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製造G2幻象?
2009年05月22日 07:40: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歐洲人聽到溫總理敞開心扉的表態,不會再憂心忡忡了吧
作為哈佛大學的曆史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即便不算最嚴謹,至少也表現出了一位學者對世界事務的敏銳洞察力。他所創造的“中美國”(Chimerica)一詞,有可能與他的哈佛同事約瑟夫·奈的“軟實力”分享同等榮耀。這個詞本來有特定含義,指的是中美兩國 “生產—消費”的共生關係,但在中歐峰會之際,有關“中美國”、有關G2的話題,被歐美主流媒體熱炒,卻另有所指。尼爾·弗格森看在眼裏,心中自然別有滋味。埃爾韋·德卡穆瓦在法國《論壇報》上撰文,認為世界正在“走向美中兩強獨霸時代”。作為三邊委員會歐洲副主席,作者首先檢討歐洲,說曾經頗有遠見卓識的歐洲錯過了機會,內部不和縮小了歐洲麵對中國和美國各自利益時的施展餘地。而美國為了優先考慮自身的問題,暫時將傳統理念和政治擱置一邊,奧巴馬將中國提升為亞洲的優先夥伴,日本的地位降為第二。美國與中國的合作對世界而言意義非凡,這劑解救世界的靈丹妙藥,其關鍵成份不是軍事而是貨幣,中美之間的貨幣和經濟合作是務實和雙方努力的結果,正在帶動地緣政治的深刻變化。
法國人的看法得到英國人的認同。《衛報》發表英國外交大臣戴維·米利班德的觀點,他認為中國將成為21世紀“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未來的幾十年間,中國將與美國一道,成為兩支“權威力量”,成為“世界兩強”,而G2能否成為G3,也就是說歐洲能否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支重要力量,則要看歐洲是否能發出統一聲音。這個觀點和德卡穆瓦的看法表麵一致,但立場不同,歐洲大陸和英國互相埋怨,似乎一條英吉利海峽決定了兩者之間的距離,愈是表達團結的願望,愈能說明他們之間的分歧。
米利班德是西方第一位公開支持建立G2的在任政治家,俄羅斯前總理基裏爾·祖布科夫在《俄羅斯商業谘詢日報》撰文分析,英國外交大臣在如此有爭議的問題上的表態,未必就沒有和美國盟友商量和協調,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英美兩國的願望,但這一想法仍然讓人疑慮。如果說與美國的經濟聯盟對中國具有意義,那也隻是在世界危機爆發之前,中國的美元儲備使美國人能暫時製止信貸泡沫,作為回報,美國對中國軍力及政治影響力的提升裝作視而不見。但因為地緣政治的矛盾,不管布熱津斯基的支持者們多麽希望利用中國來遏製俄羅斯,美中聯盟都不可能。
同樣表示疑慮的還有美國外交學會。該學會兩位高級專家在《外交》雙月刊上撰文指出,G2兩國集團實為海市蜃樓。文章說,呼籲美中兩國增進合作無疑合乎邏輯,但並非解決問題的惟一之道,這將抬高人們對兩國開展高層合作的期望值,而這種期望值不僅無法實現,反而會加深兩國之間業已存在的實質性分歧。
喬納斯·帕內洛—普萊斯納更直言不諱地指出,G2話題可能是一種錯覺。作為丹麥政府亞洲事務高級顧問,他在美國太平洋論壇《PacNet》上的文章分析,G2建議意味中國是一個全球大國,但實際上它不是,而且中國人也認識到這一點。因此,美國人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國家上。無論對中國還是對美國來說,G2都將引發盟友和朋友的反感,而不會帶來額外的好處。
當然,也有一些懷疑中國領導世界能力的聲音。卡裏爾在美國《新聞周刊》上的專欄文章稱,現在,世界領導人默不作聲地向中國低頭,視中國為能力十足的超級大國。但中國是否真準備好發號施令嗎?今日亞洲是一個混亂、多極之地,不適合等級製度。中國經濟規模比鄰國大很多,但技術、人均GDP遠非無人能及。英國《衛報》社論也強調,斷言中國霸權來臨為時尚早。那些有關中國將輕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觀點,忽視了國際政治日趨多極化的特征,也忽視了有關中國經濟的基本事實。
眾聲喧嘩,還是看看中國的官方立場吧。溫家寶總理在布拉格出席中歐峰會時重申,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願意與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一兩個國家或大國集團不可能解決全球的問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歐洲人聽到溫總理敞開心扉的表態,不會再憂心忡忡了吧。(李鴻文)
誰在製造G2幻象?
所有跟帖:
• 歐洲人聽了溫總理敞開心扉的表態,會更憂心忡忡的... -aa123- ♂ (0 bytes) () 05/21/2009 postreply 19:40:16
• 啊,你好聰明呀! -Dongbeilang- ♂ (0 bytes) () 05/22/2009 postreply 17:51:54