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房地產專家“雷人語錄”:他們代表誰的利益(圖)

來源: 的的 2009-05-26 10:52:5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0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的的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作“房地產業將再次拯救中國”的演講中,高調宣稱:“所有反對房地產複興的想法都是危害國家利益,我給他們的帽子是‘反人類’”,“沒有房地產業不能救中國,而且房地產業正在拯救中國”。麵對董藩的“雷人語錄”,網友怒而拍“磚”,斥責其“ 不憑良心說話才是真正的反人類”。然而,這並非專家學者與公眾之間的首次衝突。今年以來,類似的精英與草根之辯從未間斷,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矛頭直指學者的道德良知。是公眾對學者歸於苛刻?還是學者的社會責任感蛻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526/Img26418189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劉道偉/漫畫



  “雷人語錄”知多少

  在近日坊間流傳的一份“樓市專家IQ排行榜”上,董藩以“IQ指數25、重度低智”榮登榜首。董藩的“雷人語錄”除了“反人類”說,還有“房價是唯一合法的調控城市人口規模的有力杠杆”,以及“未婚同居增加刺激購房需求”等。他說,現在中國有二種社會現象表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大大改變了:一是大齡未婚子女與父母分居;二是非法同居現象嚴重;這些都需要房子,這樣對於拉動房市是非常有利的。這樣的驚世駭俗之語,著實讓公眾開了一次眼,本不為公眾所熟知的董藩聲名也自是扶搖直上。

  在這份“樓市專家IQ排行榜”上,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也“榜上有名”,趙曉堪稱“挺樓市”專家典範,他號召人民“現在買房,就是愛國”,國民經濟約等於房地產(國民經濟≈房地產),約等於民生。房地產發動機不能停,房地產崩盤老百姓更買不起房子。這番言論足以“雷”到公眾。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茅於軾憑借“廉租房應該是沒有廁所的”、“一個房子能賣80萬,你就不要賣50萬,賣50萬太糟蹋它了。一個社會要富起來,就要靠每一個物都要盡其用,隻要有人出高價,我就把它賣到盡可能高的價位”等高論,位列榜單也是順理成章、情理之中的事了。驚人之語並不僅限於房地產業。翻開報紙、打開電視、瀏覽網頁,各類專家學者的言論充斥其間。年初,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劉吉在一次年會上發言:許多企業之所以關門,並不是因為金融風暴,而是由於《勞動合同法》,他們的直接成本提高20%至30%。

  2月,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也對《勞動合同法》進行批評。他認為,該法損害的是工人階級的利益,因為它讓工人找工作更難了,而不是更容易了。

  4月,北大教授孫東東:“對那些老上訪專業戶,我負責任地說,不說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問題--都是偏執型精神障礙”;

  “中國的貧富差距還不夠大,隻有拉大差距,社會才能進步”,“中國窮人為什麽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經濟學家就是為利益集團服務的” ,“腐敗是改革的成本”,……等等,也均出自於專家之口。

  專家?“磚”家?

  各類專家們,尤以地產界專家為甚,因論調足夠新穎、大膽,屢屢挑戰著公眾的認知底線,引來網友一邊倒的“拍磚”,成為“偽學者”、“磚”家。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因宣稱“買房就是愛國”,幾近引起全民公憤。眾多網友哀呼:想愛國咋這麽難啊!無疑,愛國有多種表現形式和選擇,買不起房的窮人就不愛國嗎?買房的人就一定比不買房的人愛國嗎?即使買得起房,也未必要當高房價的炮灰。

  針對董藩的“反對房地產複興就是反人類說”,新華網友“滑力加”毫不客氣地指出:公眾反對的不是發展房地產,而是反對房地產商的暴利。將絕大多數人視為敵人,站在公眾的對立麵,就這一點來說,是董教授自己把自己弄到了“人民公敵”的地位上。網友“曾經滄海”反駁道:房地產複興就是房地產複興,救中國經濟就是救中國經濟,董藩教授刻意混淆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將房地產複興和救中國經濟等同起來,試圖闡述房地產不複興,中國經濟就要崩潰這麽一個十分荒唐卻又似是而非的理論,這是一種理論綁架。

