成為勵誌題材的多半是這三類:
要麽這個官是“考”出來的。中國自隋唐有科舉以來,通過科舉而做官是“正途”,特別是進士出身。在科舉麵前,人人平等,有人場屋裏蹭蹬終生,毫無成就;有人年少就中進士,甚至進入一甲。而一旦中進士,那不管你年齡多大,鐵定有個官做。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從六品,比別的進士高半階。其他的進士,成績好或運氣好的進翰林院,從此平步青雲。最不濟的也是發派各地當七品縣令,而且是“老虎班”,到省城之後,不需要坐冷板凳候補,而是馬上授實職。明朝的名臣楊廷和十九歲就中進士,清朝乾隆朝的朱珪中進士時才17歲,他們一進仕途,就是周森峰的級別。
要麽這個官是“打”出來的。在戰爭年代,軍隊裏的升遷憑戰功,年年輕輕統帥千軍萬馬的人不少。清代鹹同年間,太平軍起,許多人投軍,年年輕輕就當了大官,湘西的田興恕24歲就做了貴州提督(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開國上將肖華17歲就做了少共國際師的政委。
要麽這個官是“選”出來的。這種選舉不論是全民直選還是間接選舉,必須是真正的選舉,而非披著“選舉”馬甲的上級任命。隻要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再年輕的候選人當選應屬正常。如去年11月,年僅18歲的美國中學生塞申斯當選為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市長。
隻要通過這三種途徑,年紀輕輕當官,掌握權力,誰能質疑?欽佩還來不及。相反如果是通過世襲或因為得寵而被朝廷任命的官員,再年輕級別再高,也無人佩服。比如宣統這樣的兒童皇帝,再比如帝製時代皇帝給寵愛的年輕伶人賞賜高爵位,決不會成為曆史佳話,而是相反。
對周森峰的成長經曆、個人能力我不了解,因此不敢妄評他做這個市長是否夠格。我感興趣的是公眾對其上任為什麽有那麽多的質疑聲。當媒體報道他出生在河南禹城一個貧寒家庭時,立刻有媒體報道了他妻子任地級市襄樊市人大常委會某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副處級),有人便把目光投向其妻族的背景。山東的張輝28歲任團省委副書記時,公眾亦是如此。說白了,原因就是他們並非通過我上文所說的那三種有硬指標的途徑而得官,而是“破格”提拔的受益者。我國官場的青年才俊不知凡幾,為什麽幸運的繡球會扔到少數幾人頭上,公眾當然會質疑背後的原因何在。當然,你可以說周森峰是“當選”的,獲得市人大200多名代表全票通過。對中國政壇稍具常識的人就知道,一個地區行政首長的產生,上級黨委組織部門的意見是最重要的。他24歲能從大學裏空降下來當副處級官員,幾年後又能確定為市長的候選人-----還不是差額選舉,那麽他的得票率是100%還是90%有何差別?隻要這人沒有太大的爭議,一般說來上級將其擺在唯一候選人的位置上,想不當選都很難。
公眾質疑並非議的,並非周森峰本人,而是他走上市長位置,後麵的決定性因素究竟是什麽。
公眾究竟在質疑周市長什麽?
本文內容已被 [ 他鄉故知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