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鬆:中國人在人性上的退步比其他國更強烈(組圖)

本帖於 2009-08-14 18:45:44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采訪白岩鬆的計劃始於兩個月前,當時的白岩鬆正為《岩鬆看美國》做著各種準備,3月30日,岩鬆和他的團隊出發去美國。走之前,白岩鬆通過他的工作人員向記者約定《看美國》之後見。一個多月後,岩鬆如約發來短信,“明天下午一點半可否?我們辦公室,辛苦!”全沒有傳聞的央視知名新聞主播的架子。及至在他狹小且淩亂的辦公室裏見到白岩鬆,才更感受到他的善意、親和、幽默,當然,他的言辭依然犀利,依然帶著白岩鬆式的思考、驕傲、自嘲和憤怒。

  主流白岩鬆

  美國的變化沒我們內心的變化大。

  記者:在這個時機去,趕上奧巴馬時代,趕上金融危機,美國的變化更大吧?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news/2009/05-26/U25P4T8D1708235F107DT2009052613515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白岩鬆的言辭依然犀利

  白岩鬆:美國的變化沒有我們內心的變化大。是,兩座大樓沒了,但其他變化沒有想象得大。但是,看美國的心態在變,十幾年前你是去仰視,很多東西是陌生的,這次你是平視。但我說的平視,不僅僅是由仰視變成平視。好像金融危機後,中國在俯視美國,覺得人家怪可憐的,日子肯定過得挺慘。不至於吧,這是美國,美國每次遭遇危機都會以更強大的方式走出來,這次恐怕也很難像大家俯視的那樣。所以,我說的平視是雙重的平視,改變過去仰視的心態,也改變突然冒出來的俯視心態。

  記者:在美國,能強烈感受到金融危機對普通民眾和美國高層人物的影響嗎?

  白岩鬆:對於普通民眾,影響不是你直接用肉眼能看得到的。是,滿大街在減價,商場裏的人很少,可日子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大家依然早起去上班。美國人很勤奮,如果說現代,中國人更現代,都後現代了。中國是24小時不夜城吧?在美國,晚上七八點鍾城市就安靜得一塌糊塗。我們曾經想象的美國的那些歌舞升平其實在中國。倒是美國滿大街有跑步的,你看到無處不在的濃鬱的親情,員工辦公室擺的全是家人照片。在任何汽車休息站,全是拉家帶口的。我去NBA場館,1/3是家長領著孩子。中學體育運動會,看台上坐滿了家長。是美國人閑嗎?好像不是吧。我覺得相對中國人,美國人很傳統,老百姓的日子很古典。

  我采訪很多美國經濟界人士,在談到經濟危機時,你聽到的不是沮喪,而是抓緊時間在糟糕局麵中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的一種衝動和行動。我倒希望中國人也可以改變麵對危機的態度。其實中國人最懂危機了,危機就是危險中蘊藏機會。

  記者:為什麽美國會給中國造成那樣一種印象?

  白岩鬆:中國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變化比其他人大,我們在人性上的退步——這話說重了,我們在人性上由於欲望而導致的退步和混亂比其他國家更強烈,家庭不穩固比美國更甚。這隻是個人感受。我覺得中國現在走得太快了,墨西哥有一句諺語,Don't go too fast, you will lose your heart。中國有點兒像它,但是我們還沒太看到中國停下腳步等等靈魂的東西。

  我不會再做快餐、熱門式的東西,我要做冷的、但有價值的東西。

  記者:在《岩鬆看美國》中,作為媒體人和你私人的角度會有衝突嗎?

  白岩鬆:《岩鬆看美國》,誰都知道,不是岩鬆在看,這是一個媒體行動,必須要用媒體的價值觀和選擇去選擇你要做的選題。當然這裏有個人因素。從個人角度說,到了我這個年齡,我不會再去做快餐、熱門式的東西,我要做冷的、但在我看來是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我可以選擇做科比、奧尼爾的專訪。走之前,他們都在找我,最後我堅決放棄。我去做中學生時代的科比,去了解美國孩子喜歡體育的動因。它相對很冷。你想想,如果我做科比,收視率一定會很高。但我覺得,采訪科比,今天可以,明天可以,轉眼就過去了。但你要了解NBA為什麽會成為NBA,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包括做校車、做公共圖書館、做食品監管,我覺得這都是媒體加個人的一種選擇。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news/2009/05-26/U25P4T8D1708236F107DT2009052613522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白岩鬆談笑風生

  記者:底特律是你們到那後臨時調整計劃拍攝的,這座城市帶給你們的觸動是什麽?

