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八九學潮作一評價,那麽合適的評價是:政治行為藝術……

來源: 嘯月 2009-06-02 20:57: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0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嘯月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沙鷗來稿:(原題:八九學潮的五個問題及答案)冷眼旁觀了兩天,看見了網上關於八九學潮的如潮評論,最搞笑的就是看那些所謂學運領袖們的自述自評,喊著" 平反64"的口號,義憤填膺的作受害者狀。首先要弄清楚,將來中國要平反的,絕不應該是八九學潮或64運動,而是對64死難者要有道義上的撫告和對傷亡者家屬的國家補償

曆史由參與者書寫,但是,曆史不是由參與者來評價。將來,當中國的民眾站在曆史的裁決席上時,當時的學運領袖們最多隻能作為作證者,其中的有些人可能還得被送上道義和政治的被告席,無論對傷亡者,還是對中國社會的發展。

五個問題及答案如下。

一,64 來臨,在要求中國政府平反時,作為把那些傷亡者聯手送上不歸路的另一方,學運領袖們懺悔了沒有?別跟人們說一些"沒有政治經驗""政治手段不成熟""用心良好"之類的話,對死去的人們來說,無論何種原因和動機都無法挽回他們的生命,就象中共同樣不能用"沒有橡皮子彈""缺乏應對經驗"之類的借口來推卸道義和政治責任。

二,假如中共不鎮壓,運動將以何種形式收場?現在許多人總是喜歡說"假如64不被鎮壓….",中國會如何如何光明,那麽首先他得麵對這個問題。答案是,64前後,全國其他地方學生已經開始大規模的串聯北京,學生們不買票,藐視交通法規,在武漢等地甚至出現了學生們攔火車的情況,一種文革時紅衛兵式的無政府主義鬧劇已經開始。"天安門一代"、"天安門領袖"、甚至"天安門情侶"都開始出現,大家都圍繞著那尊碩大的自由女神像開政治派對,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青春的熱血在沸騰,帶著掙脫父權的壓抑和社會束縛的快感,把一種"殺父情結"以一種反社會不公的"正義"方式向中南海裏的權貴們痛痛快快的發泄,讓人們見識了什麽叫"革命是群眾的狂歡"。這種覆水難收的場麵想和平收場?除非又出現個毛式的"一代天驕"。

三,八九學潮有多"偉大"?如果說有幾百萬人參加的運動就能稱"偉大",那麽文革比這個運動要"偉大"得多;別以為喊得口號有多"偉大":"反腐敗、反官倒 "、"民主自由",從人本的角度,這些還能"偉大"得過馬克思的"人非商品"的論斷?從民本的角度,還能"偉大"得過毛澤東的"人民當家作主" 的號召?更別把"非暴力"掛在嘴邊,暴力的本質在於強製性,強占國家公共場所達兩個多月居然還能用"非暴力"來打圓場,"非暴力"和"無政府主義"不能劃等號。

4,八九學潮是民主運動?這種說法毫無道理。什麽時候開始學生運動成了民主運動?喊著"民主自由"就能是民主運動了?那麽為何本次運動發展到後來與中共內部的政治鬥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種深入的牽扯進中國傳統政治最黑暗的宮廷內鬥的運動居然還能稱為"民主"運動?!是誰在玷汙這個運動?更別提"4君子" 下跪請願及柴玲那句充滿血腥味的名言了。答案是,八九學潮前半截是學生運動,後半截是政治運動,與"自由"還有點搭界,畢竟無政府主義也算是種自由,與" 民主"則毫無關係,與民粹式的街頭政治倒有些近似。

五,八九學潮給中國社會留下了什麽?它除了給中國社會留下了又一個巨大的傷疤,沒有對中國社會留下一絲一毫的推動作用,無論是政治上還是文化上,在思想啟蒙上跟八6學潮都沒法比,也許跟92年鄧南巡而開啟中國經濟的另一輪高速發展有點關聯,可無論是中共還是學運領袖們都予以否認,中
共是攬天下之功為己有,學運領袖們則因政治智商太低而認識不到。作為八九學潮留下的唯一政治資產,海外民運曾經寄托著一些天真國人的希望,總是希望這些人中能產生索爾仁尼琴、哈維爾式的自由主義思想巨匠,退一步來說,產生一個葉利欽式的政治強人也行,最不濟也能產生個瓦文薩那樣的文盲政客吧?答案是"沒有",它隻留下了一群"惡搞式民運",這幫人在海外小孩子辦家家一般的鬧騰到現在,以64為起點,直線下墜,連僅有一點受強權壓製的道義形象都賠的精光。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對陳凱歌的《無極》有多麽的顛覆,那麽64後海外"民運"對民主政治和民主運動的惡搞就有多滑稽。........

問題還有很多,留給人們自己去補充。

如果非要對八九學潮作一評價,那麽合適的評價是:政治行為藝術。行為藝術有多麽荒謬和怪誕,作為政治運動的八九學潮就有多麽的荒唐。它的表現形式是,學生運動變為政治狂歡,一群混混沌沌的熱血青春被有意無意的誤導進另一個冰冷的政治世界;留下了一群吃政治飯的惡搞式"民運",一個充滿悖謬的群體。同時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悲劇:一群年輕的生命,一個深背道義枷鎖的政權,一個又添一個傷口的民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