  網友們認為,房產商打煙霧彈、擺迷魂陣、做虛假廣告,專家幫著他們忽悠大眾,這種行為才是名副其實的“反人類”。任誌強、潘石屹等地產大佬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大呼“隻有房地產才能救中國”,是商人利益驅動使然,不好妄加指責。但是,專家拿的是納稅人的錢,為什麽跟他們一個鼻孔裏出氣呢?

  更讓公眾鬱悶的是,從去年年底的“買房就是愛國”到現在的“反人類”說,在專家口中,老百姓不知何時竟背上了道德的包袱了。該為良心、道德缺失汗顏的,真的應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嗎?

  他們代表誰的利益?

  口誤,還是有意為之?當愈來愈多的專家學者們口不擇言時,公眾不得不懷疑,在話語權上處於強勢地位的專家正在與利益集團結成某種共同體。

  《新文化報》5月13日發文稱:在大大小小的官方或非民間論壇上,或衣冠楚楚、或不修邊幅的經濟學家頻繁出現,縱論經濟走向、把脈市場動態。和演藝界的明星一樣,在邀請方、中介機構、經濟學家之間,已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而頻繁走穴、趕場已成為部分經濟學家的“主業”。該報曆時一月的調查顯示,經過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階段,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階段,經濟學家的出場費一路暴漲,普遍由萬元以下升至3-5萬元。

  廣州日報署名文章指出,經濟學家們應邀出席經濟論壇之類的商業活動,拿了主辦方提供的天價出場費,享受了鑽石級服務,除了亂開藥方外,在表達自己的經濟學觀點與思路時,如何做到心無旁騖,公平、公正?除了充當權力、資本的“二奶”以外,還能多大程度上站在百姓立場上憑良知說話。知名網絡評論人士 “五嶽散人”一陣見血地指出:自從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跟著全球性金融危機被擠破,我們就看到各路學者粉墨登場了。雖然我們從來不對任何人的人品抱有過高的期望,但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表演確實讓人觸目驚心。究其原因,不外是某些學者在學術上失去了自己的脊梁骨,變得如同軟體動物一般,隻要人家給錢就會去做花瓶,成為房產商的吹鼓手。

  與“資本”的緊密相連,讓一部分人頂著學者、專家的頭銜,卻因“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沒有了起碼的道義擔當,倒在權力和金錢的石榴裙下,成為“禦用一族”,已無公信力和社會責任感可言。

  學者應懷有“悲憫”之心

  古人為學,使心正身修,措之行事,俯仰無愧而已。中國的知識分子,曆來以擔負社會責任為己任,遺憾的是,這種優秀品質正離現今的學者專家遠去。學者許紀霖曾在《中國知識分子十論》中提及,當今中國,知識分子日漸“專業化”和“學院化”,喪失了對社會公共問題的深刻關懷,也喪失了超越性的公共良知。

  專家學者的公共良知、社會責任,是由其身份、地位以及社會影響所決定的,他們有可能作為政府智囊團的一份子從而影響政府決策,影響社會公共利益的形成。因此,他們雖然有自由表達個人觀點的權利,但也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一個視社會責任、視民意為無物的學者,即使掛有再多的頭銜,也是非主流的。在學術領域,尤其是涉及民生的經濟生活領域,當掌握公眾話語權的專家學者麵對公眾發表言論時,理應站在多數人的立場上,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的情操,以高於普通人的對整個社會的“悲憫”之心,敏於思慎於言,方為對自已負責,對社會、公眾負責。

  中國的有些學者不是缺乏智慧,而是沒有良心。願學者牢記此條警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