  白岩鬆:底特律現在的失業率是35%,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對數字敏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透過這樣無情的數字看到一個又一個家庭?底特律原有幾百萬人口,現在不到一百萬,城中心基本讓給了黑人,樓玻璃全是粉碎的,我們幾分鍾拍到四個吸毒針管,中央火車站早已廢棄,當然這不是一場金融危機直接導致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也不是看美國的笑話,這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中國有四十多座枯竭性城市,我們要去看,千萬不要走到這個地步。當然,看不看不取決於我,但作為媒體人,你看到了,就沒法不記錄,記錄了有沒有用?從來不是媒體人所能掌握的。但我必須清楚我該做什麽,媒體該做什麽,換句話說中央台該做什麽。

  記者:你去之前說過,美國應該是我們的一麵鏡子,通過這次實地采訪,這麵鏡子有多少東西值得我們反思?

  白岩鬆:所有的看都是在看中國。舉例說,美國政府平均一年投入到一個孩子身上的校車費是五百多美金,殘障孩子平均是兩千多美金。而且最好的汽車設備都先用在校車裏。你能看到一個國家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做這樣一期節目,你是熱淚盈眶的,你會想,是不是我們的鄉村裏也會開出一輛校車?

  記者:你《看美國》的同時,還去了耶魯大學講演,聽說非常轟動。

  白岩鬆:我完全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很私人的行為,跟工作無關。我是所謂的68一代,生於60年代,受教育是在80年代,20年了,學校依然離我很近,我每月起碼都要回學校講課、交流。所以,沒什麽可說的,如果必須說,這麽多年,當我有機會和國外的學校或人士溝通時,我當然不會按照我一直反感的方式來進行,說句得罪人的話,我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跟世界溝通的方式是失敗的,用喊口號的方式,自說自話的方式,用幾乎不是人際交往的方式去跟國外對話。我們潛意識裏總在尋找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但是我想說不同永遠是小比例的,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恐怕70%的地方是相同的,否則美國的電影就不會感動中國人,中國的電影也不會感動美國人,名著可以翻譯成各種語言被大家接受,說明人性中更多的地方是相通的。大家不都在聊中國是大國,聊崛起嗎?崛起就要跟世界溝通,你不能獨立於世界之外,鬆弛下來吧,中國應該鬆弛下來。

  記者:岩鬆看世界的腳步能不能再加快一些?

  白岩鬆:絕對不可能,這是我內心的一種抵抗。你本來就不想做快餐或浮躁的東西,如果你自己的腳步浮躁起來,你怎麽跟自己解釋呢?我覺得做這樣的事情本來就是耐著性子去做的。前兩天我和曹璟行老師聊天時,他問:你今年為什麽不去看德國?柏林牆倒塌二十周年,它多麽深刻地改變了國際。其實我在德國呆了一個月,跑了很多地方,可是我覺得還沒熟,這種感覺很奇特。其實印度、法國、韓國,都在準備中。我覺得比較好的節奏是一年一次或兩年三次。對觀眾也是,要不挺難消化的。

  記者:喜歡音樂、足球、籃球,這是否也是你始終在做節目時保持激情的一個因素?

  白岩鬆:還是新聞人的因素在,喜好是喜好,比如我喜歡搖滾樂,但說話時是新聞人。而且,你聽到有人這麽說過嗎?就是有說話權利的人像我這樣說過嗎?這時候我要選擇一些該說但別人不說的話,別人說的那些錦上添花的話我就算了,不多我一個。我到了該得罪人的年齡,該主動地去得罪人了。我不能再天天說那些討好人的話,我不得罪人誰去?

