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的話還能信麽?
轉自人民網強國論壇
剛才上網,發現新浪新聞的首頁上有這麽一條新聞“國外媒體稱中國向高汙染項目開綠燈 環保部否認 ”。打開仔細一看,原來如彼。近期一些外媒炒作稱,環保部一次批了90多個“兩高一資”的項目,說明中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改變了原來環境保護的政策。對此,環保部周生賢部長表示,該報道完全失實,中國並未向高汙染行業開綠燈,而是堅決卡住了百餘個高汙染、高耗能的項目。“實際情況是2008年,我們卡住了156個高汙染、高核能的項目,總投資是4300多億,這才是事實。所以這種炒作不符合事實,不是無知,便是偏見。”
對於周部長的否認,眾位網友很不買賬。拍磚者雲集,幾乎清一色針對環保部的工作提出了批評。其實呢昨天是世界環境日,大人們發發高調,給自己表表功也未然不可。可是這位講話的大人確實有點過分。人家老外批評批評,您就大肚點,就當給您的工作提醒了麽,沒必要口誅筆伐吧?更重要的是回應批評可以,但是您也不能睜眼說瞎話啊。我們現在的環境就是很差啊,老百姓都不是瞎子,誰看不到啊。最近還有人開玩笑說,為什麽我們這麽多人得H1n1流感的人少,而美國日本確那麽多?主要是我們環境差啊,平時生活在各種毒氣中。一般的這種破病毒不能耐我何。
再說了,您拿出來的那個證據也得過硬啊,我這個好事者,從他們的官方網站上認真查了一下頭條新聞。“周生賢強調,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當前環評要著力抓好五項工作:一是認真兌現七項承諾,為擴大內需開辟一條快捷審批的綠色通道。對於滿足環境準入要求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適當簡化手續、縮短審批時間;對於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要主動在技術和政策等方麵提供服務和指導,適應國家拉動內需的要求。”不知道部長大人要對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提供何種技術和政策服務。"11月26日至28日,環境保護部連續召開兩次項目審議專題會議,批複項目環評文件93個,總投資達2600多億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個,總投資509億元。"剩下的2000億元是什麽項目,語焉不詳了,諱莫如深了。“近兩個月,環境保護部共批複項目環評文件153個,總投資達4700多億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1個,總投資1393億元。”剩下的3300億是什麽項目,還是一樣的語焉不詳,周部長是不是該給我們解釋一下啊?07年鬧騰了很長時間的廈門PX項目,結果是09年1月9日“會議經過認真討論,原則通過騰龍芳烴(漳州)有限公司80萬噸/年對二甲苯工程及整體公用配套工程、翔鷺石化(漳州)有限公司150萬噸/年精對苯二甲酸(PTA)二期項目、內蒙古大唐國際克旗年產40億立方米煤製天然氣項目及其配套長輸管道工程、巴斯夫重慶MDI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意見;”漳州的同誌們沒鬧騰,汙染就過去了。部長大人說嚴控了汙染項目,可是看看這些審批通過的項目應該都是高汙染的吧?到底是“該報道完全失實”還是誰完全失實?相信大家都長眼睛了。
哎,真不知道以後環保部的話我們還能不能信了?
國外媒體稱中國向高汙染項目開綠燈 環保部否認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6日02:09 新京報
本報訊 (記者楊華雲) 對於中國征收環境稅的進展,環境保護部表示,目前幾個部門仍在研究中。
昨日,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針對記者有關環境稅進展提問時透露,征收企業的環境稅,已經列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環保部的重要議事日程,條件成熟時將會推出,盡管沒有時間表,但他表示,這是中國稅製改革的一個方向。
汙染減排保持雙下降態勢
最近幾年,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發改委深化經濟體製改革的意見,均提到研究開征環境稅,但始終處在研究階段。
昨日,環保部還發布了2008年環境狀況公報,汙染減排保持了雙下降態勢,且首次實現了任務完成進度趕上時間進度。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分別下降4.42%和5.95%。
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在“十一五”第一年出現汙染物排放不降反升的嚴峻形勢後,國務院推出了對地方政府節能減排的考核辦法,張力軍透露,2008年一些地方對汙染減排工作不力的官員進行問責。
部分官員減排不力被問責
他介紹,河北省石家莊市對一個縣的主管縣長進行處罰,要他全力以赴地抓環境保護,如果完成的再不好,就要提請免職,而山西省太原一個電廠的負責人由於沒有完成減排任務,汙染治理設施運行不好,被免除職務。
不過,他沒有透露2008年采取問責處理方式的官員數量,他表示,下一步會有這方麵的詳細情況的介紹。
張力軍還透露了4萬億投資項目落實中環保檢查的情況,他確認環保部下半年將會對此開展檢查。
■ 相關新聞 中方駁“綠色環評通道濫用”
環保部稱未向高汙染項目開綠燈,外媒炒作失實
本報訊 (記者馬力)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昨天召開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特別論壇”上,對於此前西方某些媒體提出的“為配合振興經濟計劃,中國環保部開通降低環境要求的審批‘綠色通道’,汙染企業被迅速放行”的說法作出批駁。
周生賢說,近期一些外媒炒作稱,環保部一次批了90多個“兩高一資”的項目,說明中國政府在金融危機中,改變了原來環境保護的政策。
對此,周生賢表示,該報道完全失實,中國並未向高汙染行業開綠燈,而是堅決卡住了百餘個高汙染、高耗能的項目。“實際情況是2008年,我們卡住了156個高汙染、高核能的項目,總投資是4300多億,這才是事實。所以這種炒作不符合事實,不是無知,便是偏見。”
周生賢表示,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經濟危機形勢下,環境保護往往容易被忽視和放鬆。但中國卻在4萬億投資中,3800億用於環境和生態環境建設,體現了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對環保的高度重視。
不過他同時也坦言,近期在對4個省、20個城市的減排檢查中,環保部發現一些地區出現了忽視環境保護的苗頭,主要是一些項目未批先建的問題。環保部已經向國務院做了匯報。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