  另類白岩鬆

  中國新聞主持人迅速成長,也迅速地被明星化。

  娛樂時代呼嘯而來,中國傳媒早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踏進了盛世狂歡的娛樂時代,連原本應該高屋建瓴、代表主流聲音的新聞人都在這大浪淘沙中被消費、被娛樂、被惡搞,白岩鬆同樣沒能例外,有幸或不幸地出現在娛樂八卦媒體上。白岩鬆有過無奈,他一直努力把新聞人與電視圈這個所謂的名利場剝離開,但這種努力往往很徒勞。“過去十幾年,中國新聞主持人快速地成長,也迅速地被明星化,沒辦法,你必須麵對,必須有清醒的認識,不要再去迎合和放縱那樣的東西。”

  雖然白岩鬆代表著所有的主流價值觀,在央視的至高平台上掌握話語權,但他認為社會上的主流本應該屬於娛樂,真正該掙錢、該風光的人是那些商業化、市場化的主持人。他不嫉妒,也不羨慕,因為當社會需要聲音的時候,才是他們站出來說話的時候。“娛樂主持就應該最受寵,這個社會才健康,才正常。我可不希望新聞主持人一年當中有無數次是被矚目的時候,那可能說明遇到了問題。但是你要做好準備,我覺得社會會慢慢厘清很多事情。”然而,娛樂與新聞節目的關係並不和諧,用白岩鬆的話是一直處於擰巴的狀態中,嚴肅的不夠嚴肅,娛樂的不夠娛樂。“新聞要做得輕鬆,有娛樂性,有收視率。反過來,娛樂要有意義、有文化、有主題,不能光讓大家樂。”白岩鬆反對這樣的節目調性,他在《新聞周刊》有關小沈陽的節目中,說了一句很具諷刺意義的話:笑就是最大的意義。直播過程中,他與清華教授直接地表達了不同意見,白岩鬆問:“提供笑聲的人算不算勞動者?”教授明確給出答案:“所有私營企業主都不算勞動者。”白岩鬆堅決反對。事後,白岩鬆對記者說:“你笑的時候無所顧忌,笑完了卻突然板著臉說:這沒意義。這不公平。我們能不能讓娛樂不再受這麽多的縛束。”

  中國的新聞時代走得非常艱難但非常有力。

  相比迅猛發展的全民娛樂化時代,電視新聞的改革速度並不樂觀。直到去年的甕安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才讓人真正感受到新聞的力量。從新聞人的角度說,2008年實在太豐富了,所有的色彩都呈現了,所有的感受,好的、不好的都推向了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個新聞大年。這一年,也是白岩鬆跨過四十大關的一年,但他卻不喜歡它。“曾經盼望無數次的這一年,當你經曆時才知道它度日如年。那一年開8個奧運會,中國得600塊奧運金牌,都無法覆蓋大地震給予的那種希望它趕緊過去的感觸。”

  白岩鬆把2008年視做中國新聞的零紀年,他說:“中國的新聞時代走得非常艱難但非常有力,相比娛樂,新聞受到的限製大得多,但在大得多的限製中走到現在,感謝時代,感謝我們自己吧。我最看重的不是去年大地震,而是甕安事件中國媒體的報道。對中國新聞發展來說,我把它看做零紀年,是我理想中正數的開始。我覺得中國電視新聞包括傳統媒體新聞,沒有任何值得表揚的地方,包括我們個人,我們隻不過做了本該做的事,去年才複零。也許再過十年會有正分數。唯一值得表揚的是堅持,但不是所有人都在堅持,而且我喜歡有目標的堅持。”

  任何一種青春都離不開搖滾,那為什麽要人為地讓青春如此地下?

  白岩鬆對搖滾的熱愛從未停止,年輕時他寫下《動蕩節拍——中國流行音樂現狀》。40歲時,他在《新聞1+1》中自曝曾向時任北京市市長的王岐山進言,扶持搖滾樂,這是一個招惹口舌的話題,畢竟搖滾樂在中國一向位列邊緣,有人指責白岩鬆在《新聞1+1》中談搖滾,與其央視新聞主持身份和央視主流媒體形象不符。

  白岩鬆則冷靜但不失激情地回應:“中國流行音樂真正拿得出手的不就是搖滾樂和民謠嗎?英國利物浦因為搖滾樂而成為全世界關注的搖滾樂家園。結果我們的搖滾樂都在往外走,今年的迷笛音樂節跑到鎮江,北京基本不給它提供空間。可是中國大部分搖滾樂隊都在北京,他們過著相當有理想的生活。有人說搖滾樂很糟糕,我想問:中國的影視圈比它更幹淨嗎?我生活中有很多搖滾圈的朋友,在他們眼睛裏,有現在中國人已經很少擁有的純真,他們禮貌、健康地生活,為了一個幾乎看不到的希望在堅持。不可貴嗎?難道說假話居然一路綠燈,說真話要被限製?真正努力的人被視為異類?製造假象的卻被看成主流?沒道理吧。這話說重了,搖滾樂也有糟糕的地方,但是不能因為它有糟糕的地方,就讓它活得如此艱難。我覺得任何一種青春都離不開它,那為什麽要人為地讓青春如此地下?”

  你用嘴活著,你也活在別人的嘴裏。

  《新聞1+1》製片人王力軍評價白岩鬆:作為名主持,他並不滿足於現狀,他期待在輿論監督上有更大的突破和更高的平台。他希望能夠質問官員,能達成與老百姓的溝通,能夠讓政府聽進去更多的話,能夠做更有效的溝通。但顯然,作為一個靠“嘴”吃飯的時事評論員,白岩鬆無疑會被推至輿論的峰尖。關於白岩鬆,正反評價相當對立。一方麵有人認為他極富激情,是電視體製的改革者,另一方麵,有人說他過分自信,正在成為某種現有體製的維護者。王朔曾針對白岩鬆的新書《痛並快樂著》發表文章《痛、病、快樂著》,他寫道:“對他種種突如其來的斷語和始終如一的自信過目難忘,他像是一個早已洞悉了生活真相並具有超常理解力的能者,幾乎對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並能迅速給出當然的解釋。” 所有來自民間的、精英的、上層的質疑與猜想,白岩鬆都早已看淡,他自嘲演藝圈加上電視圈是中國最大的名利場,你用嘴活著,也活在別人的嘴裏。“如果打算期待民主,就要接受一切聲音。如果一個期待並且參與到民主進程中的新聞人,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聲音都不能接受,你就是假的,你甚至要主動迎接批評。而且一個清醒的、理性的人,應該知道哪些聲音是沒有道理的。像去年我關於家樂福的表態,難道我不知道保護自己嗎?在一片群情激奮中,投石問路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我對得起良心,你明明知道那是不對的,你能不發出自己的聲音嗎?當然要發。那麽無數聲音就來了,頭一天你還是民族脊梁,第二天你就是,你會為民族脊梁而驕傲?為而沮喪?不會啊。”

  “捍衛常識,建設理性,尋找信仰。”這是白岩鬆說過的一句話,也是他未來的目標:“這十二個字就決定了我不會再天天說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討人歡心的話。我們經常麵對表揚,也麵臨批評,表揚中有很多表揚是過度的,批評中也有很多批評是過度的,但從來沒有人因為被過度表揚而表達不滿,可憑什麽有過度批評就那麽不滿?這就是你的職業,這就是名利場、攪肉機必然麵臨的。心平氣和麵對它,超越它,不就完了嗎?”

  超越我,請用比我更快的速度

  白岩鬆在《藝術人生》中說過:最佳的狀態是你去意已決,而觀眾戀戀不舍。現在他開玩笑說:“千萬別反過來,你戀戀不舍,觀眾已經去意已決。”他無法預測 5年、10年後他的人生會怎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依然是目前國內新聞人很難逾越的目標。很多年前,白岩鬆就對年輕同行說過:超越我,請用比我更快的速度。現在同樣適用。“不要指望我停下來等你,我依然在跑,我沒有守著原攤,我依然是目前中國主持人中工作量最大的,加不加之一都行。那麽,年輕同行就要思考,你是不是比我更快?”

所有跟帖: 

說的不錯. 但是應該不能說是中國人人性退化 -中小學生- 給 中小學生 發送悄悄話 (68 bytes) () 05/26/2009 postreply 22:22:32

中國人性的退步是是首先從影視和媒體人士開始 -有感而發之- 給 有感而發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05:53:00

同意! -David1115- 給 David111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08:18:10

回複:中國人性的退步是是首先從影視和媒體人士開始 -諾爸- 給 諾爸 發送悄悄話 諾爸 的博客首頁 (12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09:17:05

沒有受眾媒體怎敢墮落?人民對民生的滿意度才是目前人性改變關鍵 -weadow- 給 weado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5/2009 postreply 11:45:01

中宣部遲早會叫他滾蛋! -禦用文人- 給 禦用文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7/2009 postreply 23:03:44

回複:白岩鬆:中國人在人性上的退步比其他國更強烈(組圖)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26 bytes) () 05/28/2009 postreply 06:52:39

FREE-MAN 的人性失蹤了,你的是非曲直不見了,你的判斷力沒有了,良心被偷走了 -Wiserman- 給 Wiserma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06/2009 postreply 10:49:59

國內網民支持最多的理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齊達內34- 給 齊達內3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01/2009 postreply 14:30:5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